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城或譯避難城,分散在以色列王國和猶大王國。以色列人進迦南的時候,神安排了六座逃城,迦南地和約旦河東各有三座(民35:13-14)。這六座城分散在全地,每個人都離逃城不遠,讓誤殺人的都可以逃到那裏(民35:15),得着庇護。
根據猶太傳統,一般大路的標準寬度是16肘,但通往逃城的道路必須寬兩倍(《他勒目 Talmud》Bava Batra 100b),並要修直、修平,在每個岔路口重複標上「逃城 מקלט מקלט」(《密西拿 Mishnah》Sefer HaChinukh 520:1)。兩個「逃城 מִקְלָט」的希伯來字母數值(Gematria Value)是179+179=358,這正是「彌賽亞 מָשִׁיחַ」的希伯來字母數值。
這些逃城都是利未人的城邑(民35:6),城內的長老和會衆都是專門教導聖經的利未人。誤殺人的要住在那城裏,只有等到神使那時的大祭司死了,才能離開逃城得自由。猶太傳統認爲,大祭司的母親會給住在逃城裏的避難者提供食物和衣服,這樣他們就不會禱告盼望大祭司早死,而會盼望大祭司長壽(《密西拿 Mishnah》Makkot 11a)。猶太傳統也指出,法庭必須提供避難者物質和屬靈的需要,如果一個門徒逃往逃城,他的導師也必須搬到逃城,對他繼續進行教導。
逃城正預表彌賽亞基督的救恩。神爲世人預備的救恩離我們也不遠,人要得着救恩並不困難,問題是人是否知道自己需要逃城、肯不肯逃往逃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