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西結書》歷史背景

The Book of Ezekiel is the third book of the “Latter Prophets” section in the Hebrew Bible. Tradition holds that its author is the prophet Ezekiel. Ezekiel was a prophet who frequently experienced visions. Although he lived among the Jewish exiles in Babylon, he was able to connect with the Jews in Palestine through God’s […]

流淚的先知

Jeremiah’s emphasis on politics surpassed that of other prophets, even Isaiah. Because of the revelations God gave him, Jeremiah offered numerous political counsels to the kings of Israel, urging them not to resist, but to negotiate terms and surrender directly to Babylon. Of course, Israel’s last few kings considered this an act of treason. Consequently, […]

陶恕《受教的心》二十九、四海一家?

远在人高度自觉,甚至在法律上承认不同种族的人,都有同等地位之前,身为犹太人的使徒保罗,就已对雅典的希腊人说过以下的话:“神……从一本造出万族的人,住在全地上。”(徒十七26) 可见所谓世界大同、人类平等这些近代社会学的理论,并非什么新见解,也绝不像一般人所认为的先进思想,甚至所谓人类进步的明证。 根据圣经所说,人类源出于一。几千年前,圣经对今天所谓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的认识,早有所见。创世纪早就记载了人类源出于亚当、夏娃的历史事实。今天的人,以及一切在地上存留过的人,都出自这两位人类的始祖。从圣经所载,可见人类血统中,从来没有掺杂过亚当以外的成分,以致构成人与人之间有何基本上的差异。在挪亚的洪水时代之前,神已把住在全地上的人,统称为“人”,并无分别。 “耶和华见人在地上罪恶很大。”(创六5)洪水以后,神仍照样用这个称呼,说:“凡流人血的,他的血也必被人所流;因为神造人,是照自己的形象造的。”(创九6) 后来,以色列人从世人中被分别出来,是为了成就神至高的旨意。但这并不构成犹太人和外邦人在生理上有何分别,事实也不可能如此。所有人都是亚当的后裔,都是照着人的样式而生。不错,以色列人是蒙恩被拣选,并与神立约,也是承受律法而服侍神的,还承受了诸般的应许,而且救赎主也是出于以色列。但尽管如此,以色列人在生理构造上,和其他的人并无分别。基督也没有否认这个事实,所以自称为人子;祂虽是借以色列人的血统而生,却是为了救赎全人类而降临地上。 基本上,所有人都是一样,同属于一种被造的生物体系,因此人与人之间也就不免有许多共通之处。尽管人类经常彼此争斗,他们之间的相似接近,远胜于其他受造物。在亚当里,人人皆是兄弟。 可是,人虽然认识到这一点,却仍旧不能避免各种因个人、种族和国家之间的分歧而产生的问题。其实这些分歧,都只是人共同生活时所产生的一些偶发性现象。人有生理上的差异,如身材、体型、颅盖骨骼和肤色的分别。此外,还有后天所带来的分歧,如政治思想、语言文字和社会习惯等。这一切差异,看来无关重要,却给人类带来无尽的痛苦。 直至今天,该隐仍要把亚伯置诸死地而后已,雅各仍要千方百计骗去以扫的长子名分;以往如是,将来亦然。不管关怀社会的人如何满腔幻想,事实却是这样。 为什么事实非如此不可呢?原因是人类已在道德上和灵性上堕落了。我们所津津乐道的四海一家,其实是罪人的大联合;就算如诗歌所说,“世人在祷告中合而为一”,世人仍然是失丧的。纵使联合国真的团结一致,也不过是许多与神为敌之国家的大联盟而已。 近年来,许多所谓哲学家,苦口婆心地倡导四海一家;但这些口号,不但没有给我们带来安慰,反而叫我们在神面前更加恐惧战兢,因为使徒保罗多年前受圣灵感动,说过以下的话:“这就如罪是从一人入了世界,死又是从罪来的;于是死就临到众人,因为众人都犯了罪。”(罗五12)人类大统一,就等于世上所有的人都被定罪。 奇妙的事是:我们的希望,并不在于与世人更紧密联合,而是要与世人分离。我们若对这被定罪的大家庭还存什么幻想的话,就等于是要和他们一起沦亡。 基督教的信息中,有几个小小的介词,格外有意思。这几个介词就是:“从”、“出来”、“到”。新约圣经最先的呼召,就是叫人从罪中悔改,然后从世人当中分别出来。 唯有失落的人把对人类大家庭的寄望,转移到基督身上时,他才尝到得蒙赦罪的喜乐,以及与神和好的平安。他必须从世人中分别出来,才能到主面前。 四海一家亲,一点都不错;但这事实并未给人带来任何盼望。基督要从被定罪的世人中,把属自己的人呼召出来。这些人是得赎重生的人,脱离了亚当的族类;他们联在一起,就成为一个新的民族,组成了得赎者的大家庭。他们虽然本与沉沦的世人有关系,但现已分别出来;就如挪亚的方舟,虽浮沉于洪水中,却不被洪水淹没;方舟内的人,亦丝毫不被洪水所伤害。

屬靈的先知

[Jeremiah 31:33-34] “For this is the covenant that I will make with the house of Israel after those days, declares the LORD: I will put my law within them, and I will write it on their hearts. And I will be their God, and they shall be my people. And no longer shall each one […]

聖殿講章

[Jeremiah 7:1-4] “The word that came to Jeremiah from the Lord: ‘Stand in the gate of the Lord’s house, and proclaim there this word, and say, “Hear the word of the Lord, all you men of Judah who enter these gates to worship the Lord. Thus says the Lord of hosts, the God of Israel: […]

陶恕《受教的心》二十八、福音派的势利

我们这些亚当的子孙,都是坏家伙。 要证明这一点,就只需看看我们如何习惯把善事变为坏事,将祝福化成咒诅。人说:罪恶不过是正义的反面,而善的歪曲就成了恶,这句话不无道理。归根究底,犯罪就是滥用了本来无害的东西,以不正当的途径,去妄用本来是好的恩赐。 我们基督徒在本质上和其他世人无异。我们虽然是新造的人,有新的性情,但事实上并未完全脱下旧我,因此常受诱惑,落在肉体的情欲中,并不能完全摆脱旧有的性情。我知道有人会反驳这一点,但是他们的辩驳并不能叫我信服,尤其是持这些相反见解的人,他们话还没说完,里面旧我的本相就已不自觉地表露无遗了。 正因为我们还是属血气的,所以有时无意中做出属血气的事,将祝福颠倒了。除非我们时刻警醒,切切祷告,否则就会把事情弄糟,使神的恩赐,由祝福变为网罗。 真理是我们从神领受而来最美善的恩赐;另一样同样珍贵的恩赐,就是领会和享用真理的能力。没有这种能力,真理就毫无意义。为了这些无价的珍宝,我们理应衷心地感谢神,并且夜以继日地向这位厚赐诸般恩典的神献上不住地感谢。正因为这些恩典是白白赐给我们这些不配的人,我们就必须极其谦卑,警醒谨守,免得失落了我们所不配得的恩惠。 人从来不会感恩,这已经是臭名昭彰的了。圣经记载以色列人常满不在乎地领受神的恩惠,结果祝福反成了咒诅;新约圣经也记载了人类这弱点,而历世历代的基督徒所作所行的,也印证了这件事,表明随着真理而来的,常是使人心里骄傲的试探,正如昔日撒但如何尾随基督来到旷野一样。叫人得释放的真理,往往反成了锁炼,把人捆绑了。还有一件事是我们不能忽视的,就是人在正统信仰上的自高自大,时常辖制人心,叫人无法得释放。 骄傲产生出来的结果,就是势利。起初的时候,骄傲也许是出自热切的心和雄心大志,想竭力为自己占一席位,或切望要证明自己已有一定的成就;但当失去了这份热切,变成事事维护自己,最后更落到事事自以为是的地步,自认无上权威,十全十美,无需再挣扎或为自己辩护了。这时候,他们的骄傲变成势利,而势利的人,永远不会承认自己是势利的。 对于一些因物质上的富裕而目空一切的人,我们还可以容忍一下,因为这些可笑的人,是值得我们同情的。对于一些只会炫耀先贤丰功伟绩的人,我们也许较难容忍,但仍然可以置之不理,因为他们所炫耀的成就,都已经埋藏地下了。但对于一些自以为学问高人一等的势利者,我们能做什么呢?他们简直叫人难以忍受,很难对他们生出好感。 近年来福音派中,兴起一种新学派,险些制造出一批势利的知识分子。信奉这学派的人,在信仰的认识上还算正统,仍信奉传统信仰的基本原则;但他们与新约教会信仰相同之处,就止于此而已。这学派的精神,绝对不同于初期教会的精神。 这批新学派基督徒的特徽,甚易辨认。其中之一,就是爱昂首阔步,趾高气扬,不时发出洋洋得意的理论,简直像雄鸡鸣叫。另一种特色,就是爱把巢高筑,以致普通的信徒难以翘首高瞻;就算能看到他们那高高在上的巢窝,也无法高攀。而且,他们的高调也格外容易辨认,因为所高唱的,都是抄袭别人的,绝少有人能创出新意,人人只会留心一些大师所说的。然后尽量模仿,最多不过改头换面,换上一些较正统的调子。每年九月至翌年六月的上课期间,在福音派的高等学府里,就四处闻得这些人的高调,就如雀鸟所发出的求偶叫声,要极力吸引别人的注意。 这学派的人都忽略了一件事:真理并非仅限于头脑上的认识,也是维系道德的。存着骄傲的心来高谈阔论使徒信经,虽然仍是谈论真理,但对他们来说,真理已不再是真理了,因为谈论的人缺乏一种不可或缺的美德——谦卑。神学上的道理,只有当人肯存心谦卑来接受,才能成为属灵的真理。骄傲的人,不管他的信仰如何正统,永远不能认识真理,就如瞎眼的人,永远不会晓得光是什么一回事。 在信仰生活上,当我们承认自己一无所知的时候,我们才知道得最多;当我们认识到自己所明白的十分有限,而且有很多东西是我们永远不会了解的时候,我们才领会得最多。根据圣经,知识是人一种经历,而智慧是有道德内涵的。没有谦卑,知识也是徒然。 在信仰上自高自大的人,并不认识真理,因为自以为是的势利,是与真理互不兼容的。

先知耶利米

Jeremiah was from Anathoth, a town not far northeast of Jerusalem, and was the son of Hilkiah, a priest from the territory of the tribe of Benjamin. The first part of his name has two meanings: “to establish” and “to overthrow”; the latter part means God. So, Jeremiah’s name means “God builds and overthrows.” Jeremiah […]

陶恕《受教的心》二十七、不断重复的思想

传道人和著作属灵书籍的人,常因为说话重复不休而受人批评。人总以为:说话表达了一个意思以后,就不要再去重复,就如人都只有一个生辰,不可能有两个;如果有人说他有两个生辰的话,他不是脑筋有问题,就是说谎。 但事实上,我们的思想是绕着圈子,不断重复的;绝不像乘搭火车,车子离站开行后,便向前直驶不回头。我们脑袋的构造,迫使我们的思想不断兜圈循环,同样的意念会重复出现,令我们感到熟悉亲切。 人所能运用发挥的思维,其实很有限,上自思想大家柏拉图,下至学童小子,也不过如是。不错,在我们的一生中,可以不断增加我们知识的宝库;但这不过是量的增加,就如织布,多织几匹可以增长幅度,但布的颜色和图案,并不会有显着改变。所谓伟大的思想,只不过是把人熟知的旧有概念,重新组织起来,而产生“创新”的、前所未有的意念。 这不是说每个人运用思维而获致新概念的能力都是一样。有人抓住了一些有限的意念,便穷一生把它们重新组织整理,所得出来的,只是单调刻板、毫无光彩的旧有花式。但学养丰富的学者和伟大的思想家,也只有为数不多的基本意念可让他们发挥运用。 假使以上的话叫人丧气,那么大家不妨想想:历世历代伟大的艺术名作,事实上亦只是艺术家们运用仅有的七种基本颜色画出来的。他们的天才,使他们能调和出无数色彩,然而他们却不可能发明另一种新的基本颜色。又比方贝多芬,或董尼才弟(Donizetti)的伟大乐曲,其实也不过是把为数不多的音符,巧妙地配合而成。 因此,不管是天才的创作也好,或是天分不高的传道人口中所讲的信息,都离不开人所熟知的思想框框。人类思想领域中所出现的,都不过如是,基督教神学所倡导的亦然。 比方,圣经有一百五十篇诗篇,每篇都极其珍贵,对信徒犹如珍宝一般。可是,如果我们把其中重复出现的字句删去,不难把整卷诗篇缩为几章。在这些篇幅中,有不少的意念是重复出现无数次的,就如名画中的色调,或乐章里的音符一样。但尽管如此,爱慕神的人读诗篇时,却永远不会感到厌倦。每一句熟悉而甘甜的句子,带给人不断更新的领受,好像不久前才发现那经文一般。 新约圣经也是一样。如果有圣经学者妄下决定,不许保罗把相同的意思反复重述,保罗所写的十三卷书信,可以由八十多页的篇幅减为几页。当然,绝对不会有基督徒做出这样的事,我们都愿意保罗的书信一字不改地留存下来。里面包含的思想虽然不多,但它们有如支撑着整个宇宙的巨柱,是基督教信仰的根基。十多个世纪以来,基督徒就在这信仰根基上过得胜的生活,亦有些因此而甘愿舍弃自己的生命。 又比方我们所唱的诗歌,里面虽然蕴藏华美的歌词,但事实上仅可归纳出为数有限的一些基本概念。只要翻阅一下任何一本编纂得较好的歌集,你就会发现诗歌内容所涉及的,不外下列几个范围:父神、基督、圣灵、十架、复活等等。如果查看诗歌内容,要找出里面的属灵意义,那就不管诗歌数量多寡,其中所涉及的也不会多;但若把这些意思组合起来,应用到实际生活上,又或以这些诗歌为感情的抒发,在敬拜中献给神,那么无论今生,或是永世,这些意思都足够我们所需用。因此,我们可以一遍复一遍地欢乐歌唱,把那些熟悉的字句重复唱诵,不但没有叫我们厌烦,反而给我们带来欢欣,就如离家片刻以后,重睹家园时一般的愉快。 有些传道人不喜欢把已说过的意思复述,对一些耳熟能详的道理存着莫名其妙的恐惧,结果他们不断追求新奇、耸人听闻的话题。每个周末,报章所刊登的各堂讲道题目中,总有一两个不知所谓,甚至怪诞荒唐,除非能运用非凡的想象力,否则人们无从领会该话题与基督教有何关系。我们无意贬低想出这些玄妙话题的人的诚意,但我们着实为他们的态度,感到痛心。我们如要创新,亦只能限于使徒们所说过的。

耶利米書背景

The Book of Jeremiah is the second book of the “Latter Prophets” in the Hebrew Bible’s Old Testament. This book is an edited collection of several units of text, without a strict chronological or thematic order. It gathers and compiles all relevant material, recording the important words spoken or actions performed by the prophet Jeremiah, […]

米吉多

Megiddo is a crossroads of Europe, Asia, and Africa. The Hebrew word for “Megiddo” means “place of assembling” or “gathering of troops.” It was an ancient Canaanite commercial center and military stronghold, located about 32 kilometers from modern Haifa Port, on the southwestern edge of the Jezreel Valley. The main trade route between Mesopotamia and […]

zh_TW繁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