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跑的马可
马可是圣经中的一个人物,他生活在早期基督教会成立的时候。他的名字一般译作约翰·马可或马可。传统认为他是《马可福音》的作者。马可曾与巴拿巴和使徒保罗结伴从事海外传道工作。但是在其服事的过程中有一件很不光彩的事,使徒行传13章13节记载了马可的这一硬伤。 马可是巴拿巴的表弟(歌罗西书4:10),跟着巴拿巴和保罗旅行传道过程中突然退出,在旁非利亚的别加离开了他们,回耶路撒冷去。以至于当保罗和巴拿巴决定第二次旅行传道的时候,尽管巴拿巴坚持要带上表弟马可,保罗却坚决反对,最后更是直接导致两位使徒的事工发生纷争,甚至彼此分开,到不同到地区宣教,这一事件记载在使徒行传15章的最后。 后来马可发生了非常大的转变,从一个懦弱、逃走的人,成为勇敢无畏而忠心服事主的仆人,以至于连那位被耶稣基督称为“磐石”的使徒彼得,在谈到马可的时候都称他为“我儿子马可”(彼得前书5:13),并且得到使徒保罗的引荐,最后更是得到保罗的认可,说他是一个“在传道的事上与我有益处”的人。 此外,马可还使用自己的恩赐写出了《马可福音》,从福音逃兵转变成为第一个写福音书的人,为后人记录下弥足宝贵的记录,并且成为文字宣教工作的领路人。
安提阿
安提阿(Antakya)是叙利亚省的首都,罗马帝国第三大城市(在罗马、亚历山大之下),人口约达五十万,位于今日土耳其东南角上,黎巴嫩山脉和陶鲁斯山脉会合之处,所以是一个重要的陆上通道。安提阿是西流古一世(Seleucus I)所建,冠以他父亲安提阿古(Antiochus)之名(当时有16个城市名字是安提阿)。安提阿是在巴勒斯坦之外第一个主要犹太人的中心,会堂设立最早,也设有教父学校(Patristic School),在第三至第五世纪之间,估计有三十次的教会大会在此举行,足见此地在基督教的思潮和领导上是有何等重要的地位。安提阿在十一世纪被土耳其占领之后,由于屡遭地震,以及河道淤塞而渐没落。 在安提阿教会建立之前,门徒只向犹太人传福音。后来从塞浦路斯和古利奈来的犹太人把福音传给安提阿的希腊人,这是教会大规模向外邦人传扬福音的开始。耶路撒冷教会派遣巴拿巴出去,走到安提阿为止,是要证实外邦人对福音的接受是否真实。他到了那里,看见安提阿教会的增长是神亲手成就的,就为神所赐的恩满心欢喜,不但没有催逼他们遵行律法,反而勉励他们坚固信心。他又往大数去找扫罗,带他到安提阿去。他们足有一年的工夫和教会一同聚集,教训了许多人。门徒称为『基督徒』是从安提阿起首。
耶弗他
耶弗他是旧约圣经《士师记》中人物,在以色列担任6年的士师(士师记12:7),他名字的意思是“他开路”。耶弗他生活在基列,并且是玛拿西半支派的成员,父亲的名字也是基列,母亲则是妓女。【士11:2-3】基列的妻也生了几个儿子:他妻所生的儿子长大了,就赶逐耶弗他,说:『你不可在我们父家承受产业,因为你是妓女的儿子。』耶弗他就逃避他的弟兄,去住在陀伯地,有些匪徒到他那里聚集,与他一同出入。 耶弗他主要事迹是领导以色列人击败亚扪人。 《士师记》12章记载,以色列人故态复萌,崇拜假神偶像,耶和华的怒气再次向他们发作。百姓受亚扪人与非利士人扰害欺压。以色列人召回被赶逐的耶弗他,要他带领他们争战。在这个争论中,谁是真正的审判官成了焦点问题。耶弗他说:“愿审判人的耶和华今日在以色列人和亚扪人中间判断是非”。 在战事之前,耶弗他向耶和华许愿,他若能够从亚扪人那里平平安安回来,他必定会将最先从他的家门出来迎接他的人归于耶和华,将他献上为燔祭。之后耶弗他大大杀败亚扪人。他返回米斯巴,到了自己的家,不料,他的女儿最先走出来,拿着鼓跳舞,兴高采烈地迎接父亲得胜归来。这女儿是独生的。耶弗他看见她,就撕裂衣服,说:“哀哉,我的女儿啊,你使我甚是愁苦,叫我作难。因为我已经向耶和华开口许愿,不能挽回。” 耶弗他在战前的许愿,可能是因为信心的软弱。虽然耶和华的灵降在耶弗他身上,但只是赐给他事奉的能力,并没有改变他的生命。耶弗他敬畏神、有热心,但却缺乏真理,鲁莽地许了一个没有必要、也不准确的愿。 犹太传统(《犹太古史》卷5第7章266节)和早期教父们都认为,耶弗他的女儿是按照字面的意思被献为燔祭,所以并不蒙神喜悦。神并没有阻挡这个悲剧的发生,一面管教了耶弗他,一面也让我们看到:人若不照着真理事奉,只凭着自己的满腔热情、爱心或正义感,也会成为一个鲁莽耶弗他,给自己和家人都带来伤害。 耶弗他献女的悲剧完全是因为信仰的不归正,在那个时代国中没有王,各人任意而行,没有牧者,自己的信仰又有先天性不足,对圣经的不了解,对神的心意、对信仰的精髓理解不够,导致把自己逼到死角,没有了出路,但是我们看到这个故事不全是悲剧,还有耶弗他女儿的顺服,因着她对父亲、对神的顺服和爱,成为后世的一段佳话。
基甸的儿子:亚比米勒
基甸的儿子亚比米勒的事迹记载在士师记第9章,【士8:30-31】基甸有七十个亲生的儿子,因为他有许多的妻。他的妾住在示剑,也给他生了一个儿子。基甸与他起名叫亚比米勒。基甸拯救了以色列人,以色列人都愿意拥戴基甸作王,基甸却坚决不受,说惟有耶和华管理你们。可是基甸刚刚过世,他的庶子亚比米勒就用卑劣的手段取得自己妈妈的家族示剑人的支持,杀死基甸的七十个儿子,自己做了王。 基甸的小儿子约坦躲过了亚比米勒的屠杀,他跑到基利心山上向以色列人宣告说:既然你们选择了不该作王的亚比米勒作王,那么你们就诚诚实实在尊他为王,听从他的领导吧,但愿你们皆大欢喜。可是如果你们不诚实,而是耍花招,那么亚比米勒就会毁灭你们,你们也会毁灭亚比米勒,最后大家都同归于尽。约坦说完了这番话,害怕被亚比米勒追杀,就逃亡了。 亚比米勒和示剑人都是各自为了自己的利益,各怀鬼胎,相互勾结。亚比米勒是想利用示剑人跟自己沾亲带故,立自己为王。如果以色列人真的要立基甸的一个儿子为王,就根本轮不到亚比米勒,因为亚比米勒并不是基甸谪生的儿子,而是基甸的妾所生的庶子。亚比米勒非常清楚自己的地位,所以他要用这种卑劣手段夺得王位,而且惟恐遭到基甸众儿子们的反对,就先下手为强,将他们全都杀了。而示剑人希望亚比米勒能够给他们带来利益,受他们的摆布,所以才支持亚比米勒的行动,拥戴他为王。他们双方的关系是建立在自私自利、不公义的基础之上的,所以最后必然也会引火烧身、玩火自焚。 士师记9章22-24节:亚比米勒管理以色列人三年。神使恶魔降在亚比米勒和示剑人中间,示剑人就以诡诈待亚比米勒。这是要叫耶路巴力(即基甸)七十个儿子所受的残害,归于他们的哥哥亚比米勒;又叫那流他们血的罪,归与帮助他杀弟兄的示剑人。 最后亚比米勒攻打示剑,杀了城的居民,将整个城都拆毁了。亚比米勒彻底拆毁了示剑城,表面上是因着人的怒气,实际上是来自神的审判。既然示剑人不再有利未人的实际(书21:21),示剑城也就失去了逃城的功用(书20:7),神就任凭他们自作自受、自己拆毁了逃城,使迦南地中部的以色列人从此失去了恩典的庇护。神的百姓从恩典中失落,都是我们自己将城拆毁的结果,所以圣灵提醒我们:应当保守自己常在神的爱中(犹21)。 后来当亚比米勒攻打示剑附近的一座城——提备斯的时候,被一个女人抛出的磨石打破了脑骨。亚比米勒就急忙喊叫为他拿兵器的少年人说:“拔出你的刀来,杀了我吧!免得人议论我说,他为一个妇人所杀。”于是少年人把亚比米勒刺透。以色列人见亚比米勒死了,就一轰而散,各回自己的地方去了。【士9:56-57】这样,神报应亚比米勒向他父亲所行的恶,就是杀了弟兄七十个人的恶。示剑人的一切恶,神也都报应在他们头上;耶路·巴力的儿子约坦的咒诅归到他们身上了。 亚比米勒的悲剧既证明基甸制造的以弗得成为基甸和他全家的网罗的恶果,也显明了神在历史中的主权:无论是基甸,还是以色列人,凡是拜偶像的,都会自食其果;无论是亚比米勒,还是示剑人,凡是作恶的,都逃不出神的报应;无论是示剑人,还是以色列人,凡是不记念神的,都逃不出神的追讨。
圣经中的居比路(塞浦路斯)
《圣经》中的居比路,现名塞浦路斯,位于地中海东部,为地中海第三大岛,地处欧非亚三洲交通要冲,是古今兵家必争之地。该岛属于亚热带地中海型气候,目前政治上分为南边的塞浦路斯共和国及北边的北塞浦路斯土耳其共和国,位于中部偏北的大都市、尼科西亚(Nicosia, 又名Lefkosia),是两国共同的首都。 圣经一共有八处经文提到居比路,并且都在《使徒行传》:4:36;11:19-20;13:4-13;15:39;21:3,16;27:4。路加在使徒行传第4章36-37节记载说:「有一个利未人,生在居比路,名叫约瑟,使徒称他为巴拿巴(巴拿巴翻出来就是劝慰子)。他有田地,也卖了,把价银拿来,放在使徒脚前」。这段经文很明确地叙述,保罗早期宣教旅程的主要同伴巴拿巴,是一位居比路人。当司提反殉道之后,许多门徒离开耶路撒冷,往北去到腓尼基和居比路,甚至远达安提阿(徒11:19)。这些门徒只向犹太人讲道,但有一些信主的居比路和古利奈人,来到安提阿也向希利尼人传福音(徒11:20)。后来,当保罗和巴拿巴第一次被教会差派外出宣教时,他们所决定要去的第一站,就是巴拿巴最熟悉的地方:居比路(徒13:4)。 因着巴拿巴与居比路之间的关联,使得他和保罗成为教会第一个「差派之旅」的最佳伙伴。后来他和保罗决定彼此分开后,这里也就成为巴拿巴再回宣教的地方:「他带着马可,坐船往居比路去」(徒15:39)。这是《使徒行传》最后一次提到巴拿巴,所以对于他之后的事情,我们都无从知道了。早期基督教的传统说,巴拿巴后来继续留在居比路,并且在岛上设立了第一间基督教会,一直到主历75年,他在居比路当地殉道。传统上还说,在这段期间,那位耶稣在耶路撒冷城外伯大尼叫他从坟墓中走出来的拉撒路(约11:38-43),也到了居比路;一般认为,他就是戚逊(Kition,现代拉纳卡Larnaca)的第一任「主教」(Bishop)。 圣经第六次提到居比路,是在保罗第三次外出宣教回程时。圣经说他在帕大喇上船起航后「望见居比路」(徒21:3)。当保罗等人来到该撒利亚,住了几天后,他们要前往耶路撒冷,在途中被安排在拿孙家暂住,拿孙是居比路人(徒21:16)。最后一次提到居比路,是保罗以囚犯之身往罗马航程中,因「风不顺,就贴着居比路背风岸行去」(徒27:4)。此外,在旧约中所提及的基提,也就是新约的居比路(参赛23:1;耶2:10;结27:6)。 文字及图片资料来源: 圣光圣经地理资讯网 吕荣辉/张百路 编著,《2011年保罗欧洲行踪旅习手册》,页23。
使徒雅各之死
五旬节圣灵降临之后,使徒们勇敢为耶稣作见证,神迹显明,信徒相爱,使很多人归信耶稣,但引起更多人的怨恨,逼迫和抵挡。在保罗和巴拿巴上耶路撒冷之前大约4年,主后41-44年在位的大希律之孙、希律亚基帕一世用罗马的行刑方式——斩首,杀害了十二使徒之一的雅各。在十二使徒中雅各是最先为主殉道的,也是惟一圣经记载其死的,应验了主耶稣的预言(可10:39)。在主耶稣的三大门徒中(太17:1),圣经记录了彼得的工作、约翰的著作和雅各的殉道,无论是工作、著作还是殉道,他们都是为主而活、被主使用。 雅各本来的个性是相当猛烈如暴躁的,如有一次因撒玛利亚的一个村庄的人不肯接待耶稣,他就向主建议,求主从天上降火下来,烧灭这些对神的儿子侮慢的人,如古时以利亚求神用火烧死那轻慢先知的人一样(路9:51-54),所以耶稣为他取个外号,就是雷子的意思(可3:17);但后来因着耶稣的训诲和圣灵内住之改变,成为一个能接纳,宽容人的使徒。 当雅各受害时,神并没有像救助彼得一样地差遣使者去救他,我们的命运如何,乃在于神的旨意;我们无论遭遇到怎样的境遇,都有祂的美意,我们只管将自己安然交托在祂的手中。
基甸的失败
在士师记中,从神首次在酒醡那里的显现,到一路带领以色列人脱离米甸人的压迫,在这个过程中神的力量和同在,让基甸对神有更多的认识。他拒绝担任以色列的王,深知耶和华才是至高的治理者;可是却落入另一个诱惑,他用掠物金耳环制造了一个以弗得,设立在本城俄弗拉。那时会幕位于在以法莲支派的示罗(书十八1),基甸把以弗得「设立在本城俄弗拉」,实际上是和以法莲支派分庭抗礼,建立了自己的权势。这个冒牌的以弗得取代了神的地位,被百姓当作偶像敬拜,也使基甸全家都陷入罪的网罗、自食其果。(士师记8:17) 撒但深知我们每个人易于被攻陷的弱点,也善于利用原来美好的去施展它的恶。基甸摧毁了巴力偶像,却立了另一个偶像;他有好的开始,倚靠神、寻求神的旨意、顺服神,但在成功后并没有一个好的结束,最后诱使以色列人犯罪得罪神。一旦我们试图以有形之物取代神,想紧抓什么东西或感觉时,偶像就开始在我们心里成形了。这是士师时代以色列人的最后一次「国中太平四十年」,以后即使兴起士师,也不会再有「国中太平」了。因为从基甸开始,连士师自己都将成为百姓的问题。 基甸的失败,提醒每一位在属灵的事上作带领的人:人的天然生命都是倾向敬拜偶像的,因此我们更应当注意扎根圣经,接受神的管理。基甸的故事,也带给我们鼓励和警惕。神是灵,让我们用心灵和诚实敬拜祂。求神帮助我们时时察验内心、审视我们与祂的关系,特别是当我们获得世俗所谓的成功时,更要谨慎,不要让任何不纯正的想法进来污染我们与神的关系,使它变质;也求神保守我们有一颗正确的心,坚立我们的脚,能好好跑完在世的整个路程。
腓尼基
古代腓尼基大约相当于今黎巴嫩地域,“腓尼基”一词原意为紫红色,源于此地出产的由染色骨螺制造的一种紫红色颜料。古时西方人一般用骨螺科的贝类来染紫色,工艺复杂,且消耗巨大,制作的时间必须精准。尽管10000枚骨螺仅能产出1克纯紫染料,而1克染料只够染制一件衣服的边角料,但这依旧是西方古人趋之若鹜的色彩。 腓尼基的地域北起苏克苏、南至阿克、东起黎巴嫩山、西至地中海。公元前5000年,腓尼基就有人居住。古代的腓尼基并非指的一个国家,而是整个地区,其范围接近于如今的黎巴嫩和叙利亚。根据考古资料,为了便于修筑堡垒以及防御,大部分的腓尼基城镇都建在沿海地带,而且是各自独立的,易守难攻。他们的腓尼基字母,与希伯来字母、希腊字母和拉丁字母同源。各个城邦彼此林立,以推罗、西顿、乌加里特等为代表。 约公元前2800年—公元前1200年,腓尼基主要在政治上受埃及的控制;公元前2000年,西顿城发展起来,前1200年,推罗城得以强大起来。腓尼基人是古代世界最著名的航海家和商人,他们驾驶着狭长的船只踏遍地中海的每一个角落。腓尼基得以独霸地中海。控制了通往印度的航线。这一时期的腓尼基人运输大量象牙、乌木、棉布、亮铁等。然后出口琥珀到今天的德国和意大利,此外还出口锡到地中海沿岸。 公元前800年左右,腓尼基开始衰败,沦为外国的附庸,其商业优势也逐渐的颓废了。而希腊城邦此时已经开始逐渐的强盛起来,夺取腓尼基人在海上的殖民地和市场。公元前500年左右,希腊人在东地中海占据了上风。公元前332年,推罗城陷落,腓尼基人的名字不再见诸史书。
基甸
基甸(希伯来语:גִּדְעוֹן)是古代以色列人的著名士师之一,是玛拿西支派亚比以谢族人,名字的意思是“砍伐者”。 那时以色列人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耶和华就把他们交在米甸人手里。米甸人烧杀抢掠,毁坏土产,以色列人因此极为穷乏,就向神呼求。耶和华的使者向基甸显现,神差遣基甸去拯救以色列人,并保证与他同在,基甸求神给他一个证据,使他确定与他说话的就是主,以排除心中可能产生的疑惑;而神也同意他,用明确的证据给了基甸他想要的确定。 那晚,神吩咐基甸拆毁巴力的坛,砍下坛旁的木偶,为耶和华神筑一座坛,并用砍下的木偶作柴献燔祭给神。在一个敬奉巴力木偶极为猖狂的地区,这种做法无异与整城人为敌,会激怒众人、引起公愤。但基甸回应神,尽管心中仍有惧怕,不敢在白天做这件事,他在夜间做了。当我们勇敢踏出第一步,顺服神的时候,神就给我们更多勇气,并为我们预备接下来的路。 基甸按照上帝的指示派人联络亚设,西布伦,拿弗他利等支派的人,形成大军,一起对付越过约旦河准备进攻以色列的米甸人和亚玛力人。为了让基甸他们知道神在帮助他们,神从三万二千人里留下300迎战敌人,免得百姓得胜了就自夸,以为「是我们自己的手救了我们」。最后基甸以少胜多大败米甸联军。以色列人欲拥立基甸为王,但被他拒绝。 然而,基甸一生娶了很多妻妾,生过许多儿女,仅儿子就有71个。晚年,他还用一生所得的战利品造了一尊以弗得雕像,叫以色列人把那个以弗得当作偶像敬拜而晚节不保。 基甸一开始虽卑微,但靠主步步前进;然而,令人扼腕的是,到头来却未能有一个蒙神肯定的美好结局!
凯撒利亚的哥尼流
「凯撒利亚」是大希律所建的海边港口城市,罗马巡抚驻节于此,是罗马帝国统治犹太地的行政中心,居民多为希腊人。圣经在这里提到的哥尼流,是意大利营的百夫长。「营」是罗马的军事编制,每营约有六百人,由千夫长指挥,每一百人设一百夫长。 当时犹太地并没有罗马正规兵团,「意大利营」是生长在意大利的罗马公民组成的守备部队。哥尼流是个虔诚人,他和全家都敬畏神,多多周济百姓,常常祷告神。有一天,他在异象中明明看见神的一个使者,让他当打发人往约帕去,请彼得来。 彼得当时住在海边一个硝皮匠西门的家里。「硝皮匠」是制造皮革的工匠,他们的工作对象是动物的尸体,所以经常不洁净,是法利赛人所远避的。彼得愿意在他家住宿,说明他不介意犹太人的旧礼仪。哥尼流打发的人尚未到时,彼得自己也见到了另一个异象:他看见天上降下一块大布,里面有各种四足的走兽和天空的飞鸟。有声音三次命令彼得宰了吃。彼得无法接受,因为根据旧约的律法,这些动物都是不洁净的,不能食用。于是又有声音告诉彼得:神所洁净的,不可当作俗物。 正在彼得困惑的时候,哥尼流派来的人到达门外,于是彼得领悟这个异象是允许外邦人的皈依。当哥尼流见到彼得,哥尼流俯伏在他脚前拜他。彼得便拉哥尼流起來,欢迎他。两人分享各自的异象后,彼得开始传讲关于耶稣的工作和復活,这时,圣灵降临到在场的每个人身上。他们中的犹太人惊讶于哥尼流等外邦人也得到圣灵的恩赐,并开始说方言,赞美上帝。于是彼得为哥尼流等人施行了浸礼。哥尼流成为圣经新约里著名的最早皈依基督教的非犹太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