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Cursed Fig Tree

Matthew 21:19 – “Seeing a fig tree by the road, He went up to it but found nothing on it except leaves. Then He said to it, ‘May you never bear fruit again!’ Immediately the tree withered.” The fig tree has the largest leaves of any tree in Canaan. The Gospels of Matthew, Mark, and […]

Jesus Cleanses the Temple

Matthew 21:12-13 – “Jesus entered the temple courts and drove out all who were buying and selling there. He overturned the tables of the money changers and the benches of those selling doves. ‘It is written,’ he said to them, ‘My house will be called a house of prayer, but you are making it a […]

Hosanna

When Jesus rode into Jerusalem on a donkey, the people who went ahead of Him and followed Him were shouting, “Hosanna! Blessed is He who comes in the name of the Lord! Blessed is the coming kingdom of our father David! Hosanna in the highest!” (Mark 11:9-10) “Hosanna” (Hebrew: הושענא) is a term used in […]

Bethphage

Matthew 21:1 – “As they approached Jerusalem and came to Bethphage on the Mount of Olives…” Bethphage means “house of unripe figs.” It was a place Jesus passed through on Nisan 9, 33 AD, on his way to Jerusalem. In Matthew 21, Jesus sent two disciples from Bethphage to a village across from them to […]

悖逆的耶路撒冷

【路十三34-35】耶路撒冷啊!耶路撒冷啊!你常杀害先知,又用石头打死那奉差遣到你这里来的人。我多次愿意聚集你的儿女,好像母鸡把小鸡聚集在翅膀底下;只是你们不愿意。看哪,你们的家成为荒场留给你们。我告诉你们,从今以后你们不得再见我,直等到你们说:“奉主名来的是应当称颂的。” 「耶路撒冷」是犹太教的圣城,这里代表犹太教的核心集团。犹太教的领袖们徒有敬虔的外表,却失去敬内在的实质。犹太教的人通常用石头打死四种人:拜偶像的人(申17:5,7),行巫术的人(利20:27),犯奸淫的人(申22:22),假先知(约八33;十一8)。犹太教认为那些奉主差遣的使徒们是假先知,因此用石头打死他们。 主耶稣曾多次访问耶路撒冷(约二13;五1;七10等),呼召称为神名下的百姓,住在耶路撒冷的犹太人回转归向神,并预言神将撇弃耶路撒冷城和圣殿(太24:2),主后70年第二圣殿被罗马帝国彻底毁掉。(在历史上先知耶利米曾发出同样的警告(耶12:7),随后巴比伦人将第一圣殿摧毁。)主耶稣宣告从此不再向拒绝基督的犹太教领袖们传道,直到祂第二次再来。 ​然而当主耶稣第二次再来的时候,犹太人都要承认祂就是弥赛亚,说「奉主名来的是应当称颂的」(诗118:26),那时「以色列全家都要得救」(罗11:26)。 根据圣经和合本和圣经综合解读编辑整理

滤出蠓虫,吞下骆驼

【太廿三23-24】你们这假冒为善的文士和法利赛人有祸了!因为你们将薄荷、茴香、芹菜献上十分之一,那律法上更重的事,就是公义、怜悯、信实,反倒不行了。这更重的是你们当行的;那也是不可不行的。你们这瞎眼领路的,蠓虫你们就滤出来,骆驼你们倒吞下去。 法利赛人因为缺少属天的眼光,所以轻重不分,只重视外面,却忽略了里面「公义、怜悯和信实」。因此主耶稣责备他们假冒为善,说他们瞎眼领路,滤出蠓虫,吞下骆驼。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那时犹太人在饮酒之先,常用布把酒滤过,以妨接触或吞下任何不洁之物。 「蠓虫」是一种极微小的昆虫,「骆驼」是庞大的动物。在当时犹太地通用的亚兰文中,「蠓虫 」(qalma)和「骆驼 」(gamla)原文拼写很相似,「滤出蠓虫,吞下骆驼」的俗语比喻人们不懂分辨轻重,斤斤计较于细枝末节,却忽略了重要的大事。 根据圣经和合本和圣经综合解读编辑整理

好撒马利亚人

在路加福音十章,当谈到律法中规定的爱邻如己时,有位律法师问主耶稣「谁是我的邻舍」。主耶稣对他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犹太人从耶路撒冷下耶利哥去,落在强盗手中。他们剥去他的衣裳,把他打个半死,就丢下他走了。偶然路过的祭司和利未人,都没有帮助他。惟有一个撒马利亚人行路来到那里,看见他就动了慈心,上前用油和酒倒在他的伤处,包裹好了,扶他骑上自己的牲口,带到店里去照应他。第二天拿出二钱银子来,交给店主,作为照顾伤者的费用。 这个故事的背景关联到犹太律法中关于洁净的规条:故事中这个人受伤很重已经是「半死」,若不摸他,可能无法确定他究竟死了没有;但如果摸他,而这个人已经死了,祭司和利未人在礼仪上就不洁净(利21:1)。在两难之间,礼仪的洁净赢得胜利,祭司和利未人刻意避免任何接触的可能性,「就从那边过去了」,当那人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弃他于不顾。而「撒马利亚人」在犹太人的心目中无论在血统和信仰上都不纯正,根本不会被纳入他们的「邻舍」之列,反而是宿敌(路9:52-54),在犹太观念中是最不可能来帮助犹太人的。这个路过的撒马利亚人反而竭尽所能地去帮助受伤犹太人:上前用油和酒倒在他的伤处,包裹好了,扶他骑上自己的牲口,带到店里去照应他。并且留给店家「二钱银子」作为雇价继续照顾这位受伤的犹太人。二钱银子是当时一个普通工人两天的工资(太20:2),当时够买24天的粮食。这位撒马利亚人所做的远远超过了他该做的,而是做了他所能做的一切。 这位律法师问「谁是我的邻舍」(路10:29),但主耶稣却要他思想「我怎样去做别人的邻舍」。祭司和利未人一丝不苟地保守律法所要求的洁净,却违反了「爱人如己」(利19:18);反而是他们认为不守律法的撒马利亚人,所做的更加符合神的心意。从神而来的爱和怜悯才是律法的精髓。只有在基督的生命里,人才能「尽心、尽性、尽意、尽力」地去爱神,也才能爱人如己。 根据圣经和合本,圣经综合解读编辑整理

神眼中的婚姻

【可十6-9】但从起初创造的时候,神造人是造男造女。因此,人要离开父母,与妻子连合,二人成为一体。既然如此,夫妻不再是两个人,乃是一体的了。所以,神配合的,人不可分开。 婚姻是神所命定的,并且神的命定是一男一女,而不是一男多女,或一女多男,也不是两个男人,或两个女人。男女二人一经婚姻的结合,在神眼里就不再是两个人,而是一个人。每一对夫妻都是「神配合的」,在神面前都是「一体的」。因为他们的婚姻背负着神的见证,表达神要与人联合的心意,不管人怎样悖逆,神永远不改变与人联合的心意,所以「人不可分开」。破坏夫妻的合一,在神眼里都是「犯奸淫」。同样,神也恨恶休妻和以强暴待妻的人。 对于正当的离婚理由,圣经中也有所说明: 有一方犯了淫乱,破坏了夫妻的合一。此外,对于那些信主前就已经结婚的信徒,倘若他们不信的配偶要离去,可以任其离去! 犹太律法原本不容许妻子主动向丈夫提出离异的要求,但因和罗马、希腊、以东等外邦人杂处,妻子「离弃丈夫另嫁」的外邦风俗也侵入犹太社会中。(正如施洗约翰的谴责希律安提帕不该娶他兄弟腓力的妻子希罗底)。 基督教对罪非常的敏感与憎恨,而它又是世界四大宗教中唯一充分看重身体,如哥林多前书6章19节里提到:身体是圣灵的殿,神的圣灵住在里头。基督徒的身体是用重价买来的,要用此来荣耀神。所以他们尤其痛恨淫乱之罪,因为”人所犯的,无论什么罪,都在身子以外;惟有行淫的,是得罪身子”。 人们都盼望能够拥有幸福的婚姻,但是大部分的婚姻都难以避免大大小小的纷扰,更惨的是以破裂收场,造成双方严重的伤害。圣经中告诉我们神是婚姻的设立者,祂对婚姻有美好的心意,并且每对婚姻都是独特的,在神眼中有独特的意义和目标。在婚姻中,人能要脱离自我中心的心态,在委身的关系中彼此同心、合而为一、彼此相爱、彼此配搭来事奉神。如果我们愿意顺服神设立婚姻的原本心意,必能享受神在家庭中赐下的美好福分。 根据圣经和合本和圣经综合解读编辑整理

死里复活的拉撒路

住在伯大尼的一对爱主姐妹马大和马利亚,她们的兄弟名叫拉撒路。拉撒路是耶稣的门徒与好友 。 有一天他病重,马大和马利亚便让人报信给当时在约旦河附近的主耶稣,伯大尼距离主耶稣当时所在地至少有一天路程,主耶稣停留了两天,来伯大尼的路上用了一天。耶稣到后,拉撒路已经死了并且在坟墓里躺了​四天。当时犹太人认为人断气后灵魂还会盘旋三天,期间仍有苏醒的希望。拉撒路若是断气四天后复活,才能清楚显明那是神荣耀的作为。主耶稣来到拉撒路墓前,让人推开大石,对天祷告,神荣耀的能力显出,是为了叫人转向神的儿子,确知祂是父所差来的,是打破死亡的权势、把生命赐给世人的基督。之后就大声呼叫说:『拉撒路出来!』那死人就出来了,手脚裹着布,脸上包着手巾。 主耶稣使拉撒路从死里复活,显明了复活的能力。这神迹发生在主耶稣上十字架之前不久,正是祂受死与复活的预演。主耶稣叫人从死里复活,反叫自己进入死,这正是神的智慧。 根据圣经和合本和圣经综合解读编辑整理

腰弯背曲的妇人和患水臌的人

在路加福音中,有些神迹的记载是独有的。如在第十三章中记载、主耶稣在安息日的会堂里治愈了一个被鬼附着,弯腰曲背18年的妇人,这是在路加福音中最后一次记载主耶稣进入会堂。故事并没有说女人求告主耶稣,甚至也没有说她是否认识主耶稣,完全是主耶稣自己主动医治,因为神的心意是要使人得着真安息,心灵和肉体都得着释放。而这妇人毫无质疑地「归荣耀与神」,因为她知道这是神的作为。「管会堂的」却当着众人责备主耶稣的这种行为。因为按照犹太教拉比的教训,除非人到要死的地步,否则不可在「安息日治病」,避免触犯在安息日不得做工的规条。 在第十四章中记载,又有一个安息日,耶稣到一个法利赛人的首领家里去吃饭,他们就窥探祂。在祂面前有一个患水臌的人。耶稣对律法师和法利赛人说:『安息日治病可以不可以?』他们却不言语。耶稣就治好那人,叫他走了;便对他们说:『你们中间谁有驴或有牛,在安息日掉在井里,不立时拉它上来呢?』 主耶稣早已看穿他们法利赛人居心不良要窥探祂。神设立安息日的本意不是要辖制人,而是要释放人,让人得享安息,神看重人过于地上的一切。但是当时的律条规定:在安息日只要动物不负载任何东西,就可以拴着链子或其它类似物,牵到外头去;可以为牲畜从井里打水,倒进水槽里,让它们喝水;但若让动物从水桶中饮水就算工作,违反安息日。当时犹太教昆兰团体曾严格禁止在安息日把掉在坑里的动物救上来,其他拉比们为此争论不休,有的认为可以往坑里扔根木竿,让动物自己爬上来,有的认为可以丢下一些饲料,等过了安息日再把动物救上来。他们最后的决定是,为避免动物受罪,这种情况可以通融。但对于人,法利赛人却死守规定不放。 主耶稣斥责了文士和法利赛人只注意传统与仪文,却不注意属灵的实际。他们不注意安息的实意,把神要释放人的心意,变成了捆绑人的教条。神设立安息日的本意不是要辖制人,而是要释放人,让人心灵和肉身都得释放,把人带进安息里、享用安息。 根据圣经和合本和圣经综合解读编辑整理

en_USEngli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