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恕《无尽的一章》六、与群众分享才能有能力

历史很清楚地显明,从没有群众拥有真的灵性。自从人类堕落以来,无论任何时候都只有少数人能辨别出正路或行在神的律法之下。 神的真理从未受过欢迎。哪里的基督教受欢迎,就表示她不只正步向死亡,而是已经死了。 受人欢迎的犹太教杀害先知,将基督钉在十字架上;受人欢迎的基督教杀害改革者,囚禁贵格会(Quakers)教徒,把约翰·卫斯理(John Wesley)赶到街上。每当面对信仰的问题时,群众永远是错的,任何时候都只有少数人能醒悟,其他人都瞎了心眼。站在神真理的一边与现时的信仰潮流对抗永远是不受欢迎的,而且可能是非常危险的。 在历史上,每当教会成为被人憎恶的少数时,她就有一种道德的力量,使邪恶惧怕她,并在敌人面前战无不胜。当罗马群众接受洗礼成为基督徒(不过他们的心并没有改变),基督教开始受欢迎,但却失去了她属灵的光辉。由那时开始,她继续跟随罗马的道路,跟随她的异端。教会本来是要改变罗马的,最后反被改变了,就如渔夫被鱼捉去了一样。从这次可耻的捆缚开始,教会从未完全得着真正的释放。 今天,基督教竭力追求受欢迎,其实就是不自觉地承认灵性的衰落,极力向世界奉承讨好,使圣灵哀伤,使神的子民尴尬。有名望的基督徒领袖向世界的名声巴结奉迎,叫以利亚或弗克斯(George Fox)等人倒胃口。 真理是一种稀有的宝物,在任何世代里,得到的人都很少。没有向世界的路走去的人,可以借着询问教会会友找到神的道。 罗得是一个俗世的信徒,常坐在所多玛城门口。每当困难临到,就赶快请求亚伯拉罕救他脱离困境。究竟往哪里去找亚伯拉罕呢?就在远处、远离群众的山边。事情总是这样的,哪里有以利亚,那里就有四百多个巴力先知;哪里有挪亚,那里就有不相信将会下雨的人。 我们受差遣来祝福世界,却从没有受命跟世界妥协。我们的荣耀在于灵里的隐退,远离属世的事情。蜜蜂若只在蜂巢附近蠕动,永不会找到蜜糖,蜜糖在远处的花朵里,那里很宁静,很和平,有太阳,有流水;蜜蜂必须到那里才找到蜜糖。真正的基督徒在那些一边玩耍、一边祈祷的信众之中,只会找到空洞无聊的东西。有时候他们会被迫独自上路,或者与少数被排斥的人同路。如果要得着能力,他就要付上代价,成为被藐视的少数人。 不过,无论代价多大,都不会是我们付不起的。

陶恕《无尽的一章》五、对抗的责任

我们愈靠近神,便愈少有争辩的机会。在神怀中的平安是何等美妙的!因此,我们很自然地想永远、完全地享受这份平安。 被圣灵充满的基督徒永不会是个好的战士。他所处的位置对他很不利:敌人永远比他更懂得辱骂人——魔鬼有各种各样特别的骂人说话,而他的跟随者在骂人的时候同样没丝毫内疚感。基督徒永远感到祝福人较对抗人舒服。此外,他比其对手更易受伤害,他会在愤怒的面容前退缩,在恶毒的说话下却步——这些都是他在很久以前为神国的宁静而摒弃世界的记号,因为神的国里只有爱和友善。上述一切都是他喜欢的,因为他是一个没有憎恨的人,一个真诚地渴望与所有人和平相处的人。 虽然他诚心地渴望平安,但有些时候他是不敢容许自己享受平安的。有时候和平是一种罪。在某些情况下,我们不能做什么,只能站起来强烈地对抗。为和平的缘故而纵容罪恶并不是灵性高超的表现。为了害怕后果而不敢对抗罪恶,反而是一种应受谴责的胆小行为。当大部分人都错了,而你仍坚持要站在对的一方时,是需要付上很大代价的。 近年,我们好像成为一群喜爱和平、说话温柔、个性温驯的基督徒。世界对我们毫不惧怕,但也毫不尊重。例如:我们抨击虚假的信仰时会很小心,除非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否则我们不会公然指摘。我们不敢指斥现代文明破坏性的罪恶,恐怕别人会说我们顽固和思想陕隘。慢慢地,我们被迫离现实的世界,进入一个信仰的仙境。在那里,像夕阳下的燕子毫无恶意地飞来飞去,不会说任何激怒世界之子的说话。 新教(Neo-Christianity)似乎是现时最受欢迎的(亦是最有冲劲的)。她的方针是尽量不与罪恶对抗,并以娱乐来赢取群众的欢心,却把基督教信息的真正意义隐藏起来,宣教的方法就如那些哗众取宠的美国商业一样。 或者我们可借用华兹华斯(Wordsworth)的说话呼喊道:“以利亚,你应该活在这个时代,美国需要你。”我们极其渴望有一些像以利亚的人出现,来面对那些支配我们生活方式的无耻的罪人。罪恶作为革命或灾祸,只会破坏我们的文明,而教会人士却仍像小孩子在市场玩耍一样。 究竟美国基督徒的精神出了什么问题呢?我们的亮光是否已变得黯淡呢?我们是否已失去辨别能力,不能再分辨出我们的敌人呢?当亚哈和耶洗别继续玷污圣殿、蹂躏圣地,我们还要躲在山洞内多久呢?我们必须趁仍为时未晚之时,慎重地思想此事,并好好地祷告。

陶恕《无尽的一章》四、埋怨:一种心灵的疾病

有一些罪是最能伤害心灵、破坏见证的,埋怨是其中的表表者。埋怨既成习惯,平时就很难察觉得到。 一颗抱怨的心是从不缺乏理由的,喜欢抱怨的人永远有足够的原因叫自己不快乐,而埋怨的对象可以是任何东西,例如天气、教会、困难、其他基督徒,甚至神自己。 一个经常埋怨的基督徒会使自己在道德上站立不住,门徒的身份成为莫名的争辩来攻击自己:第一,成为基督徒是人自己所选择的,神的精兵中是从没有被迫入伍的,因此,他的情况很尴尬,因为他所埋怨的正是他自己所自由选择的。第二,他随时都可以停止这个信仰,神并没有用锁链把基督徒锁起来,可是他要继续相信下去,却又不停地埋怨,这又有什么话可说呢? 当埋怨的人从属灵的伙伴中找到自己的时候,便会更觉尴尬。他们的灵性可以和圣经的一些“反派”人物相提并论,就如该隐、可拉、含怒的哥哥以扫及玛拉基书中脾气暴躁的犹太人。其实这些只是信仰路上部分不满的追随者而已。经常埋怨的基督徒只要留心看清楚,就会发现他的真我是紧盯着他自己的。 常为信仰路上的困难而埋怨的信徒,证明了他从未体会或理解基督在人间时的哀伤。 只要我们曾凝望客西马尼或各各他山,就不会再认为自己的路是困难的。我们不敢以我们微不足道的痛苦,与为救赎我们而忍受极大苦难的基督相比较。任何比较将成为对我们埋怨最大的指摘,世上可有哀伤与祂所受的一样呢? 说完了这番话之后,我相信没有人可再为埋怨这种习惯找借口了。其实,埋怨不单是一种习惯,而且是一种心灵的疾病,唯有靠羔羊的宝血才能获得医治。

陶恕《无尽的一章》三、抓紧重要的事

生命中有些重要而根本的元素,像柱子承托起整座建筑物一般重要。幸好这些元素并不多,而且不难发现。这些元素包括:爱、忠诚、正直及信心,再加上其他较次要的元素,就成为了一切高度复杂的上层结构的基础。 有智慧的人会简化他的生命,直接走向中心点。因为他知道自己只需留心那些生命的基本元素,其他一切就不用担心了。 在我们这个痛苦复杂的文明里,生命是可以了无生气的,除非我们懂得分辨什么事情是重要的,什么是不重要的。通常摧毁我们的绝对不会是些重要的事,而是那些被我们误以为是很重要的琐事。这些琐事非常多,除非能够远离它们,否则我们的身、心、灵必定会被压得粉碎。 愈来愈多证据显示,身体上的毛病往往是由生理以外的因素造成的。医生渐渐发现,许多无可估计的重担会为人带来致命的影响,他们知道如果真的想病人痊愈,除了医治病人肉身的病外,还要医治他们内心的病。 在基督徒的生命中,也同样有这个情形出现:重要的事情不多,但累赘而不重要的事情却是无数。受圣灵教导的基督徒应该撇下次要的事情,去找寻那些不多但重要的事;然后重复地这样做,以鼓励自己。重要的事情虽然不多,但却出奇地叫人容易辨别。圣经已经十分清楚地说明了,这些事情包括神的作为、基督的位格及工作、信心和顺服、盼望和爱等。基督将律法的纲要概括为爱神及爱人。基督的拯救建立在祂对神及祂所差遣的人的信心之上。保罗将属灵生命的奇妙简单地以下列字句表达出来:“基督在你们心里成了有荣耀的盼望”(西一27)。 忘记那些属灵的重要事情,在那些不重要的事情上徘徊,实在是一个很大的试探;特别是那些好奇的基督徒,这等人认为先贤对神的信心太过温驯了,他们在神面前要做“非凡的猎人”,并因这个名称常引以为荣。无论任何时候,我们只需举目一看,就会看到他们四处追逐,之后总是扛着一些新的神秘事物回来。 通常这些人所追逐、攻击的事情都是圣经中较为隐秘的教训,例如圣经中一些空泛的暗示,一些在翻译上未能达成一致意见且意思比较含糊的经节,以及一些没有学术权威的旁注。他们特别喜欢提出一些不属于基督教真理的问题。他们只热衷于那些飘忽不定的论点,但他们的论断随着他们所讨论的神秘题目而愈加牢固。 约翰逊博士(Dr.Samuel Johnson)是一位著名的英国哲学家。他曾经说过,常常要使人震惊的思想是理性不成熟最确切的表现。基督徒接受得太多奇异、古怪和不可思议的思想,在属灵上已经变得不适合接受或欣赏正确的教训,他们生存就是为了接受令人震惊的新事物及令人发抖的奇事。他们会相信任何事情,只要这些事情与清醒冷静的基督徒所持守的及得到时间证明的信念有所不同。对于一堂严肃的,呼召人要悔改、要谦卑、要过圣洁生活的讲道,他们认为这是过时、沉闷、不能吸引听众的事情。但这一切正是我们所需要听取的,亦是基督将来审判我们的凭借。 一间追寻刺激的教会完全不是新约所描述的教会。追求虚浮的刺激明显是一个堕落的标志,而基督就是以死来把我们从这堕落中释放出来。一些曾受洗的所谓基督徒,每个星期日都在等待类似信仰的针刺他们一下,借此扶他们一把,但又不需跟真正的基督教信仰扯上任何关系。这些人坚决认为他们对圣经不朽的信心并不能改变什么。主曾经说过:“凡称呼我‘主啊,主啊’的人不能都进天国;唯独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才能进去。”(太七21) 每个信徒及神的管家都必须认定生命的重点,是在大事上,还是在小事上呢。一生持守的,是以圣经为中心的真理;远是那些只会带来分裂,对我们走天路毫无帮助的教训呢? 没有人有权提出一些不得圣经完全同意的教训,除非他非常熟悉教会的历史,以及历代以来基督教教义的发展。从历史方面探讨是最好的。在我们发现圣人所信的是什么、伟大的改革家和圣徒教导的是什么、纯洁的心灵和伟大的工人为圣洁的生活和死亡的持守并认为最重要的是什么之后,我们才能从合宜的角度评估我们的教导。 谦卑是研读圣经唯一、也是最正确的心态。圣灵会教导一颗谦卑的心有关祂的拯救,教他如何在圣经的真道上行走,以及什么才是有果效的侍奉。

陶恕《无尽的一章》二、质与量

时间或许可以证明,现代文明最大的弱点就是重量不重质。 这个现象在美国最为明显。我们常常看见很多耗资庞大的建筑物落成,但没有人期望它们可以长久保存。在我们的大城市中,不时会觅到工人拆卸一些数年前曾被视为设计出色的建筑物。现代人的品味转变得十分迅速,对于那些已经建成超过五十年仍然存在的建筑物来说,这是一个很可悲的讽刺。 其实,这种短暂性的心理到处可见,并不单只在于建筑方面。一间美容院最近为一个一直以来都需要澄清的字眼下了这样的定义,是写在其广告上的:“永久发型——保护维持三个月。”原来永久的意思就是三个月!或者这个例子过分极端,但这表明了离开神之后,人的盼望和梦想都变得很短暂。 教会现时亦受到这种不合理的短暂性哲学困扰,基督教正受到价值下降的冲击,原因是来自一种强烈的渴望——渴望与一些当时出类拔萃的公众人物比较,希望能赢取一点短暂的注意,希望给别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希望在人前表现出色。 上述观念在圣经中是非常罕见的,因此,一个爱读圣经的基督徒应不会被这些东西欺骗。神的道从不在乎大小或数量,却是非常着重质素。基督,祂有一大群跟随者(比任何人都要多),当祂满足了群众的需求,给予他们帮助后,就静静地从他们当中退出来,然后将永恒的真理向祂所拣选的十二个门徒讲解。祂拒绝选择那登上宝座的快捷方式,却拣选了那漫长而痛苦的十字架道路。祂没有接受群众的奉献,只将祂的成就,建立在永恒的事情上。永恒的事情已植根在那些蒙拯救的人心里,历代无数的人也都因神昔日所作的而感谢祂。 在这个动荡的时代,牧师和教会都受到试探的困扰,他们不惜代价去寻求人数上的增长。群众高叫要求数量的增加,而不会体谅那只会坚持永恒和稳固价值的传道人。有不少神的仆人受到他牧养的群羊中一些不良分子无情的压力,他们蔑视他的方法,要求很快得到果效,不顾质素,只求追随潮流。他们贪婪地寻求刺激,在戏院里找不着,就往教会去找。 作为跟随基督的人,我们是属于永恒的,不应将信心建立在这个将要过去的世界上。 魔鬼正用一切方法把那会衰败的价值观硬塞给我们,我们必须全力抵挡。看到世界疯狂地互相争夺,只为了一剎那的光辉,我们只能投以怜悯同情的眼光。相信一个与神同行,并将价值建立在神身上的人必定会认为“每月之书”是一个很奇怪的字眼——日子一天天过去,时间已经不多了,对于追求永恒的人来说,即使是什么“一代巨著”,亦不能在他们的心坎里留下深刻的印象。 教会必须重寻神曾经赐予她的永恒性,并且再次确定要面对的乃是漫长的岁月,并非短暂的一年半载。教会也不应只看数字,而忽略了根基;应该为永恒而工作,不要为外表而努力。神的儿女应竭力寻求那些不会朽坏的事情。流行的信念好像浅溪一样激荡着,对它来说,海洋只会深沉地躺在那伟大的海床上,不为阵雨所动,实在是太沉静、太苦闷了。 信心不但可以移山,更可以教我们忍耐,在应许的实现仍是遥不可见之时,叫我们能安静地继续等候。如果我们坚持心灵上的每个要求都要有实时的答复,那只是表明了我们在信仰上的幼稚和肤浅。要知道神种植一棵橡树所需的时间,比种植一株玉米长得多。 当现代人乱冲乱撞地进步之时,若我们仍慢慢走的话,的确要付出一些代价,但将来我们一定会得到回报,相信真正的基督徒是不会介意等待的。

陶恕《无尽的一章》一、无尽的一章

四福音是叙述耶稣的一生及其工作的书卷。叙述的方法完全根据普通传记的写作次序。从祂的出生、成长、工作、死亡直至埋葬顺序写成。根据韦伯斯特(Noah Webster)的解释,传记(biography)一字是由“生命”(bios)及“写”(graphein)两部分组成,意思是“写出一个人的一生”。 我们看四福音,会发现当中一个既奇怪又奇妙的地方:完结后面还附有新的一章,为什么呢?从定义上看,传记是要记录一个人的一生。谈及整个族谱的只算是历史,算不上是传记;讲述一个人死后的事情的,只可说是评论,或褒或贬,也不算得是传记,因为“生命”(bios)的部分没有了,描述的对象再不是有生命的个体。故此,传记中描述主人翁的逝世,应该是全书最后的一章。 世界上唯一打破这定律的作品就是四福音。四卷书均叙述耶稣从出生至死亡的事迹,四位作者亦采用传统的传记形式作结。马太说:“约瑟取了身体,用干净细麻布裹好,安放在自己的新坟墓里。”(太二十七59-60)马可说:“约瑟买了细麻布,把耶稣取下来,用细麻布裹好,安放在磐石中凿出来的坟墓里,又辊过一块石头来挡住墓门。”(可十五46)路加说:“那些从加利利和耶稣同来的妇女跟在后面,看见了坟墓和祂的身体怎样安放。”(路二十三55)约翰在他的福音书说:“……有一个园子,园子里有一座新坟墓,……他们就把耶稣安放在那里。”(约十九41-42)他们都同意耶稣已经死了。描述一个人生命的完结,传记亦应到此搁笔。 但写传记的人均在他们的书中加上一个真实的部分,在完结篇后加上新的一章,相信这是人类历史中仅有的一次。这次的故事并不是以葬礼作结:一个本应以死亡作结的人物再次来到人间,激励更多作家,续写永恒生命的故事。现在所写关于祂的一切,是描述一个活着的人,祂虽在昨日死去,却存活到永远。 其实从主耶稣在世上所行的神迹,就知道这事是可能的——寡妇的儿子复活;睚鲁的女儿从死亡中苏醒;拉撒路因主的命令就起来行走。也许这些都不足以提示我们,耶稣将要复活,也许这只是暂时阻延那不可改变的定律而已,因为有生必有死,死亡是最终的结局。这些人最后也死了,传记的原则再一次获得支持。每个人最终也得躺在坟墓里,坟墓就是终结。 但挺奇妙的是,耶稣的传记必须继续下去。路加续写的不单是一章,而是整整的一卷书——使徒行传。他说:“祂受害之后,用许多的凭据将自己活活的显给使徒看!……”(徒一3)新约其他书信让我们知道主在这刻的工作,祂亦通过使徒向我们揭示祂将来要做的事。 无尽的一章是所有基督徒的盼望,因为我们确知道神已胜过死亡,叫我们从以往的痛苦中得释放。死亡并不表示神的工作已经终结,也不能干扰神的工作。虽然祂的身体躺卧在约瑟的新坟里,但却借圣灵去传道给那些在监狱里的灵听(彼前三18-20)。三天后,祂的灵与身体再次合一——新的、无尽的一章开始了。 假若耶稣没有从死里复活,祂的生命再灿烂,也不过是人间的一个悲剧。因为祂确实从死里复活,主的生命就成为永远的胜利。昨天所流的血,遭受的痛楚、弃绝,死亡的煎熬,冰冷僵硬的身躯,以及比尸体还要冰冷的坟墓,这一切一切都已成过去。今天所有的是盼望、生命及永恒的自由。 成就在基督身上的,必定成就在每个信祂的人身上。从新约到现在,试问有多少圣徒的生命——等候盼望、努力工作、全心信靠主,只换来年老无助、静候死亡呢?假若死亡就是一生的终结,我相信基督徒会是世上最悲惨的一群。但神绝不会让祂儿女的生命悲惨地结束,祂必为我们预备新的一章,从祂复活开始,直到永远。 死亡的权势不能阻挡,基督的精兵踏遍各方;就让胜利的呼声传遍万邦。哈利路亚!悲哀的三天一去不再,基督从死里荣耀归来,就让荣耀尽归于我主我王。哈利路亚!他摔碎了阴间的锁链,祂打开了天堂的大门;就让赞美的诗歌唱颂凯旋。哈利路亚!

陶恕《胜过撒但》十四、我不闭口

为什么我们抓不住耶稣基督的属天光芒? 云层太厚了, 神的笑脸给遮蔽了! 在基要派和福音派教会的上空, 阴霾满布, 神的笑脸也给遮蔽了! 墨守字句的原文学风靡教会,我们看重的是新约的言语,却不是它的精义。亮光与生命因此荡然无存, 剩下的只是僵化了的骸骨。我们对信抑的热情给冲淡了, 对信仰的玄想给践踏了, 对信仰的渴慕给窒息了。 那些掌门人、文士告诉我们, 什么教训我们:“ 闭口, 别再谈什么属灵追求!” 信徒的反应有目共睹,他们像鱼儿在缺氧的水中奄奄待毙。他们就在有意无意间开展了一场革命, 正朝两个方向走: 大伙儿转去寻觅宗教娱乐,教会也快要沦为剧院了; 另外一小撮肯严肃思想之辈则倾向福音唯理论,逐渐靠拢自由主义。 无怪乎追求属灵完美和渴慕的信息,对这世代的信徒来说是那样陌生,这边厢他们在叫嚷: “ 好哇, 我已接受了耶稣! 来,我们寻乐去吧!” 那边厢认真虔敬的信徒却一步一步迈向自由主义的阵营去。新约的精粹、要旨已不复见。 古老的属灵典籍告诉我们圣徒如何日复日的挑旺内心的灵火。他们心头热炽炽的,经验那与神复和的甜蜜滋味。他们为寻那埋在心田的宝藏, 撇下世上万物。 这不是什么新奇的教义,照理我们不该感到惊讶。基督不是已为我们赎清罪孽吗? 难道我们不该摒弃那拦阻我们进入神国度的东西吗? 神的笑脸正朝着我们。多年前, 朱莉安女士( Lady Julian)曾这样说: “ 我们的主借宝贵的挽回祭把我们的罪责转化为无比的尊荣。” 保罗也说过类似的话: “ 罪在哪里显多, 恩典就在那里更显多。” 神的笑脸正朝着我们,为什么我们抓不住我们的救主耶稣基督那奇妙的、属天的光芒? 为什么我们会忽略了心头的灵火呢? 为什么我们感受不到与神复和的兴奋呢?  因为云层太厚了! 神的笑脸给遮蔽了! 有人说:“ 这样看来,神该转转位置了!”太叫人心寒了,这态度只会令我们的灵魂更冰冷。 神经常以笑脸朝向我们, 只是我们爱自己制造厚厚的云层罢了。 拿天气作个比方吧!自从神说:“ 大的管昼”,太阳便一直在那里照耀不已;但在地上, 我们却有阴天、密云、大雾的日子, 有时在日间亦会漆黑一片, 要亮了灯才能看物, 连小鸡也躲回鸡舍里。即使阴霾密布, 太阳仍会像六月的艳阳天般在云层后放光照耀, 你用不着替它担心! […]

陶恕《胜过撒但》十三、别错用你的头脑

今天基督教的一大谬误是高估了人的智慧,以为我们可以靠着自己的努力、能力认识神, 和祂建立团契关系。 如果你期待利用知识去了解神,你便大错特错了!脑汁不能填饱心灵的饥渴,即或你煞费思量, 也毫不济事, 因为神那里有一神圣的渊潭, 称为‘ 奥秘’ , 是深不可测的。 现在,某些福音派人士竟企图杷基督教等同学问、哲学、科学,这情况令人观注,如果他们继续盲目地摸索下去, 最后只会走上自由派神学的道路, 令全能的神大皱眉头。 圣灵从没应许过要充满我们的脑袋,祂只答允充满我们的心,,看来这事实已被我们忽略了。圣经说得清清楚楚, 叫耶稣基督的教会运作自如、满得供应、蓬勃兴旺的, 并不是那充塞在我们脑袋里的知识, 而是出于神, 涌流在我们中间的爱和怜悯。 虽然这样,但也别埋没了你的头脑,你还得善用它。神已清楚地显明,万物中只有人类能全然认识大地的奥妙和荣耀; 借着神的恩典, 我们可以晓得祂的作为,但这并不是说我们可用智慧去寻觅祂、认识祂、爱慕祂。 神的丰盛远超凡人的识见,因此尽管我们伤透脑筋,也绝对无法完全了解神,但这不是说我们不可以思想祂, 只是我们不能测透祂、等同祂、超越祂。 高估人的知识是一件危险的事。一位元渴望认识神、要服侍祂的年青人去见一位博士, 那博士说:“ 让我们想通这件事吧!” 会谈完毕, 那年青人以为问题已解决了, 就欢天喜地道谢离开, 但他其实什么也没有得着, 他的头脑虽给灌输了一堆知识, 但心灵还是空空的, 仍然饥渴的。 如果我们不是恋慕基督本身,如果我们只要知晓神的一些作为,或是埋首于神学研究中便觉满足, 我们饥渴的心灵还是不会饱足。 福音书中的确蕴藏了无穷的知识,因为智慧也是神的属性之一;知识建构了我们的神学、我们的教义。钻研神学, 学习教义是必须的, 本身并没有什么不对的地方, 但这些却绝不 能凌驾内心对主的渴慕。 有一首古老的圣诗这样说:“ 圣灵吹气恩言上,使真理发光芒。”当圣灵向圣经吹气时, 圣经便闪耀出夺目的光芒! 若我们传授圣经时, 神并没有把祂的生命吹进去, 我们只不过是展示一些知识,不单无益, 更是有害。 当我们唱“ 超逾圣言,我寻找祢”时,我们不是说寻觅神要撇下圣经或是与圣经背道而驰, 只是我们不能像千万人般以圣经代替神。我们追求的目标是神, 不是圣经,圣经只是说明我们达致目标的途径罢了。 这世代的信徒以明白经文为满足, 他们振振有词地说,得着经文便得着经历了。诚然, 经历神该从明白经文而来, 但得着经文却不等于得着经历啊!  这道理显而易见。有一个富翁死了,他生前曾立下一纸遗嘱要把千万家财留给他的独子。儿子从律师手里接过遗嘱后, […]

陶恕《胜过撒但》十二、你轻看基督要到几时呢?

我们几时才肯向那位以永远的爱爱我们的—— 我们的主、我们的基督—— 全然降服呢? 有些现代基督徒行动分子说:“ 我仍在孜孜不倦地寻求成圣的最佳途径。”不知几时我才能找到适合我的深邃生命之道呢? 答案只有一个—— 转眼仰望耶稣,全然委身给祂,因祂是神、是基督、是救赎主、是主、是“ 昨日、今日、一直到永远是一样的”。 教义不能使我们蒙福、得胜,我们面对的是那位凌驾所有教义之上的主!祂是复活、生命、教义、真理的源头。 别再这样无知,这样冥顽不灵,试图超越这位应许永不改变的基督去寻找属灵的答案与丰盛的生命了。我们怎可以漫不经意地轻看这位在宇宙间享有无限权威的基督呢? 我们几时才肯向那位以永远的爱爱我们的—— 我们的主、我们的基督—— 全然降服呢? 我不是认为自己坐拥正确、纯粹的教义,可动也不动了,我的义都是从祂而来的。离了祂,我什么也没有,正如马丁·路德在祷告时所说:“ 主耶稣啊,祢是我的义,我是祢的罪!”耶稣唯一的罪是从我、从马丁·路德、从你而来; 而我的义则是从祂而有。 耶稣永不改变,你明白其中的重要性吗? 祂的本质、智慧、慈爱、怜悯,没丝毫转动的影儿, 你知道这与我们有什么相干吗? 地球上每时每处、每事每人,都在不停地改变,所以我们实在很难明白为什么耶稣基督的本性与位格能永恒不变。如果我们提拔一个人, 给他高位、影响力和财富, 他肯定会有很大的转变! 他自己也许并不觉察, 甚至矢口否认, 但他的性情、态度、习惯、生活方式已和昔日有很大分别了。他可能变得骄傲、刚愎、冷血、趾高气扬, 连老朋友也视若无睹了。 但由始至终,我们的主耶稣基督都没有改变过!祂的爱丰盛如昔,没有冷却半分,不用添柴拨旺。祂还是那样体恤、那样关怀; 祂在我们身上的旨意, 美善如一。 祂是耶稣基督,我们的主。虽然祂曾从死里复活,今天坐在天上至高者的右边,又是教会的元首, 祂还是那位耶稣,始终深爱着我们。祂虽然拥有天上地下一切的权柄,祂还是那位耶稣, 昨日、今日、一直到永远, 都是一样的。 这位满带威严、权能的主,简朴如昔,实在叫我们百思不得其解。我们喜欢改变,认为愈变, 必然愈好愈伟大。 旧约一位显赫的人物也是这样想。他身患大麻风,他期待神的先知走来,一派威严,摆出尊贵的姿势, 煞有介事地说:“ 好了吧!” 但先知却说他该放下尊严, 走到约旦河中沐浴。换句话说, 神的要求实在再简单不过。 我们总是不满意神的处事方法。我们渴望所做的都是崭新的、非凡的、伟大的和富戏剧性的, 但祂总把我们喊回来, 祂叫我们存单纯的信心, 学效基督那份质朴与恒常。 还是那位耶稣—— 那坐在天父右边,却与我们相像,知道我们的苦恼、软弱、罪孽,但仍深爱我们的弟兄! 还是那位耶稣—— 那站在天父跟前,全然为你我负上责任的救主与中保!祂较最慈祥的牧者还易相处, 较最谦厚的朋友还易接近。 还是那位耶稣—— 祂是灿烂的骄阳,是黑夜的明星,是生命的源头,是希望的根基,是我们的安全感, 是我们的未来, 是我们的义, 是我们的圣洁, […]

陶恕《胜过撒但》十、将你的情绪交托给神

所以要约束你们的心,谨慎自守,专心盼望耶稣基督显现的时候所带来给你们的恩(彼前一13)。 当我们要描述基督徒的生活及品格,便会发现众使徒是我们的好帮手。彼得和其他新约的传道者都热心劝勉信徒,不管落入怎样的处境,都应当时常表现出崇高的属灵品格。那么,彼得为何在此加上一句实际的提醒,要神的儿女应当「约束自己的心」,并且要在日常的生活中谨慎自守,借此表现出他对神的敬拜和见证?按照我的理解,使徒彼得要提醒信徒,不可让自己的情绪变得失控。我想,他恳求信徒要有的那种属灵表现,是来自圣灵的充满,并且是我们与基督耶稣在天上同行的标记——它当然不是倒退到被 「理性」这哨兵做主宰! 先知的心灵总是要顺服于先知本人。当神的灵进入人的心中,祂会使那人快乐,却决不会使他愚笨。祂会使他为到世界的愁苦感到悲伤,但祂却决不会让他变成一个悲观的愤世嫉俗者。圣灵会使他热心和敏感于回应,却决不会使他做一些事情,令他日后感到羞愧。 当彼得劝勉信徒,要「约束你们的心」和「谨慎自守」,他并非在鼓吹或预告教会要有一种冷冰、无生气和形式化的属灵生活。正如他期望向我们现在说的一样,他乃是向初代基督徒说:「弟兄们,若然有一刻我们要认真看待我们的基督教信仰的话,那么,现在就是那一刻了!我们要做个谨慎的人——同时也要做个属灵人!」 没有一间教会应当变成一块十足的墓碑,纵使墓碑可能是世上最严肃、庄重的东西。墓碑只会一直竖立下去,无论风吹雨打、酷暑严冬、太平盛世或战争时期都无丝毫改变,无论历史如何发展都与它无干。墓碑只会竖立在那里,忠心地提醒每个经过的人,某某人的生卒年月并长埋这里——那就是这块墓碑的故事和见证了!有些教会就是这个样子。为了保持严肃、正式和安静,他们便乐于保持死寂!然而,这种教会不是彼得愿意加入的教会,这种会众也不是我们愿意认同的会众。 彼得提醒信徒要谨慎,是出于某些基本的关注点,而圣灵必然认为合适,才会传递给我们的。我们在这里看见圣经的方法。圣经——就像神所造的其他一切东西一样,内中都包含了方法。圣经的方法是要奠定稳固的真理基础,而这些真理的基础就是神的宣告。基本上,它们宣告出神正在进行或已经作成的事,或两者皆备。奠定这基础后,圣灵的方法和心意就是指出这显明的真理包含了一个道德的责任。 我就是在这一点上,跟我们今天教会内的一些领袖产生争论。现代教会的其中一个最大弱点,就是只愿意奠定真理的基础,却不愿意用道德实践来支持真理。伟大的美国布道家芬尼 (Charles Finney)甚至直言不讳地宣布,教导圣经却没有道德实践乃是罪。他问道,单单去修读一个圣经课程,去了解它说什么,却没有责任去学以致用,那有什么好处呢?开办查经班可以是件好事,但亦可以是件坏事。我愈来愈相信,有些查经班只会令人更执着于自己的宗教偏见。除非我们有道德实践,我们才符合圣经的方法! 当我们认真地投入去查考圣经,我们便会发现圣灵的方法。 「这就是神的做事方式,这亦是神的做事方法:因此,你也应当这样做事!」圣经便总是以这种方式来指教我们。圣经中没有一卷书,是找不到神的教诲的。圣经中亦没有一个部分,是神想我们去读,只为得到满脑子知识或学问的。圣经总是先说明真理,然后提出实践:「如果这是真理,你们就应当把它实行出来!」属灵真理的道德实践,就是这个意思。 旧约会从两方面应用「束腰」这种比喻说法。第一,是用腰带束好衣服,让工作和劳动无阻:第二,是准备好去随时启程离开和上路。彼得和保罗两人写信给新约信徒的时候,都借用过这个「束腰」的比喻说法,来劝勉信徒要在属灵上作好准备,随时候命回应。 一直要到我们向耶稣基督降服和跟从祂之后,我们才开始注意到,自己在日常生活上是如何的散漫和轻率。我们开始为到过往的生活态度感到悲伤,并且对自己的基督徒人生会继续漫无目标和一事无成而感到愧疚。 我们的许多基督徒弟兄姊妹都有杰出的恩赐、才干和能力,然而,他们却没有在这方面操练去约束自己,让自己的心思和属灵潜质可以在基督徒的生命中不断成长。 所有基督徒都要针对自己的轻率和散漫,去操练谨慎和用心思考。彼得期望所有认真思考的基督徒,会抗拒和丢弃那种散漫、轻率和漫无目标的生活态度。我们所接受的神学教导,会把这种基督徒生活推搪为人的软弱,我们会告诉自己,它不是真正的罪。就我来说,我认为信徒只可以维持一段短暂时间,让他继续自私和漫无目标地生活而不涉及犯罪!事实上,我们如果继续浪费自己的才干,继续轻率地用自己的时间,继续漫无目标地生活,我们将要面对自己其宾在犯罪——因为我们知道自己应当做些什么,和应当做一个怎样的人,却用各种借口来解释自己的失败! 圣灵很认识我们,于是便竭力劝勉我们要约束自己的心,要提高自己的属灵标准,要清除轻率的说话、思想和行为,也不要散漫地从事任何活动和兴趣! 因此,彼得和保罗一起劝勉我们,要让圣灵掌管我们的情绪、情感、敬拜和赞美,以至能实践和展现出圣灵所结的最崇高果子。圣灵会使神的儿女变得宽大慷慨,却决不会使他变得愚昧 !祂会使他变得快乐,却决不会使他变得可笑!圣灵会暖化基督徒的内心,却决不会带领他去做一些事情,会令他事后感到羞愧。 基督徒不是徒然空想的梦想家。我们知道自己的身分和归属,亦知道自己要往哪里去。我们的梦想,是带着盼望和期待往前看,我们肯定是属于保罗写给帖撒罗尼迦教会所描述的那群信徒中的一个:所以,我们不要睡觉像别人一样,总要警醒谨守。因为睡了的人是在夜间睡,醉了的人是在夜间醉。但我们既然属乎白昼,就应当谨守,把信和爱当作护心镜遮胸,把得救的盼望当作头盔戴上。因为神不是预定我们受刑,乃是预定我们借着我们主耶稣基督得救(贴前五6-9)。

en_USEngli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