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弗所书》背景

《以弗所书》有很多不同于其他保罗书信的特征。 本信很少提及其他人、没有问安的话,也没有发信或收信人之间的私人信息。 所有其他保罗书信都根据对方的特定问题加以回应,但本信并没有什么特殊问题需要处理,很少提及收信者的处境,读起来好像是一篇讲章,某些地方甚至像祷文或 赞美诗。 《以弗所书》和《歌罗西书》之间相似之处数量之多、篇幅之长,在新约书卷中绝无仅有。 有人指出《以弗所书》一百五十五节经文之中,有七十五节以不同的相似程度出现在《歌罗西书》里面。 这两封信的组织和论证很相似。 两者的开始都是关乎教义的段落,所赞颂的亦同样是基督的荣耀和祂旨意的威荣。 两者接下来都把其中的教训应用在个人生活中,又都同时进一步作出关乎人际关系的劝勉。 两者论及基督徒生活,都说要脱去旧人,穿上新人(四17;西三5)。 两封信都讨论到基督徒当怎样「行事」,又谈及谢恩不但是本分,更要在赞美和唱诗中表达出来(五15-20;西三16-17,四5-6)。 有关夫妻、父母儿女,和主仆关系的教训十分相像,只是《以弗所书》中的(五22-六9)比《歌罗西书》更详细(西三18-四1)。 两封信都提到保罗所受的捆锁,以及他宣讲福音的奥秘(六18-20;西四3-4)。 此外前面谈及使徒被差遣传讲福音奥秘,也颇为近似(三1-13;西一23-29)。 保罗曾在凯撒利亚(徒二十四27)、罗马(徒二十八30)长期被囚,最可能是于主后57-62年被囚于罗马期间写下这两卷书信。 他首先针对歌罗西教会特殊的处境和危机,写下《歌罗西书》。 然后,他进一步思考教会在神旨意中的地位,关注全体教会,特别是小亚细亚省的教会,因此写下《以弗所书》供各教会传阅。 弗六21-22和西四7-8几乎完全相同,可能因为保罗在写好两封信准备送出之时,一起写下了结语。 「推基古」(六21;西四7)可能就是传递这两封书信以及私人信件《腓利门书》的信差。 本信的上款原是空白的,信差可以在每处地方加上合适的名称。 以弗所教会是小亚细亚省最有名望的教会,因此其所保有的副本最常被人抄录,这成了「致以弗所人」一名的由来。 《以弗所书》、《腓立比书》、《歌罗西书》是保罗在监狱里给教会写的三封书信,被称为「监狱书信」,都是非常明确地让人注视基督。 《以弗所书》启示了教会是基督的身体,《歌罗西书》启示了基督是教会的元首,《腓立比书》启示了教会活出基督见证的路。 请添加新媒体小组微信防失联,我们一起交流👆

罗马帝国的邮政

奥古斯都创立了罗马公共邮政(Cursus Publicus),通过罗马道路系统运送官方邮件。邮差会戴着一顶独特的皮制邮帽,战车上有箱子用来装载邮件。在特别的情况下,驿马当天就可以把信件传递到800公里外。罗马道路的开通也促进了私营邮递业兴起,例如Tabellarii就是一家用奴隶送信的邮递业务经营者。大部分平民是靠旅行者来携带信件。那时寄信比现代困难得多,信差需要长途跋涉,信件越短越容易携带,已出土的当时一万四千多封书信通常最多是200字左右。相比之下,保罗的书信都非常长,平均1300多字,《罗马书》更长达7000多个字,可能是当时最长的一封书信。 请添加新媒体小组微信

罗马的道路

俗话说”条条大路通罗马”,您知道为什么这样说吗? 罗马道路是古罗马的重要基础建设,由公元前500年开始,并随罗马共和国及罗马帝国版国的扩大而延伸。 这些罗马道路为罗马军队、官员及平民带来便捷的交通路径,更促进陆上通讯及贸易。 这些道路由地方小路,连接上广阔、长距离的公路,连接各主要市镇及军事基地。 罗马道路是主要由石头铺成,部分混入金属材料。 道路由弧形的石头组成,这些石头形式和高于路面的行人道以方便排水,而道路两旁除有行人道外,还有马道和排水沟渠。 罗马道路的建设有赖于精确的测量工序,包括透过切割山坡,用桥连接河流和沟壑,湿滑的地面部分用木桩作地基支撑。 当罗马国力达到最顶盛时期,有超过29条大型军事公路由首都罗马以辐射式向外扩散,接上罗马帝国内113个省份372条大道,总长超过40万公里,其中8万5百公里 的道路已经铺石。 单在高卢,有超过2万1千公里道路,在不列颠也有至少4,000公里的罗马道路。各地的小路连上了广阔、长距离的公路,把各主要市镇和军事基地连在一起,为军队、官员及平民带来了便捷的交通,促进了贸易,更为福音的广传铺平了道路。 请添加新媒体小组微信

罗马书的影响

因为访问罗马教会的计划一直有阻隔,保罗只能以写信代替亲自造访,结果这卷书信所阐明的福音真理不仅造就了当时的罗马教会,更造就了历世历代神的教会。今天我们来看一下罗马书对后世的影响: 1)主后386年夏天,奥古斯丁偶然读到罗十三13-14,刹时被圣灵光照,从此彻底翻转,成为中世纪早期最伟大的神学家。 2)1513年秋天,Wittenberg大学的神学教授马丁·路德读懂了罗一17,理解了保罗所释放的福音真理,从此引发了宗教改革。 3)1738年5月,约翰·卫斯理在参加伦敦Aldersgate街摩拉维亚弟兄聚会时,听到马丁·路德的罗马书注释序言,突然奇妙地得着了得救的确据,从此彻底翻转,燃起了18世纪福音派的复兴之火。 罗马书除了在教义上有若中流砥柱,在教会历史上也作出了独特的贡献,从教父时代的奥古斯丁开始、路德、加尔文、约翰韦斯利…因着罗马书被圣灵彻底翻转,成为被神大大使用的仆人,这些教会历史上的重要人物都因为罗马书得到属灵的复兴或洞见,进而对教会作出了不凡的影响,更有无数的信徒因为深读罗马书而翻转了生命,从历史的回顾中,我们发现罗马书有一项特殊的功能,这卷书有若一道大光,它催逼罪人回到神的面前,引领偏离神的教会归正。 请添加新媒体小组微信防失联,我们一起交流👆

《罗马书》背景

新约圣经由历史和书信组成。历史包括四福音和使徒行传,四福音是讲神如何借着衪的儿子来预备救赎,把人恢复到起初被造的目的里;使徒行传是讲圣灵带领使徒传扬福音,建立被称为基督身体的教会;书信是讲到教会的属灵建造,神指导祂的教会在地上如何行事,成就神荣耀的目的。 当时的罗马是一个同性恋的温床, 罗马的头15个皇帝之中,有14个皇帝是同性恋,保罗一再谈到罗马的情况,整个社会道德败坏到了极点,子女违抗父母,人民无法无天,暴力和犯罪到处泛滥;在政治和社会上,罗马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说:当时的罗马人个个想尽办法逃税,人头税根本收不到,可是罗马书第十三章吩咐基督徒一定要好好地纳税。 罗马的教会并不是由使徒建立的,可能五旬节在耶路撒冷信主的「从罗马来的客旅」将福音带回了罗马,百基拉和亚居拉就是来自罗马教会(徒十八2)。第四世纪的拉丁教父安波罗夏斯特(Ambrosiaster)指出,罗马人「接受了基督的信仰,不过却是按犹太教的方式;他们没有先看见神迹,也没有见过任何一位使徒」。罗马教会最初大部分是犹太信徒,大约主后49-50年,因在罗马的犹太人中发生骚乱(可能是犹太教徒逼迫基督徒引起的),罗马皇帝革老丢(主后41-54年在位)大规模驱逐犹太人离开罗马。后来此令未被彻底执行,离境者也逐渐回迁(徒二十八17)。在犹太人被驱逐期间,罗马教会的外邦信徒大大增长,等犹太信徒回来以后,外邦信徒人数已经超过犹太信徒,罗马教会变成了以外邦人为主的教会,所以保罗提醒他们不可向犹太弟兄夸口。这卷书信从头到尾都在讲这个情况。犹太人和外邦人一样,都是罪人,都要靠同样的方式得救,将来要进同样的天国; 接着保罗批判了外邦人的放纵和犹太人的律法主义,并强调要因信称义。 罗马教会收到此信后,可能再三抄录,广为流传。从第二世纪开始,保罗的书信就以全集形式流传,称为《保罗书信全集》。目前最古老的保罗书信抄本是来自埃及的第二世纪末蒲草本46号(Papyrus 46),《罗马书》居首。在新约圣经最后所定的保罗书信顺序中,《罗马书》位列第一。这既是因为它是最长的书信,也因为它非常重要,堪称「保罗福音」。 《罗马书》完成后约4年,即主后60年,保罗终于来到罗马。他以囚徒的身份被押送到罗马,却得到罗马信徒凯旋式的出城迎接(徒二十八15),使保罗大得鼓舞。此后两年中,他留在罗马,在他自己所租的房子中被兵丁看管,但可以接待访客,并在罗马帝国的中心宣扬福音(徒二十八30-31)。 《罗马书》完成后约8年,即主后64年,罗马被一场大火所吞灭,尼禄皇帝把基督徒当作替罪羔羊来逼迫,保罗可能在这次逼迫中殉道,被斩首于奥斯田大道(Ostian Way)旁的亚奎撒斐亚(Aquae Salviae,即现代的 Tre Fontane),他的坟墓在「圣保罗墙外」(San Paolo fuori le Mura)大教堂的祭坛底下。 请添加新媒体小组微信防失联,我们一起交流👆

保罗书信

保罗书信(唐朝景教译称宝路法王经)是使徒保罗写给各地教会就各教会内的情况或是对来信询问教义的人的回信,书信中解释了许多有关基督教教义的疑难问题及阐明教理原则,是基督教的重要文件,后在第一次君士坦丁堡公会议中确认为正典而被列入基督教《新约圣经》中。 在新约21卷书信中,保罗写了13卷,大致写作时间是: 主后50-51年保罗第二次传道旅程期间:在哥林多写了《帖撒罗尼迦前、后书》(徒十八5,11)。 他想回帖撒罗尼迦,但却不能(帖前2:18),于是打发提摩太去鼓舞归信者,并要他回报他们的情况如何。 前书是他在提摩太回来后,因感谢而写。 后书则于稍后写成。 主后52-56年保罗第三次传道旅程期间:于主后54年在以弗所写了《哥林多前书》(林前十六8-10;徒十九22),主后56 年在马其顿写了《哥林多后书》(林后二12-14;徒二十1),回答问题并矫正哥林多圣徒中混乱的情形。 主后56-57年的冬天在哥林多写了《加拉太书》、《罗马书》(徒二十3)。 加拉太境内教会有些成员正舍弃福音,追随犹太律法。 在此书信中,保罗说明了摩西律法的目的及灵性宗教的价值。 保罗从哥林多写给罗马人的信,有部分是让罗马圣徒准备好他的来访,他希望去探访他们。 信中并再次确认某些已归信基督的犹太人所争论的教义。 主后57-62年保罗第一次被囚期间:于主后60-62年在罗马写了被称为监狱书信的《以弗所书》、《腓立比书》、《歌罗西书》、 《腓利门书》(徒二十八30-31)。 保罗写给以弗所人的信极为重要,因其中包含了保罗有关基督的教会的教导;保罗写给腓立比人的信,主要是表达他对腓立比圣徒的感激和挚爱,并 鼓舞他们不要因他长期被囚而失望;保罗写信给歌罗西人,是因有报告说歌罗西圣徒陷入严重的错误中,他们相信完全是来自小心遵守外在教义,而不是 来自培养基督般的品格;写给腓利门的信是封私人信函,谈到腓利门的奴仆阿尼西谋抢了主人的东西逃到罗马。 保罗差遣阿尼西谋带着此信回主人处,求他宽恕阿尼西谋。 主后62-64年保罗第一次获释后,写了被称为教牧书信的《提摩太前、后书》、《提多书》,其中《提摩太后书》是保罗第二次 入狱、即将殉道之前写的。 保罗前往以弗所,留下提摩太去制止某些荒谬思想的扩散,并打算以后再回去。 他可能是从马其顿写第一封书信给提摩太,鼓励并劝告他完成职责。 保罗给提摩太的第二封书信是第二次在狱中时写的,即保罗殉教前不久。 信中包含保罗最后的话,并显示出他在面对死亡时的无比勇气和信任。 保罗给提多的书信是他从监狱获释期间写的,他可能已拜访过当时提多服务的克里特地,信中主要述及正义的生活和教会内的纪律。 保罗书信与现代的信函有所不同,既不是写给富有文学素养的人,也不是完全的私人信函,大多数书信是特别针对当时的教会写成的。 这些书信让我们窥见到主后五十至七十年代教会的情况,反映出异教社会所带来的问题、信仰上的困惑、异端的挑战等。保罗书信广泛地阐述了信仰、神学、伦理等问题,成为后世基督教教义、教规的重要依据之一,也是研究早期基督教思想史的重要文献。 请添加新媒体小组微信防失联,我们一起交流👆

亚伯拉罕家族的墓地──希伯仑麦比拉洞

希伯仑是圣经时代最大的城市之一,现今被认为是犹太人四大圣城之一。希伯仑为在约旦河西岸,是犹太人、穆斯林的圣城,也是大卫王朝第一个首都。麦比拉地名原意:“双倍”、“羊圈”,位于迦南地希伯仑的东方,在创世记中亚伯拉罕用四百舍客勒银子(一舍客勒合希腊一个大银币,约值880美元)向赫人以弗仑买了这块地和其中的洞,就将撒拉葬在这里(创23:8-9,15 ,18-20)。之后亚伯拉罕,以撒和利百加,雅各和利亚,都埋葬在那里。 唯一缺席的犹太列祖是拉结,她在分娩时死在伯利恒附近,因此被葬在那里 麦比拉洞上面的建筑已有2000年历史,是由希律王在第二圣殿时期建造,而后麦比拉洞穴才被发现处于建筑物之下。第二圣殿时期后的1200年,穆斯林征服这地,改变了建筑物,加上尖塔,现在被视为穆斯林圣地之一。 建筑物里面分为犹太会堂与易卜拉欣清清真寺,基督徒可自由进出各处;犹太人被限制可在一些地方进出,一年有10天可到其它区;而穆斯林人一年有10天可至犹太会堂里。  犹太人一直以来都住在这城,1929年被赶出此,但在六日战争期间,1967年重新获得主权并回归。 现在约有800名犹太人居住,周围约有20万阿拉伯人。

希伯仑Hebron(结盟之地)

犹大山区的一座古城,建造时间比埃及的琐安城还早七年(民13:22)。 希伯仑位于耶路撒冷西南偏南约30公里(19英里),海拔逾900米(3000英尺)。 这城与众不同,是中东一直有人居住的最古老城镇之一。 希伯仑在古代叫“基烈亚巴”(亚巴之城),看来以创建这城的亚纳人亚巴的名字命名(创23:2;书14:15)。 自古以来,这城及附近的山区就因盛产葡萄、石榴、无花果、橄榄、杏、苹果和坚果而远近驰名。 希伯仑得天独厚,有很多水泉和水井,林木繁茂,绵延数里。希伯仑老城的特点是狭窄曲折的街道、平顶的石头房屋和古老的集市。 希伯仑还以石灰石、陶器作坊和玻璃工厂着称,著名的乳制品制造商al-Juneidi也位于此处。 希伯仑最著名的历史遗迹是麦比拉洞,由于与亚伯拉罕有关,所有三种亚伯拉罕宗教——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都将其视为圣地。创世记23章记载,亚伯拉罕支付了四百舍客勒银子给赫人以弗仑,在希伯仑买了一块地,并在其中的麦比拉洞埋葬他的妻子撒拉。 之后,亚伯拉罕、以撒、利百加、雅各以及利亚也都埋葬在这里。因此,犹太人称该市为“列祖之城”,在犹太教四大圣城中排名第二位(另外三个是耶路撒冷、提比里亚和采法特)。 摩西差十二个探子窥探应许之地时,亚纳的后人住在希伯仑,他们身量高大,有如巨人(民13:22,28,33)。 约莫四十年后,由于基遍人跟约书亚议和,希伯仑王何咸就跟另外四个王联手攻打基遍。 以色列人应基遍人的请求前往援救,在耶和华的帮助下,击败了攻打基遍的五王联军。 后来,匿藏在洞穴里的五王被处死,尸体被挂在五根木柱上,直到傍晚(书10:1-27)。  以色列人乘胜进军迦南南部,把希伯仑的居民都杀了,包括他们的王(显然是何咸的继承人)(书10:36,37)。 虽然约书亚率领以色列人击败了迦南人,看来却没有立即派兵驻守已被攻陷的城镇。 当以色列人四处征战时,亚纳人显然又重回希伯仑聚居,以致后来迦勒(或迦勒率领的犹大人)不得不奋力再从亚纳人手中夺取这座城(书11:21-23;14:12-15;15:13,14;士1:10)。 希伯仑最初分给了犹大部族的迦勒,后来归耶和华为圣,成为庇护城,也成为祭司城。 不过,“[希伯仑]城的田野和附近的村庄”却给了迦勒做产业 (书14:13,14;20:7;21:9-13)。 大约四百年后,犹大人到希伯仑膏立大卫为王。 大卫在希伯仑作王七年半,生下六子,即暗嫩、基利押(但以利)、押沙龙、亚多尼雅、示法提雅和以特念(撒下2:1-4,11;3:2-5;代上3:1-4)。 大卫以往因扫罗王追杀而流亡期间,显然得到过希伯仑居民的帮助(撒上30:26, 31)。大卫在希伯仑作王后期,押尼珥向大卫投诚。 押尼珥本来支持扫罗儿子伊施波设作王,与大卫对抗(撒下2:8,9)。约押突袭敌人回来后,得知大卫打发押尼珥安然离去,就派使者去追押尼珥,把他带回希伯仑,然后亲自杀了他 。 押尼珥被葬在希伯仑(撒下3:12-27,32)。后来,利甲和巴阿拿杀了伊施波设,把他的头颅带到希伯仑献给大卫,指望领赏,但大卫因两人 的恶行处死了他们(撒下4:5-12)。最后,大卫被膏立成为全以色列的王,将国都从希伯仑迁到耶路撒冷(撒下5:1-9)。 许多年后,大卫的儿子押沙龙回到希伯仑,策动政变篡夺父亲的王位,但以失败告终(撒下15:7-10)。 押沙龙之所以选择希伯仑作为夺取王位的立足点,可能因为这里是他的出生地,也可能因为这里曾经是犹大的首府,富有历史意义。 大卫的孙子罗波安王曾重建希伯仑(代下11:5-10)。后来,犹大国因巴比伦人侵占而沦为荒地,当犹太人从巴比伦获释回乡之后,有些人在希伯仑(基烈亚巴)定居(尼11:25)。  希律王在先祖埋葬地点的上面,建造了一幢雄伟的大殿。 它的建筑风格类似耶路撒冷的圣殿山,包括石材的尺寸、结构的形式、以及半露的方柱等。 阿拉伯人统治巴勒斯坦时,将这座大殿改建,成为叫做Haram el Khalil的清真寺(el Khalil意思是希伯仑,Haram即Harem原意是闺房,所以Haram el Khalil 可以意译做“希伯仑的圣地”) 。 不过这建筑物,也被称为the Sanctuary of Abraham, 即 “亚伯拉罕的圣所”或 “亚伯拉罕清真寺”。 目前清真寺内亚伯拉罕以及撒拉的衣冠冢,是建于主历第8世纪,当时的希伯仑市的重心,已经逐渐扩迁到亚伯拉罕清真寺的周围。 第10世纪时,所有的衣冠冢就已经安放在目前的位置上,但是雅各和利亚的衣冠冢,是在14世纪时才由满美露王朝为他们设置的。

雅比斯的祷告

「雅比斯」可能是「哥斯」的后裔。犹太传统认为他就是基纳斯的儿子「俄陀聂」(《他勒目》Talmud,Temurah 16a:14),因为精通律法,所以吸引了「众文士家」(代上二55)住在他的城里(《米大示》Midrash Tanchuma, Yitro, Siman 4:1) 雅比斯的祷告是在历史记录的家谱中发现的:“雅比斯比他众弟兄更尊贵,他母亲给他起名叫雅比斯,意思说:我生他甚是痛苦。雅比斯求告以色列的神说:’甚愿你赐福与我,扩张我的境界,常与我同在,保佑我不遭患难,不受艰苦。’神就应允他所求的”(历代志上4 :9- 10)。 对雅比斯的所知甚少,除了他是犹大的后裔,他是一个尊贵的人,他的母亲给他起名叫雅比斯(即“悲伤的”或“悲伤制造者”),因为他 的出生是一个痛苦的出生。 在他祈祷中,雅比斯向上帝呐喊寻求保护和祝福,求上帝让他远离他的名字所回忆和预感的那种悲伤,不想让他母亲所说的「痛苦」变成自己的命运,不想让「雅比斯」这个名字成为咒诅。「神就应允他所求的」。 从被掳之地回归的百姓和雅比斯一样,都经历了「痛苦」的出生。因此,这段家谱中特地插入了一段雅比斯的祷告,鼓励百姓像雅比斯一样,凭信心认清自己的选民身分,在悲伤中抓住神的应许,在仇敌环伺中扩张境界。

傲慢的罗波安

罗波安是北方以色列王国和南方犹大王国分裂前的最后一位君主,他的父亲是以智慧称著的所罗门、祖父是大卫王。母亲是亚扪人拿玛。罗波安王有妻子18人,妾60人,有儿子28人,女儿60人 (代下11∶21)。 罗波安虽然是智者所罗门的儿子,但罗波安心地狭窄知识浅薄。所罗门王死后,12支派的代表会聚在示剑商议拥戴罗波安为王。 当时犹大与东北诸族间,因种种原因互相忌妒,人民苦于负荷重税,就选举耶罗波安为代表向这个未来的王申诉一切苦楚。罗波安也重视这些人的申诉,允许考虑三日而后答覆 (王上12∶1 – 5)。 罗波安起先和诸位元老商议。 这些元老都是所罗门王的顾问,他们劝罗波安允许2支派代表等人所求的,并要用温和的言语抚慰国民,而且说王如果能这样做,人民将会永远为王的忠诚臣民 。 罗波安王又和一些年少的人商议,这些年少的人都是和罗波安同辈,他们的意见和元老的意见相反,劝罗波安要这样晓谕人民,说:「我的小拇指比我的父亲的腰还粗 ,我父亲使你们负重轭,我要使你们负更重的轭,我父亲用鞭子击打你们,我要用蝎子鞭击打你们」。 罗波安依从了年轻人的意见,当人民再次谒见王时,罗波安竟然按少年人的意见回告人民,于是12支派中的10个支派宣告脱离罗波安的管辖。 罗波安派掌管服苦之人的官吏亚多兰向人民宣诏和解,人民群众却用石头击杀了亚多兰。 罗波安王惧怕,就急忙乘车奔回耶路撒冷。 只有犹大,便雅悯的大部和西缅人随从罗波安 (王上12∶6 – 20)。 罗波安招集大兵要征讨叛逆者,先知示玛雅阻止他,说:「耶和华如此说:『你们不可上去与你们兄弟以色列争战,各回各家吧!因为这事是出于我。』」众人就听从耶和华神的话回去了 (王上12∶21 – 24)。 耶罗波安既为十支派之王,在伯特利和但造了两个金牛犊,这事叫百姓陷在罪中。 于是祭司及利未人向南行又归到罗波安王那里,罗波安势力逐年增强,但过了几年罗波安也陷于崇拜偶像之罪中 (王上14∶21 – 24; 代下11∶1 – 17 ;12∶1)。 罗波安在位第五年,埃及王示撒侵略犹大,失去数座坚固城,最后耶路撒冷被攻陷,示撒掠去圣殿及王宫的宝物,又夺去所罗门所制造的金盾牌 (王上14 ∶25 – 28; 代下12∶2 – 12)。罗波安死时约在公元前916年,罗波安的儿子亚比雅继了王位 (王上14∶21 – 31; 代下12∶13 – 16)。

zh_TW繁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