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利心山和以巴路山

【申11:29】及至耶和华——你的神领你进入要去得为业的那地,你就要将祝福的话陈明在基利心山上,将咒诅的话陈明在以巴路山上。 【书八33-34】以色列众人,无论是本地人、是寄居的,和长老、官长,并审判官,都站在约柜两旁,在抬耶和华约柜的祭司利未人面前,一半对着基利心山,一半对着以巴路山,为以色列民祝福,正如耶和华仆人摩西先前所吩咐的。随后约书亚将律法上祝福咒诅的话,照着律法书上一切所写的,都宣读了一遍。 基利心山:为古示剑南边的一座高山,高出地中海面二百八十四丈,类似高原,绵延而西,与以巴路山相对峙。以巴路山:为迦南境内一座名山,雄峙于示剑谷以北,与南方之基利心山相对,自谷面计,高达一千四百尺;自地中海面计,高约三千尺,较基利心山高约二百尺。两山之间,贯以自西往东之大道,示剑城为西面平原之咽喉。如今在基利心山和以巴路山,仍生活着少数撒玛利亚人。他们没有整本《圣经》,但是他们拥摩西五经的古老抄本。他们用旧锡罐做成小小的经卷,用撒玛利亚文抄写部分的摩西律法。 根据摩西的吩咐,以色列六个支派的人要站在基利心山上为百姓祝福,另六个支派的人则站在以巴路山上宣布咒诅。“以色列全会众和妇女、孩子,并他们中间寄居的外人”都必须聆听并且同心“阿们”。在约书亚带领以色列人过了约旦河,攻下了耶利哥和艾城以后,百姓就照着摩西的嘱咐「将祝福的话陈明在基利心山上,将咒诅的话陈明在以巴路山上」。西缅、利未、犹大、以萨迦、约瑟、便雅悯六个支派的人都要站在基利心山上为百姓祝福。流便、迦得、亚设、西布伦、但、拿弗他利六个支派的人都要站在以巴路山上宣布咒诅。然而他们的后代很快就偏离了祝福,落到咒诅中,并且在顺服与悖逆、蒙福与受祸之中摇摆、挣扎了整个士师时代。人明白道理很容易,但做出正确的选择并不容易,活出来更是难上加难。 我们永远也不要低估自己的肉体、高估自己的灵命,以为我们比以色列人更懂得选择、更能够顺服神。「自己以为站得稳的,须要谨慎,免得跌倒」,如果我们不肯用一生的时间谨慎学习神要我们学习的功课,也必然会重蹈以色列人的覆辙。

对于动物来说,“角”标志着美和力量,它们也是保护和战斗的武器,因此希伯来人认为“角”是能力和力量的象征,圣经中也以“角”指荣耀和拯救。在预言和异象中,“角”也象征统治者及王朝,有正义的,也有邪恶的;用角撞击对手代表一心要征服他们。此外,在以色列,动物的角既可盛油、酒、墨或化妆品。 在旧约中的“角”一字是从希伯来文“Showphar”和“Chatsotsrah”翻译而来。 Showphar意为角,公羊的角。在旧约中,共出现72次,68次被翻译成“号角”,另外4次被翻译成“短号”。其字根有“喜悦”、“美丽”、“公平”、“明亮”或“闪光”的意思, 给人在灵和魂里有一种穿透性的感觉和刺透效应,使人苏醒。现代的号角用中空的公绵羊角加工制成,约36厘米(14英寸)长,号角口往上弯成弧形,并另加吹口,方便吹奏。 Chatsotsrah指号角和喇叭,在旧约中翻作号角29次。有一段对照的经文在民数记10:2中所指的就是那银子造的号。(民数记10:2你要用银子做两枝号,都要锤出来的,用以招聚会众,并叫众营起行。) 号角吹响特别是当所有号角一起奏起时,具有喜乐颂扬或呼召争战的意思。 圣经记载: 【撒上二1】哈拿祷告说:我的心因耶和华快乐;我的角因耶和华高举。我的口向仇敌张开;我因耶和华的救恩欢欣。 【王上一39】祭司撒督就从帐幕中取了盛膏油的角来,用膏膏所罗门。人就吹角,众民都说:『愿所罗门王万岁!』 【路一67-69】他父亲撒迦利亚被圣灵充满了,就预言说:主——以色列的神是应当称颂的!因祂眷顾祂的百姓,为他们施行救赎,在祂仆人大卫家中,为我们兴起了拯救的角。

耶穌之死

(马可福音15:33-38)从午正到申初,遍地都黑暗了。申初的时候,耶稣大声喊着说:“以罗伊!以罗伊!拉马撒巴各大尼?”(翻出来就是:我的 神!我的 神!为什么离弃我?)旁边站着的人,有的听见就说:“看哪,他叫以利亚呢!”有一个人跑去,把海绒蘸满了醋,绑在苇子上,送给他喝,说:“且等着,看以利亚来不来把他取下。”耶稣大声喊叫,气就断了。殿里的幔子从上到下裂为两半。 主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是巳初的时候。即上午九点钟。从午正到申初,遍地黑暗,即中午12点,到下午3点。从「巳初」(上午9点)被钉,到申初一共有6个钟头,前3个钟头受尽人的讥诮,后3个钟头「遍地都黑暗了」,申初的时候,耶稣大声喊着说:『我的神!我的神!为什么离弃我?』耶稣大声喊叫,气就断了。此处是主耶稣在对观福音中唯一一次没有称神为「父」。此刻主耶稣在十字架上亲身担当了我们的罪(彼前二24),替我们成为罪(林后五21),因为耶和华使我们众人的罪孽都归在祂身上(赛53:6),让祂舍命作多人的赎价,所以公义的神不得不转眼不看祂(诗22:1)。 主耶稣断气在申初(下午3点),正是犹太人宰杀逾越节羔羊的时刻。圣殿中隔开圣所和至圣所,使普通人不能直接来到至圣所的施恩宝座前的内层幔子(出26:33)「从上到下裂为两半」,这是神的作为,象征主耶稣的肉身为我们裂开,打开了天国的道路,给我们开了一条又新又活的路,从幔子经过,这幔子就是祂的身体(来十20),因此我们得以坦然进入至圣所(来十19) ,坦然无惧地来到施恩的宝座前,为要得怜恤,蒙恩惠,作随时的帮助(来四16)。 罗马的百夫长见惯了受十字架刑罚的一般人断气时的情形,现在见到主耶稣独一无二的断气,认定祂必不是平常的人。百夫长是外邦人,犹太人讽刺主耶稣是神的儿子(太27:40,43节),外邦人却因看见主死所发生的功效,承认这真是神的儿子。这是马可福音中的两个高峰之一,身为犹太人的彼得已经承认主耶稣是基督,现在一位外邦的百夫长也照样承认祂是神的儿子。

本丢·彼拉多

本丢·彼拉多是罗马帝国犹太行省的第五任总督(26年-36年在任),是罗马皇帝在犹太地的最高代表。彼拉多执政时,有一定的兵权,掌控3000罗马兵丁。通常驻镇凯撒利亚,逾越节期间移驻耶路撒冷,防备随时可能发生的骚动事件。 根据犹太史家约瑟夫的描绘,彼拉多是一个胆小怕事,唯利是图,脾气暴躁,个性倔强冷酷无情的人,彼拉多对犹太文化丝毫不了解,常常武力用事,不尊重犹太人的传统,几乎造成了犹太人大规模的叛乱。由于犹太人的传统十分憎恨偶像,彼拉多以前的历任提督都没有在耶路撒冷城内设罗马人的塑像,而在彼拉多执政期则层出不穷。犹太人曾经强烈要求彼拉多除去城中的凯撒塑像,彼拉多却让兵丁用武力威胁犹太人。僵持了五天之后,彼拉多才不得不下令除去凯撒塑像。在他执政期间,犹太人多次暴动。犹太社会的不稳定也引起罗马政府对彼拉多执政的不满,斥责他的管辖区域内如果再有暴动就把他撤职。 当时犹太人在罗马帝国的统治下,被付予有限的自治权力,除了对擅闯圣殿内院的外邦人之外,公会并无执行死刑的权柄(约十八31),所以必须将主耶稣解交给罗马巡抚,让他按罗马帝国的律法定罪并处死刑。根据新约圣经所述,彼拉多曾多次审问耶稣,不认为耶稣犯了什么罪。彼拉多只处理政治犯,不想惹宗教上的麻烦,因此想释放主耶稣。但犹太人威胁彼拉多,如果他释放主耶稣,他们就会向凯撒告密,生性猜忌多疑的罗马皇帝肯定会对彼拉多起疑心。于是在仇视耶稣的犹太宗教领袖的压力下,唯恐再次犹太人暴动引发罗马政府不满,最后下令把主耶稣钉死在十字架上。 历史上对于彼拉多是否真有其人一直争论不休,1961年考古发现了一块石灰岩石板,出土于现今以色列境内的凯撒利亚-马利提马地区一个罗马人建立的剧场遗址处。上面清晰地篆刻着犹大省的铭文记载,以及有彼拉多名字的印迹。

窗外的朱紅繩

根据约书亚记的记载(约书亚记2章1-7节),当以色列人扎营在什亭,在耶利哥约旦河的对岸,准备渡河,作为最后的预备,约书亚派遣2名探子,打探耶利哥的军事实力。探子来到位于城墙边的喇合家里。当负责守卫的士兵前来搜捕探子时,她将他们隐藏在在房顶上的麻秸中。逃脱搜捕以后,探子允诺 保护喇合和她的全家免受屠杀,她要在窗户上系一条朱红绳。上帝吩咐以色列人绕耶利哥城七次,一天一次,前六天完全不要出声,然后在第七天吹号角. 经过无声的六天,第七天的响声把耶利哥城里的人吓坏了。这个时候城墙多处坍塌,很多房子也一起倒塌。虽然妓女喇合的房子也盖在城墙上,但是神保住了那一小段城墙,而喇合从窗外垂下来的朱红绳,救了她和全家人的性命。 耶利哥城陷落以后,喇合和她的全家正如探子所允诺的那样,得到了保护,并且被接纳成为属神的百姓,「住在以色列中,直到今日」。喇合后来嫁给犹大支派的撒门,成为大卫王和弥赛亚的祖先(太一5),向所有的外邦人显明:人不论种族、地位,凡投靠神的,都可以被神悦纳成为祂的百姓。

耶利哥

古代迦南并不是一个统一的国家,而是由许多自治的城邦组成。每个城邦包括一个设防城和周围的农田、乡村,拥有独立的首领和军队,有时成为埃及法老的藩属。耶利哥是个设有重防要塞的城邑,扼守着从约但河东边进入巴勒斯坦中部的要冲,并且位于死海北岸至地中海、加利利至耶路撒冷,这两条路线之间。由于其战略位置的重要,那些从东边入侵巴勒斯坦的敌人,绝对不敢忽视耶利哥;他们必须先攻下这个城,否则将不断地受到从这城派出的游击部队偷袭。约书亚带领百姓进入迦南地,首先就必须在耶利哥之役,一举除去这个潜在的威胁。 耶利哥是目前所知全世界最古老的城市之一,年代很久远,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八千年。这座城有许多特色,其中一个罕见的特色是有双层的城墙,两层城墙,内外墙两墙之间相距15尺。外城的厚度有六尺,由石块砌成;内城的厚度有十二尺,由砖块砌成。但是城墙限制了耶利哥城的面积,随着人口会增加,他们便在两道墙的中间搭桥,在上面盖房子,抢到一点空间,所以这是一座拥挤的城。房子盖在六呎厚的外墙上面、两道墙中间,还有十二呎厚的内墙上,而这些城墙有三十呎高。这座城已经是盖在以前旧城的废墟上,所以又加盖了那么多的房子之后,城墙自然不是很稳固。 耶利哥城的崩毁,是西方家喻户晓的故事。 「耶利哥王」是耶利哥城的首领,他们已经知道以色列人要来,所以严阵以待。以色列人兵临城下,虽为数达百万人,但却是一群乌合之众,无任何能力与技术攻城,据圣经记载,以色列人攻城的方式也是绝无仅有,耶和华晓谕约书亚:一切兵丁要围绕这城,一日围绕一次,六日都要这样行。七个祭司要拿七个羊角走在约柜前。到第七日,要绕城七次,祭司也要吹角。众百姓要大声呼喊,城墙就必塌陷【书六2-5】。没有什么攻城方式比抬着约柜绕城七日更奇怪了,神不但让以色列人在这七日中绕城夸胜,也要让他们在这七日中耐心等候神。神震毁城墙,使犹太军轻易攻入耶利哥城,顺利攻入迦南。神要让百姓明白:属灵的争战不是他们的,而是属于神的;人若忠心顺服、与神同工,神自己会负责行大事。

亞那和該亞法

亚那(希伯来语:חנן‬),塞特之子(生于公元前23/22年,卒约公元40年左右)。公元6年,副总督居里扭任命亚那为新成立的犹太行省第一任大祭司。此时,罗马帝国皇帝刚刚罢黜统治者希律·亚基老,将犹地亚直接划归行省。 亚那于主后6-15年任大祭司,在36岁时被罢黜。由于按照犹太传统,大祭司都是终身制,因此虽然亚那失去正式职位,但他在犹太人的心目中仍被视为合法的大祭司(徒四6),依然是全国最具政治和社会影响力的人物之一,并得到五个儿子和女婿—该亚法的大力支持。 「该亚法」于主后18-36年任大祭司,其职位是被罗马政府所承认的。当施洗约翰开始传道的时候,正值该亚法作大祭司,但亚那仍有极大的影响力。他们组织、参与对耶稣的审判以及杀害耶稣的一系列活动。在福音书中,亚那以大祭司身份将耶稣交付审判,随后转交给本丢·彼拉多。

交通

通常意义的交通,大家都不陌生。我们基督徒也经常用“交通”一词,那么这里的“交通”是指什么呢? “交通”是一項重要的基督徒生活內容,圣经中的“交通”在希腊文的字根,意思是“与某人共同分享某样东西”,这个词语总是用在主动参与的意思,同时接受者也会合作赐予者的行动。因此“交通”可指: 参于、交谈、分享、团契、互助等。“交通”一词在中文圣经(和合本)也被译成 “交接”(徒2:42), “相交”(约一1:3, 6,7), “同领”(林前10:16), “有份”(林后8:4),  “捐钱”(林后9:13)等等。 “交通”的中心是三位一体的神,信徒们都与神相交,信徒彼此间也自然成为一个肢体: 1、圣父与圣子的交通(太11:25,27;路10:21-22;约14:10);在福音书中多次记载了主耶稣对天父的祷告,主耶稣与父神合而为一,任何人见了主耶稣,也就见到了神性所有的美德。 2、信徒与神的交通(约14:6,23,26;约一1:3)。信徒奉主耶稣的名祷告,求天父垂听祷告,与神相交;信徒的身体是圣灵的殿,圣灵内住,随时地教导、归正、安慰、鼓励、帮助,带领信徒过全新的生活。 3、信徒彼此之间的交通。 《圣经》很重视信徒互动生活,吩咐基督徒要彼此相爱,要有群体交往生活,不可停止聚会,所以常说「你们要『彼此』……」劝勉、供应、分享、代祷等等。 圣经记载: 【约十四10】我在父里面,父在我里面,你不信吗?我对你们所说的话,不是凭着自己说的,乃是住在我里面的父做祂自己的事。 【约壹一3】我们将所看见、所听见的传给你们,使你们与我们相交。我们乃是与父并祂儿子耶稣基督相交的。 【约一 1:7】我们若在光明中行,如同 神在光明中,就彼此相交,他儿子耶稣的血也洗净我们一切的罪。

客西馬尼園和萬國教堂

客西马尼园(希伯来语:גת שמנים‎意为“榨油机”),是耶路撒冷的一个果园,位于橄榄山下的汲沦谷,今天位于耶路撒冷市内。据说是耶稣基督经常祷告与默想之处,所以犹大可以在那里找到他们。相传园中的八棵巨大的橄榄树在耶稣时期即存在。 根据《新约圣经》和基督教传统,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的前夜,和他的门徒在最后的晚餐之后前往此处祷告。根据《路加福音》第22章第43–44节的记载,耶稣在客西马尼园极其忧伤,“汗珠如大血点滴落在地上”。客西马尼园也是耶稣被他的门徒加略人犹大出卖的地方。客西马尼园是早期基督徒朝圣的焦点。 333年,匿名的“波尔多朝圣者”前来拜访,留下基督徒前往圣地朝圣的最早记载。 这裡很早就建有教堂但多次被毁,现在所见的教堂于西元1919年在原址重新修建, 但因所需金费不足,曾经一度停建,后共有14个国家相继伸出援手(美国、德国、加拿大、英国、法国、意大利、比利时、西班牙、巴西、墨西哥、智利、阿根廷、波兰、澳大利亚)才陆续完成教堂的修建工程,因此又称为万国教堂 (Church of All Nations);天主教方济会从十七世纪就已在此保护并管理客西马尼园直到今日。万国教堂 (Church of All Nations) 是每一位来到耶路撒冷的基督徒必定要去的地方,记念耶稣被卖的那一夜,彻夜祷告的地方。

揀選

「拣选」的希伯来文为bahar,希腊文为eklegomai或Haireomai,可以用于主动或被动,即拣选或被拣选,其对象可以指人或物。在圣经中,拣选一事指上帝在他永远的旨意与慈爱中,特别拣选了一些他所喜悦的人。这种的拣选是出于上帝的作为和恩典。 在旧约中,以色列人是神在万国中拣选成为他的百姓及赐福与立约的民族。 「我必叫你成为大国,我必赐福给你,叫你的名为大,你也要叫别人得福。」,「我要与你并你世世代代的后裔坚立我的约,作永远的约,是要作你和你后裔的上帝。」(创十二2,十七7) 因为你归耶和华——你神为圣洁的民;耶和华——你神从地上的万民中拣选你,特作自己的子民。耶和华专爱你们,拣选你们,并非因你们的人数多于别民,原来你们的人数在万民中是最少的。 【申七6-7】这种拣选完全出于神永恒的旨意与慈爱,使得以色列入在众民族中被分别出来,完成神的计划。 在新约时代,神所拣选的对象,从立约之以色列民,扩展到外邦人。正如神拣选了以色列人一样,重生蒙恩得救的基督徒即是“神的选民”(西3:12)、是“被拣选的族类”(彼前2:9)。耶稣说,「经上写着,『匠人所弃的石头,已作了房角的头块石头,这是主所作的,在我们眼中看为希奇。』这经你们没有念过么,所以我告诉你们,上帝的国,必从你们夺去,赐给那能结果子的百姓。」(太廿一42~43) 我们这些被拣选的人,是因着相信耶稣就成为真以色列人。 「…外邦人在基督耶稣里,借着福音,得以同为后嗣,同为一体,同蒙应许。」(加三16、29;弗三6;参罗九6~33;弗二11~22)。 我们的神满有怜悯慈爱, 祂不愿有一人沉沦,乃愿人人都悔改,信主悔改的人可以得救获得新生命,使我们在祂面前成为圣洁,无有瑕疵。原来我们死在罪恶过犯当中,心地混沌黑暗,没有光明,没有盼望。神使我们相信归向祂,得新生命,神有美好的旨意,要在我们身上成就。神的拣选不是出于我们的行为,而完全出于神的恩典,是我们白白得来的。祂把我们这些没有价值的材料,作成祂的杰作,使没有希望的人,锻炼成为精金,陈列在世人面前,使神得完全的荣耀。 圣经记载:【赛六十五9】我必从雅各中领出后裔,从犹大中领出承受我众山的。我的选民必承受;我的仆人要在那里居住。【西三12】所以,你们既是神的选民,圣洁蒙爱的人,就要存(原文是穿;下同)怜悯、恩慈、谦虚、温柔、忍耐的心。【彼前二9】惟有你们是被拣选的族类,是有君尊的祭司,是圣洁的国度,是属神的子民,要叫你们宣扬那召你们出黑暗入奇妙光明者的美德。【帖前一4-5】被神所爱的弟兄啊,我知道你们是蒙拣选的;因为我们的福音传到你们那里,不独在乎言语,也在乎权能和圣灵,并充足的信心。正如你们知道,我们在你们那里,为你们的缘故是怎样为人。【弗二8-9】你们得救是本乎恩,也因着信;这并不是出于自己,乃是神所赐的;也不是出于行为,免得有人自夸。 根据圣经和合本,圣经综合解读编辑整理

zh_TW繁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