黑門山

黑门山在圣经中不是一座很有名的山,总共出现14次。黑门山(希伯来语:הר חרמון),又名西云山、赫尔蒙山、黑蒙山。”黑门山”是音译过来的地名,英语是Mount Hermon,意思是”奉献的场所”。 黑门山是一座高大的山脉,黑门山矗立于利巴嫩平原和米斯巴平原之上,在东黎巴嫩山脉南部,绵延13里长,最高峰海拔为2,814米。顶峰位于叙利亚和黎巴嫩。圣经中亦把黑门山称为西连和示尼珥西连或示尼珥,而黑门则是最高山峰的名字。在1967年六日战争中以色列获胜后,黑门山的南坡和西坡归属以色列控制。 1980年,山脉的这一部分和戈兰高地被以色列单方面合并。

陶恕《义人之根》二十二、狭窄的心胸

历代以来,奥古斯丁一直被誉为伟大的基督徒,不过,对此显然他本人并没有想到。他在那本灵修名著《忏悔录》里面,一开始就这样写:“我的心灵容量狭小,求神将它扩宽,使神可以进来。”我们可以从这肺腑之言,领会到他之所以伟大的秘诀。 在奥古斯丁心目中看来,神是如此浩大,使他自觉渺小得不能容纳神,这个受限制的感受令他情不自禁地说以上的话。 这种心情,与今日我们到处所见那种自满的精神多么不同!今天大多数基督徒最大的心愿似乎只是得救,他们以为这就是最大的抱负。他们始于此,亦终于此。他们围绕着这个主题,建造他们狭窄的殿宇,然后在其中唱庆贺诗,愉快地献上感谢。 宇宙间最宽广的东西并不是空间,乃是人心可能承受的容量。人既是按着神的形象被造,其心灵几乎能毫无限制地向各方面伸展。然而,世界上最悲惨的事却是我们容让我们的心萎缩,直至除了自己,便不能容纳其他事情。 基督徒对所有人都应当有宽宏的心胸,心胸狭窄会对他们造成难以想象的灾祸。基督徒要追求广宽的胸襟,直至其外表与内心广宽的胸襟完全吻合。外表宽宏而内心狭隘,即假冒为善;谦逊朴实的外表加上宽广的胸襟,最能讨神喜悦。 一种对基督徒一针见血的批评,就是指出他们心胸狭窄。也许这种指摘并不完全正确,但足以叫人认真去反省和祷告。对神敬虔,自然会像神,而像神则必然会豁达宽宏。情感上的牵制使我们不像神,我们最勇敢的做法是承认这一点,在世人锐利的目光下为自己的缺点辩护,是没有用的,我们应当面对批评,彻底改过。 保罗是一个心胸广阔的平凡人,他那豁达的胸怀常被门徒狭窄的心胸所刺伤,其中以哥林多信徒为甚。看见他们内心的狭窄,保罗非常伤痛,他终于在爱愤交集下喊道:“哥林多人哪,我们向你们口是张开的,心是宽宏的。你们狭窄,原不在乎我们,是在乎自己的心肠狭窄。你们也要照样用宽宏的心报答我,我这话正像对自己的孩子说的。”(林后6:11-12)。 假如有人想知道怎样能扩宽自己的心胸,我们会立刻告诉他们,靠自己是办不到的。保罗不是说:“你们自己要使心胸宽宏起来。”因为他们根本办不到。只有神才能在人心中做工。只要我们将心降服在神面前,放手让神做工,就必看见神奇妙的作为,把我们的心胸扩宽。 宽宏的生活有一个特征,就是本身对这种态度毫不自觉,只是静静滋长。心胸最宽宏的人会这样向神祷告:“我的心胸狭窄,求祢将它扩宽”。

高台馬薩達

【诗十八2-3】耶和华是我的岩石,我的山寨,我的救主,我的神,我的磐石,我所投靠的。祂是我的盾牌,是拯救我的角,是我的高台。我要求告当赞美的耶和华;这样我必从仇敌手中被救出来。 马萨达(希伯来语:מצדה‎,英语:Masada)字面意思为城堡,在現代希伯來文的意思是「山寨」,一個避難和被保護的地方。是位于以色列的一处天然堡垒和旅游景点,是世界遗产之一。 马萨达位于朱迪亚沙漠(Judean Deseart)东侧,临近死海海岸,是在恩戈地(En Gedi)与索多玛(Sodom)之间的一座岩石山顶,底部西接本雅尔(Ben Yair)谷底,东南毗邻马萨达谷。马萨达位于死海海平面450米以上。东侧悬崖高约450米,从山顶直下死海之滨;西侧悬崖高约100米。山顶平整,呈便菱形,南北长约600米,东西宽约300米,周围城墙长约1400米。通向马萨达的自然道路极为险峻,最主要的是东侧的“蛇行路”(Snake Path)。

吻腳禮

古代中东的被征服者用亲吻征服者的脚表示臣服。“吻脚”以及“舔脚”常常是“跪拜礼”的一部分:“谦卑地屈膝”、“跪在统治者面前”。它是由东方国家传来。古埃及人趴在主人面前的地上,闻嗅或亲吻土地。波斯人有个传统,谁接近国王,谁就必须边祈祷边趴在他面前,必须像面对神像一样以脸触地,即表示一种拜服的态度,后成为古罗马教徒中尊享的礼仪,现已不再流行。现在存在的吻脚礼多取尊重、尊敬之意,如尼泊尔人在重大节日要行传统吻脚礼。《旧约》和《新约》里都有有关吻脚的记载。以赛亚书49:23说道:“列王必作你的养父,王后必作你的乳母;他们必将脸伏地,向你下拜,并舔你脚上的尘土”。

陶恕《义人之根》二十一、从果子知道树

基督徒的属灵生命不会因为突然努力一番就能超越了本来的程度。 我在日光之下,看见一些传道人整日喋喋不休地说无意义的话,徘徊在今世的逸乐中。直至晚上,因为他要讲道,他便会在聚会前最后一分钟拼命祷告,期望一登讲台,即有先知的灵降临。他用种种方法使自己的情绪高涨,以为这样就能够更自由地传讲信息。其实这种做法不过是自欺。他整天或整个星期是一个怎样的人,当他打开圣经传讲信息的时候,也就是那么一个人,决不会在讲台上突然属灵起来。水位永远不会高过本身的水平线。 荆棘里不会摘到葡萄,蒺藜里不会摘到无花果;树如何,果子也必如何;什么生命结出什么果子,一个人对什么事情有兴趣,和他专注什么事情,决定了他要成为一个怎样的人。这一种无名的律,决定一个人成为某一类型的人,结出某一类型的果子。 若我们要实实在在地过基督徒生活,就不可轻看“吸引”的魔力,这吸引是指某人某事对我们所产生的吸引力,人的心非常敏锐,能够跟遥不可及的对象保持心灵相通,正如指南针对北方磁极十分敏感,留意那些我们从工作或上学的压力中解脱出来之余,仍念念不忘的事情,就可以找到我们所爱和关注的是什么,当我们静下来可以胡思乱想的时候,我们想的是什么?有什么令我们一想起来就心里畅快呢?我们闲余时喜欢做什么?我们的想象经常徘徊在什么事情上呢? 只要我们诚实地回答以上的问题,就会知道自己是哪一类人。当我们晓得自己是哪一类人之后,就不难知道自己会结出什么果子。 传道人常常说一句话,教会会友的真面目在星期一才会表现出来,星期日是看不出的,这样说一点也不渲染,真盼望我们不但这样劝告人,自己更要紧紧记住,整个星期都要像星期天那样,在真诚神圣的气氛中度过。 圣经记载摩西“进到耶和华面前与祂说话……,及至出来的时候,便将耶和华所吩咐的告诉以色列人”(出34:34)。这是圣经明确的准则,离了这个准则便是自取灭亡,使人受到永恒的损失,人若没有先花时间在神面前,就没有资格走在人面前,人若没有先在神面前为别人祷告,就没有资格在人面前提到神,神的先知在隐密处祷告的时间,应该多过他向会众讲道的时间。 我们既不敢轻视“吸引”在心中的力量,就更不敢忽略属灵心境的重要性,心境是精神的天气,也是内心气候的表现,这气候必须有助于属灵恩典的长进,不然长进就不会出现。基督徒心里如果常常冰冷的,那他即使参加主日学、主日崇拜,也不能期望有属灵的果子结出。 一燕不成春,一曝不成夏。光在聚会前几分钟激动地祷告,不能使种子在土壤中发出嫩芽,开花吐蕊;田地必须长时间受阳光的照耀,才能有所出产;基督徒也必须先让自己投入祷告中,方能结出属灵的果子。田地已学会倚赖雨水和阳光,同样,基督徒也须与神同活,我们不能在短时间内,弥补长久以来对神和灵属事物的轻忽。 神的儿女是活在定律中,这些定律如同支配大自然的定律那样仁慈,那样严厉。恩典在这些定律中运作,永不会有抵触,我们所结的果实,必定与树木本身的类别一样;临急才做的祷告不能改变事实,我们要有圣洁的行为,就必须先做一个圣洁的人,愿神不断施恩,使我们成为一棵结好果子的树。

你是我的兒子

【诗二7】受膏者说:我要传圣旨。耶和华曾对我说:你是我的儿子,我今日生你。 诗篇2的作者是大卫。神接纳大卫和大卫的子孙为神的儿子(撒下七14;诗八十九26),有权承受神的产业。 古时犹太人在收养孩子作为产业继承人时,会在本地长老面前按手在孩子头上,对他说「你是我的儿子,我今日生你」,以确定合法的父子继承关系。主耶稣在受洗和登山变像时,神也用「这是我的爱子,我所喜悦的」(太三17;十七5)来宣告祂就是弥赛亚基督。新约引用本节来印证主耶稣基督的复活(徒十三33)、超越天使的权柄(来一5-6)以及大祭司的职位(来五5)。

《詩篇》背景

在希伯来圣经《塔纳赫》(תנ״ך‎‎ / Tanakh)中,《诗篇》是《诗歌》的第一卷。其他两卷是《箴言》和《约伯记》。《诗篇》搜集了150篇的祷词,其中有许多是大卫王的作品。这些祷词包括了发自内心忧伤与喜悦的呐喊,以及对上帝的诗歌与颂赞。 《诗篇》可能于主前三至四世纪由当时的圣殿乐师编辑而成,在圣殿和各地会堂中使用。《诗篇》的希伯来名字是「תהלים / T’hilim」,意思是「赞美」。希腊文《七十士译本》称之为Psalmoi,意思是「用丝弦乐器伴奏的诗歌」 ,英译本沿用此名称之为Psalms。 《诗篇》是旧约时代神百姓的灵修和祷告,是神的百姓对神的启示、带领和管教的回应。150篇诗跨越千年,始于摩西,止于以斯拉和尼希米的时代,就像一面镜子,无论什么时代、什么人心里对神有什么感觉,都能在《诗篇》里返照出来。 《诗篇》带领我们进入神的至圣所,借着倾述、默想、安息、赞美,与神交通。《诗篇》可能是圣经中被读得最多的一卷书,新约圣经中约有两百多处直接引用旧约,其中约有一百多处是直接引自《诗篇》。 《诗篇》中有一百篇在诗题中署名:大卫73篇,可拉的后裔12篇,亚萨12篇,所罗门2篇,以探1篇,希幔1篇,摩西1篇。圣经中的诗不只在《诗篇》中,但《诗篇》是为了非常确定的目的搜集而成的,它们不是照时间顺序、而是照着特定的计划编排而成的。 希伯来诗歌的主要特点不是形式或韵律,而是诗句或段落之间在意义上的对偶或呼应,被称为「意韵」或「对仗」,希伯来诗的这种特点,使《诗篇》在翻译成其它语言时,几乎可以在任何一种语言中重现原有的魅力,力量与美感几乎毫不受损。这实在是神的奇妙安排,要叫全地的人都来歌唱祂名的荣耀!

陶恕《義人之根》二十、吞吃沃土的荒野

堕落世界的道德园地,并不是迈向敬虔,而是日趋不虔不敬。盼望每一个基督徒在悔改信主不久,都学习到这个功课。有时候我们会误以为,只要一次在祭坛献上祷告,就可以一劳永逸,得着内心的洁净,有能力过得胜的生活,历世历代有无数基督徒证明了这是多么错误的观念。 事实上,无论我们的属灵经历多丰富,都不能叫我们免除试探。那么究竟试探是什么?就是荒地渐渐吞噬我们那刚整理好的肥沃园地。洁净的心灵是魔鬼和这失丧的世界所恨恶的,他们全力以赴,要夺回失去的东西,企图吞灭人心里被圣灵清理过的每一处小地方,否则永不罢休。只有警醒和不住的祷告,才能保住神用恩典替我们赢取的洁净的心灵。 荒地到处吞噬园野的定律,在这个堕落的世界中普遍可见,甚至连宣教工场和不少受保护的地方也不能幸免。我们以为将福音从一地传到一地,就可以履行传福音的责任,并没有以圣经真理巩固栽培信徒。这是极错误的观念,这种观念影响为数不少的教会,以致很多热心传福音的,都采用一种“决志即了事”的布道方法遍传福音。 光是引领几个人信主,然后任由他们自行其是,不给予任何适当的栽培和带领,其愚蠢无知一如将初生羔羊放逐到荒野去,其荒唐可笑也如在森林中开辟一个园地,却任由狂野的自然界来料理一样。这完全是白费气力,徒劳无功。 若轻忽了荒野那吞吃沃土的贪馋,任何属灵方面的努力都徒然,羊羔必须小心牧养,否则必死无疑;园地必须耕垦栽培,否则定成荒地。属灵的成长更需要警醒和祷告,否则也会沦为仇敌的俘虏。

《聖卷》概論

《塔纳赫》(希伯来语:תנ״ך‎),是犹太教正统版本的《希伯来圣经》,是犹太教的第一部重要经籍。后来的基督教称之为“希伯来圣经”或“旧约圣经”。希伯来文”圣卷”(或译为”圣录”),其字面含义是“著作”,它是《希伯来圣经》的第三个部分。《圣卷》包含智慧文学、诗歌、叙事文、历史、宗教哲学,以及爱的颂歌,共有十二部经卷,分为诗歌,五小卷,历史书三个部分。 1)《诗篇》:《诗篇》搜集了150篇的祷词,其中有许多是大卫王的作品。这些祷词包括了发自内心忧伤与喜悦的呐喊,以及对上帝的诗歌与颂赞。 2)《箴言》:《箴言》由简短的隽语所组成,教导生活的价值观,并告诉人们应该如何生活。 3)《约伯纪》:《约伯记》叙述一个曾遭到苦难折磨的男人如何凭信心来面对这一切。这是一部论善恶之意义的经典之作。 此外,《圣卷》里有五册被统称为《五小卷》每逢特别的犹太节期或纪念日,犹太人会在犹太会堂里诵读这些书卷。这五卷书分别是: 1)《雅歌》:《雅歌》是一首炽烈的爱情诗歌,描述一男一女在寻求心灵与肉体联合的过程中所经历的挣扎和欢乐。犹太人传统在逾越节的安息日(初熟节的前一天)阅读这卷书。 2)《路得记》:《路得记》是一部信心之约,代表对上帝与《妥拉》的忠诚。 犹太会堂在五旬节(Shavuot)的时候诵读《路得记》,因为该卷的主要场景发生在收割农作物的五旬节期,_又因为五旬节是上帝当年在西乃山赐下《妥拉》,以及犹太人领受《妥拉》,并决意代代遵行的时刻。而《路得记》既然是叙述一位非犹太裔女子心悦诚服地相信上帝、遵行《妥拉》律法,并成为犹太人的一分子,也因此犹太人会在五旬节时诵读《路得记》。 3)《耶利米哀歌》:《耶利米哀歌》是哀悼耶路撒冷被毁,并告诉犹太人,他们只要悔改就可以归回、恢复过去的光荣。犹太会堂在犹太历亚布月的第9天诵读《耶利米哀歌》,因为犹太人在这一天纪念公元前586年圣殿及耶路撒冷城被巴比伦人毁灭,以及犹太百姓的被掳(圣殿后来虽被重建,却于公元70年的亚布月第9天再次被罗马人摧毁),而这些历史事件正是《耶利米哀歌》所记载的内容。 4)《传道书》《传道书》是一本颇为悲观,而且有时愤世嫉俗的论集,谈到生存的意义,以及人类为何需要一个能使他们活出最高理想的计划。犹太会堂在住棚节(Succot)的时候读这卷书,因为住棚节是庆祝秋收的节期,百姓不仅在这时收割土产,并播下新的种子。住棚节庆祝与纪念生命、死亡以及重生这个不息的循环,也庆祝与纪念创造与再造这个不断发现的过程。 犹太人在住棚节时诵读《传道书》,因为它叙述上帝的权能、人类在宇宙中的定位、存在的目的与意义,以及提到“目光之下并无新事”(《传道书》一章9节)和“天下万务都有定时”(《传道书》三章1节)。 5)《以斯帖记》:《以斯帖记》记载了犹太人对上帝的忠诚,以及他们在面对统治者压迫时所展现出来的毅力。 犹太会堂在普珥节(Purim)的时候诵读《以斯帖记》,因为犹太人在这一天庆祝他们的先祖在公元前5世纪下半叶(确切日期已不可考)欢然击败了波斯帝国亚哈随鲁王之总理大臣哈曼的密谋,免于遭到屠杀的命运。由于《以斯帖记》记载了普珥节的故事,以及美丽的以斯帖皇后如何化解这项伤害她同胞的阴谋,因此犹太人在普珥节当天带着欢庆的心情诵读这卷书。 剩余的“圣卷”是四册“历史书”,记载犹太人从被掳之处归回以色列地、重获独立,以及圣殿的重建。它们记录了犹太人从公元前5 86至公元前300年之间这段民族经历更新并且还算平静的历史。 1.《但以理书》:《但以理书》强调上帝统管万有,他的权能超越一切。它记载一批犹太人为坚持信仰所展现出的果敢与忠诚,也记录了有关弥赛亚的异象。 2.《以斯拉记》:《以斯拉记》记载了犹太人从巴比伦被掳之地归回故乡,以及重建圣殿的故事。它确认了上帝与犹太人之间的约、研读《妥拉》的优先性,以及对上帝律法的持守。 3.《尼希米记》:《尼希米记》记载了圣殿以及宗教礼仪(如献祭)的重建。它也记录了当时的宗教改革,以及强制执行遵守安息日。 4.《历代志》:《历代志》分成第一与第二上、下两卷。《历代志》全面概览了从创世直到.返回以色列地重建圣殿为止的犹太历史,内容上与《妥拉》的历史记述部分、《撒母耳记》以及《列王记》相似。

基督裡的真自由

圣经中提到的”基督里的自由“是什么都可以做的,随心所欲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吗? 每个人都追求自由。尤其是在西方,自由是最高的美德。但是的”基督里的自由“与政治, 经济或者人身的自由不一样。事实上,历史上一些受压迫最严厉的人在基督里有完全的自由。圣经告诉我们,作为受造物,没有人是自由的。在罗马书6中,保罗解释说,我们都是奴仆。我们要么是罪的奴仆,要么是义的奴仆。罪的奴仆以至于死,义的奴仆以至于成圣。罪的奴仆不能从罪中解脱出来,主耶稣用十字架的宝血赎买了我们。我们不是被主雇佣的;我们属于祂(罗马书8:9),我们通过十字架从罪的刑罚和束缚中解脱出来,我们就变成了基督的奴仆,救主的财产。主耶稣说:”天父的儿子若叫你们自由,你们就真自由了“(约翰福音8:36)。现在基督徒可以真正地和保罗一起说,”因为赐生命圣灵的律,在基督耶稣里释放了我,使我脱离罪和死的律了。“(罗马书8:2)。基督里的真自由并不是使我们随心所欲,不是满足自己的肉体或私欲,而是与神和好,为神而活。在灵里经历从主来的完全的和平与喜乐,才是基督真自由的产物。 我们已经被神的儿子从罪中释放出来,基督徒的生命是向自己死,并以新生的样式从死里复活(罗马书6:4)。当我们的肉体沉溺于罪恶中时,我们本质上是拖着一具尸体,充满腐烂和死亡,能够完全埋葬它的唯一方法是藉着圣灵的能力,圣灵是力量的唯一来源。我们不断地以神的话语喂养自己来强化新的本性,通过祷告,我们获得了所需要的力量,以逃避渴望回归旧罪。 “不要容罪在你们必死的身上作王,使你们顺从身子的私欲“(罗马书6:12)。现在我们知道了真理,作为基督的奴仆,我们所拥有的才是唯一真正的自由。

zh_TW繁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