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利家

【徒十五章40-41节】保罗拣选了西拉,也出去,蒙弟兄们把他交于主的恩中。他就走遍叙利亚、基利家,坚固众教会。 基利家在新约的时代前后是罗马帝国的一个省,东邻叙利亚,并有部份伸入叙利亚境内,南滨地中海,北方是加帕多家,西邻Kingdom of Antoichus,大数是其省会,大数之西系山区,东则为平原,土地肥沃,因三面环山,仅有一险要的隘口名叫基利家门的,是连通土耳其和叙利亚的交通孔道。 基利家门(Cilician Gates)是一个山口,位于大数以北64公里,自古都是从基列家沿海平原翻越托罗斯山脉(Taurus Mountains)、登上安纳托利亚高原必经之路。这个山口位于Gökoluk河的狭窄峡谷, 最高处海拔1000米。几千年以来,它都是商业与军事的主要动脉,保罗的第二次和第三次宣教旅程都要经过这个山口。古代翻越托罗斯山脉需要走五天,沿途会「遭江河的危险、盗贼的危险」(林后十一章26节)。

迦萨

迦萨城是今日迦萨走廊的首府,位于希伯仑之西约 61 公里,别是巴西北约 45公里,距地中海岸约 5 公里。古城建在一座高约33 公尺的小山上,附近有泉水十五处,可供应居民和农耕之用,而且土地肥沃,故物产丰富,其位置更为重要,可控制通往埃及和米所波大米间的沿海大道(但在罗马时代之前,并未建有港口) 是一个有六千年以上历史的军事和商业重镇,有南方的大马色的美誉,是非利士人的五大城之一,也曾是他们的首府,并数度是埃及在迦南地的基地。 虽然迦萨离地中海很近,但是她成为巴勒斯坦的贸易中心,并非因海利,而是从陆路而来,这里的公路从肥沃月弯各地带来很多商队。然而这便利之处却也是牵累,由于沿岸道路便于埃及、亚述、巴比伦、波斯、希腊和罗马的军队通行,故迦萨往往成为战乱中军旅路过的受害之地。虽然迦萨常被列强所压制,却似并未丧失它的主权,仅是纳贡称臣而已。 主前734年被亚述占领,其旧城在主前332年被亚历山大大帝围攻,经五个月之久方始失守,足证城防之坚固。 主前61年成为罗马帝国的自由城。主后66年,在犹太人反罗马的战争中完全被毁,主后635年属阿拉伯所有,在以色列独立时,原属于埃及,是埃及最北的防线,在六日战争时,又被以色列所占,前不久与耶利哥两地,一同划归了巴解,现约有人口五万。 圣经中迦萨地名在创世记十章19节首次出现,描述迦南人之地由西顿伸展至迦萨。概述约书亚征伐的记载中述说,征地之一乃「从加低斯巴尼亚攻击到迦萨」(书十章41节)。约书亚歼灭该地所有亚衲族人,但有余民留在迦萨和其他非利士城市(书十一章22节)。所罗门统治时期,迦萨被定为以色列南面的疆界。所罗门「管理大河西边的诸王,以及从提弗萨直到迦萨的全地」(王上四章24节)。新约只有一处提及迦萨(徒八章26节)。腓利正在撒玛利亚讲道,天使告诉他向南走,「往那从耶路撒冷下迦萨的路上去」。途中遇到古实国的司库,这位太监坐在车上,正读以赛亚书五十三章。腓利向他传福音,其后给他施洗。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当时中东的统治者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与德国结盟战败,战胜国英国控制了被称为巴勒斯坦的地区。当时这片土地上居住着犹太人少数民族和占多数的阿拉伯人。当国际社会赋予英国在巴勒斯坦为犹太人建立“民族家园”的任务时,犹太和阿拉伯人之间的紧张关系加剧。 在20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之间,随着许多犹太人逃离在欧洲遭遇的迫害,在二战大屠杀后寻找新的家园,抵达巴勒斯坦的犹太人数量不断增加。与此同时,犹太人和阿拉伯人之间的暴力,以及反对英国统治的暴力事件也越来越多。1947年,联合国投票赞成将巴勒斯坦分裂成独立的犹太人和阿拉伯人国家(联合国181号决议),耶路撒冷成为一座国际城市。这一计划被犹太领导人接受,但遭到阿拉伯人方面的拒绝,随后爆发战争(1948年第一次中东战争)。数十万巴勒斯坦人逃离或被逼离开家园,他们称之为“大灾难”(Al Nakba)。战争第二年停火时,以色列控制了巴勒斯坦大部分领土;约旦占领了被称为约旦河西岸的土地;埃及占领了加沙。耶路撒冷被以色列部队和约旦部队分别占领。 因为从来没有达成和平协议,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两个民族都指责对方,并在随后的几十年里,发生了更多冲突和战争。在1967年的第三次中东战争中,以色列占领了东耶路撒冷和西岸,以及叙利亚戈兰高地的大部分以及加沙和埃及西奈半岛。大多数巴勒斯坦难民及其后裔居住在加沙和西岸,以及邻国约旦、叙利亚和黎巴嫩。在过去50年中,以色列在这些地区都建造了定居点,目前有60多万犹太人居住在那里。以色列声称整个耶路撒冷为其首都;而巴勒斯坦人则声称东耶路撒冷是未来巴勒斯坦国的首都。因此,生活在东耶路撒冷、加沙和西岸的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人之间的关系往往十分紧张。 目前,加沙由一个名为哈马斯的巴勒斯坦激进组织统治,该组织曾多次与以色列作战。以色列和埃及严格控制加沙边境,阻止哈马斯获得武器。自2021年4月中旬穆斯林斋月开始以来,东耶路撒冷一些巴勒斯坦家庭受到了被驱逐的威胁,也引起了越来越多的愤怒,紧张局势不断升级,冲突频发。双方的和平谈判断断续续地进行了25年多,但迄今尚未解决冲突。

罗马人 (Romans)

罗马人是一个文化认同群体,亦被描述为一个族群或一种国籍身份。 在古典时代,从主前二世纪至公元五世纪,罗马人通过罗马共和国及之后罗马帝国时期的征服,统治了近东、北非以及欧洲的大部地区。 罗马人最初仅指罗马城的意大利族群拉丁人公民,在罗马文明的漫长历史中,随着罗马人的国家边界扩张和收缩,“罗马人”的含义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在罗马帝国鼎盛时期,罗马人的身份是一种集体地缘政治身份,几乎延申到罗马皇帝的所有臣民,涵盖了广大区域和各个族群。 到了主前约二百年时,罗马全国人民都可以称为罗马人。 后来不分任何种族,不论生在任何地方,只要取得罗马公民权,都叫罗马人。 就新约圣经中的「罗马人」是泛指取得罗马公民权的人,是人人羡慕的身份。当时要取得罗马公民权的方法有三︰ (一)对罗马有显著的贡献。 (二)付一笔可观的费用。  (三)出生于罗马公民的家庭。 保罗的父亲是罗马籍的犹太人,因此他一出生便取得罗马籍。 这对保罗日后传福音的事工有很大的助益。 耶稣基督降生前后,罗马帝国的版图很大。 根据主前248年定立的波求来卡(Porcius Laeca)律法,罗马公民若要判处死刑,必须经国民议会通过,后来此项权利转属皇帝。 按罗马法律,任何罗马公民都可确保免受一切卑劣的刑罚,包括棍打、鞭挞和钉十字架。 所以保罗受到拷打前后,一提自己是罗马人,主管的官吏都非常害怕,也因此让保罗有机会在一些达官显要面前作见证,甚至上告于罗马皇帝面前。

大马色

大马色又称为大马士革,英文则仍用原名,是今日叙利亚的首都,位于叙利亚之东南,离以色列和黎巴嫩都很近。 城的位置处在大叙利亚沙漠的边缘,黑门山西麓肥沃的山谷绿洲上,绿洲长约48 公里,宽约16 公里,平均海拔高约 670 公尺,与南面的耶路撒冷相距约160哩。 虽大马色位于沙漠边缘,地区年雨量甚少,但因有亚罢拿河流经市区,又有法珥法河在其南约14 公里处流过,经充分的利用其水源,大马色物产丰饶,盛产巴旦杏(扁桃)、杏、棉、亚麻、谷物、大麻、橄榄、石榴、烟草、葡萄、胡桃等。  大马色城之北、西、南三面绕山,东则邻沙漠,此城就成为天然之交通孔道,自古就有三条大商道经过此地:其一是往北经哈马和阿勒坡 ,再沿幼发拉底河通往巴比伦地区;其二是名叫沿海大道的,是向西南经夏琐、米吉多、约帕、迦萨通到埃及;第三条是名叫君王大道的,向南经外约但往阿卡巴湾,终点也是埃及,所以大马色是米所波大米地区通往巴勒斯坦和埃及唯一的交通孔道,因此大马色商业发达,人民富足。 所出产的地毯和刀剑,极富盛名。 大马色古城位于今日大都会的东南角上,已有四千年以上的历史,由于旧址上建有新建筑物,所以不能作进一步考古发掘的工作,建城之年代故不可考,至今古城中仍保留有 保罗时代的直街、城墙和名为神之门Gate of god 的古城门。 它最早是属于亚兰人独立城邦,也曾统治附近的地区成为大马色帝国,一度曾是亚兰帝国的首府。 在主前十五和十四世纪曾被埃及控制,大卫王年间所属以色列,但不久又独立,而且不断与以色列为敌,主前 732年 被亚述攻陷毁城,且将人民掳至吉珥去 。 两三百年后,它再度复兴,成为波斯帝国的一个行政中心。 主前一百年前后,它成为叙利亚的都城,至罗马帝国和新约时代,它是低加波利之十城之一,也曾是拿巴天王国(Nabatean Kingdom)的一座独立城,但是并没有直接的管辖权。 耶路撒冷的犹太公会对该城的影响力并不很大,所以是当时基督教受逼迫者的避难天堂。 圣经首次提及大马色之处是创世记十四章15节,记述亚伯拉罕追击四王联军至大马色,将其姪子罗得一家并财物夺回之事;此后则直至大卫时代(约主前1000年),圣经才再次提到大马色。 使徒行传九章23-25节记载保罗如何逃离大马色城,乘夜急奔耶路撒冷。自此以后,大马色之名便不复见于经文之中了。

毕士大池

毕士大池(Bethesda)是耶路撒冷旧城的穆斯林区的一组水池。 因靠近古代的“羊门”(今天的狮子门附近)。毕士大池的历史开始于公元前8世纪,当时修建了一道水坝,形成一个用于积蓄雨水的水库。 水坝的闸门可以控制水量,通过一条从岩石中开挖的渠道,水库的水源源不断供应这个城市。 这个水库称为“上池” (בריכה העליונה)。 大约公元前200年,大祭司Simon II时期,关闭了渠道,并在水坝南侧增加了第二个水池。 耶稣在约翰福音里最著名的神迹中之一,就是在毕士大池治愈瘫子(约五章2-9节)。毕士大池在19世纪末就被挖掘出来,但考古学家们花费了100多年的时间才能准确鉴定和解释该地点。当耶稣在约翰福音医治瘫子时,毕士大池被描述为有五个廊子——不寻常的五角池,是令人困惑的特征。大多数学者将其视为非历史性的文学创作。然而,当这个地点被挖掘出来,它揭示了一个长方形的水池,有两个盆地,由墙隔开,所以这水池有五条边,每边都有柱廊。 耶稣行神迹的故事告诉我们,有很多人到毕士大池,希望得到它的治疗能力。据说当水被搅动的时候,第一个下池的人,他或她的疾病可得医治。但那瘫子告诉耶稣,他无法快速地进入水中。所以耶稣马上治好了他,使他能起来走路。这个关于耶稣的神迹故事,显示了该地悠久的医治历史。仅在一两个世纪后,有罗马药浴室在毕士大池被建造,反映了这传统被持续。基督徒在拜占庭和十字军控制耶路撒冷时期,他们喜欢标记耶稣行神迹和其他重要事件的地点,所以他们加建了一座小礼拜堂和教堂,现在覆盖了毕士大池建筑群。

凯撒奥古斯都

奥古斯都,本名盖乌斯·屋大维·图里努斯(主前63年9月23日-主后14年8月19日),是罗马帝国的开国君主。 历史学家通常以他的头衔“奥古斯都”(神圣、至尊的意思)来称呼他,而新约圣经译为“亚古士督”,这个称号是他在前27年获得的,当时他年仅36岁。 主后14年8月, 屋大维去世,享年75岁。罗马元老院决定将他列入“神”的行列,并将8月称为“奥古斯都”月,这也是欧洲语言(罗曼语族)中 8月(August)的来源。 屋大维作为一位独裁者统治罗马长达43年。 他结束了一个世纪的内战,使罗马帝国进入了相当长一段和平、繁荣的辉煌时期,史称罗马和平。  他改革了罗马的税收制度,发展了带有正规信使系统的道路,建立了一支常备军,建立了护卫队,为罗马建立了警察和消防服务,并在他统治期间重建了大部分城市。 凯撒奥古斯都在新约中只被提及一次,在路加福音著名的圣诞节故事的开头:在那些日子里,凯撒奥古斯都颁布了一项法令,要对整个罗马世界进行人口普查。有考古证据表明,罗马帝国的每个男人都要按原籍贯返回故乡,「众人各归各城,报名上册」。因此,大卫的子孙约瑟不得不从拿撒勒前往他的祖籍城市伯利恒,并带着已经怀有婴儿耶稣的马利亚一起去,结果马利亚在那里生下耶稣,应验了弥迦关于基督将生于伯利恒的预言:伯利恒的以法他啊,你在犹大诸城中为小,将来必有一位从你那里出来,在以色列中为我作掌权的;祂的根源从亘古,从太初就有 (弥五章2节)。 耶稣基督的降生并非偶然,而是神在「创世以前」(彼前一章20节)早已计划好的:「及至时候满足,神就差遣祂的儿子,为女子所生,且生在律法以下,要把律法以下的人赎出来,叫我们得着儿子的名分」(加四章4-5节)。而「王的心在耶和华手中,好像陇沟的水随意流转」(箴二十一章1节),无论是自称为神的罗马皇帝,还是热心工作的罗马巡抚,无论是「报名上册」,还是「各归各城」,都是成就神旨意的工具。

新亚述帝国中期的衰落对南北国的影响

亚述人在美索不达米亚历史上活动时间约有一千余年,大致可分为早期亚述、中期亚述和新亚述三个时期。其中,新亚述帝国是其历史上最强盛的时期——称雄的时间从主前8世纪中叶到前621年,雄踞亚洲一个多世纪,国势强盛,如日中天。其首都尼尼微是当时的世界性大都市。然而不可一世的新亚述帝国中期也衰弱过近40年之久,期间政权接替,经历几位亚述王的统治。这几位亚述王在圣经中并没有明确涉及到。 •阿达德尼拉里三世(前811年—前783年在位) 他死后,亚述开始衰落,陆续失去了对许多附属国的控制权。 •撒缦以色四世(前783年—前773年在位) 贵族和军队统帅影响力越来越大,君权被严重削弱。 •丹三世(前773年—前755年在位)君权受到严重限制。主前765和前759年亚述发生瘟疫,主前763年发生了日全食并突发叛乱。 •亚述尼拉里五世(前755年—前745年在位)君权旁落。主前746年亚述爆发起义,他于次年战争中兵败身亡。 从主前783年-前745年,亚述王阿达德尼拉里三世的三个儿子:撒缦以色四世、亚述但三世和亚述尼拉里五世统治时期,都面临内乱,君权受到贵族的限制,亚述君权被一再削弱,穷兵黩武的新亚述帝国暂时失去对外扩张的能力,只能持续在不停的内耗之中。(这段历史在《约拿书》里有所涉及。约拿是耶罗波安二世时的先知(王下14:25)。当他到尼尼微的时候,《约拿书》3章6节中把“亚述王”称为“尼尼微王”,因为当时亚述王的君权已经在首都尼尼微之外失效了) 因着新亚述衰落,新亚述的邻国北国以色列和南国犹大等国家得到难得的喘息,和平的国际环境使它们在经济、政治、军事等方面得到极大发展。北国以色列王“耶罗波安二世”(主前790年-前750年,或前786年到前746年在位)与南国犹大王“乌西雅”(主前792-740在位)是那时期的君王,他们励精图治,国力强盛,收复了过去丢失的领土,再次重现了大卫所罗门王朝的强盛。 •北国以色列 在耶罗波安二世作王期间北国以色列是国力最为强盛的时期。神赐给北国四十年的繁荣稳定,但繁荣并不表明神的悦纳。耶罗波安二世做耶和华视为恶的事,没有离开尼八的儿子耶罗波安使以色列人犯的那些罪。百姓的属灵光景也极其黑暗。虽然这段时间是大卫、所罗门之后最富强的时候,北国以色列经济繁荣、疆域广大。但是,表面的繁荣只是无花果烂透之前的「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耶罗波安二世死后不久,新登基的亚述王提革拉·毗列色三世(主前745-727年)就重新开始对外扩张,北国不到三十年(主前722年)就迅速被新亚述灭亡。 •南国犹大 与耶罗波安二世同期的南国犹大王是乌西雅。在其执政的五十二年里,亚述暂停对外扩张。乌西雅王统治了半个世纪,他寻求耶和华,神就使他亨通,甚是强盛,但晚年他却心高气傲,想要人间更高的地位,拥有更大的权柄,竟冒犯耶和华他的 神,以致自寻毁灭。最后他在大麻风的刑罚中去世(代下二十六21-23)。乌西雅王驾崩之前,犹大的乌云已经密集,社会问题严重,亚述王提革拉·毗列色三世重新发动对外战争(王下十五19、29)。犹大开始走下坡路。乌西雅王去世二十几年后北国以色列灭亡;而位于耶路撒冷的圣殿也在一百五十多年后也要被毁。 神使新亚述帝国陷入了持续近40年的衰落,所以乌西雅所治理下的南国犹大和耶罗波安二世治理下的北国以色列一样,都得着了几十年的繁荣稳定(代下二十六6-15)。然而伴随着成功、权力和财富的增加,北国和南国都心高气傲,就像酒徒一样狂妄自大,骄傲造成人灵性的烂醉,它像酒直接灌进了脑子里,使人腾空欲飞,自我崇拜,不再依靠神。 亚述尼拉里五世死后,提革拉·毗列色(前745年-前727年)即位,他是新亚述帝国时期最重要的君主之一,提革拉·毗列色也是圣经中指名提到的第一个亚述王。即位之后,他重组帝国政治架构,使新亚述再次由衰弱走向强盛,重新开始疯狂对外扩张。其铁血暴力政策给邻国造成巨大压力。很快,北国被亚述所灭,南国的政权也岌岌可危。 亚述成为神施行管教的刑杖,神借异邦人、用国破家亡和被掳异乡来教导祂的子民聆听,希望他们回转。

红马:战乱

【启六4】就另有一匹马出来,是红的,有权柄给了那骑马的,可以从地上夺去太平,使人彼此相杀;又有一把大刀赐给他。 红色是血的颜色。红马骑士可能代表社会动乱、内战革命。七印的第二位骑士手握一把大刀,可以从地上夺去和平,这是为人自相残杀开了道路。主耶稣曾预言,在祂再来之前,「民要攻打民」(太二十四7)。「有权柄给了那骑马的」表明一切权柄被赐予都是神允许的。神允许世人自相残杀(亚十四13;赛十九2),乃是以历史审判历史、让人自己审判自己。 「刀」的原文是「剑」(弗六17;来四12),指佩在腰间的短刀(约十八10)或配剑(罗十三4),并非当时战争中的主要武器,而是适合制造内部动乱,「从地上夺去太平,使人彼此相杀」。 主后235-284年,罗马帝国遭遇内战、分裂、居普良大瘟疫(Plague of Cyprian)、外敌入侵和经济崩溃,接近崩溃,史称三世纪危机(Crisis of the Third Century)。人类因着罪性,自己就是自己最大的仇敌,所以任何建立大同世界的努力,最终都会以巴别塔的分裂为结局。古往今来的强权往往不是毁于外敌,而是败在自己的手中,所以我们不必高举某种政治制度。当基督借着传福音发动属灵争战时,邪恶势力势必负隅顽抗。迫害也必定如影随形。马上的骑士并未有杀戮的举动。而是当他从地上夺去和平时,必定带来兴起迫害的结果。

金香炉

【启八3-5】另有一位天使,拿着金香炉来,站在祭坛旁边。有许多香赐给他,要和众圣徒的祈祷一同献在宝座前的金坛上。那香的烟和众圣徒的祈祷从天使的手中一同升到神面前。天使拿着香炉,盛满了坛上的火,倒在地上;随有雷轰、大声、闪电、地震。 「香炉」既被用来盛「众圣徒的祷告」,也被用来「盛满了坛上的火」。对于接受救恩的人,「坛上的火」是献祭的火,带来的是赦免和洁净(赛六6-7);而对于不接受救恩的人,「坛上的火」是追讨的火,带来的是「雷轰、大声、闪电、地震」。圣徒的祷告是为神百姓的代求,对基督的颂赞,也是对神仇敌的审判;当圣徒的祷告从天上返回来的时候,就是成了对世界的追讨。当世界大肆逼迫信徒的时候,却浑然不知自己的命运是掌握在那些被藐视、被逼迫的信徒的祷告里。祷告所带出的力量,比一切横行世上的势力更加有力!

阿拉法和俄梅戛

阿拉法是希腊字母的第一个字,俄梅戛是最后一个字,它们都是给予耶稣基督的名字,用此象征来说明基督是开始也是结束。 神第一次宣告「我是阿拉法,我是俄梅戛」(启一8);第二次在「我是阿拉法,我是俄梅戛」之后又加上了「我是初,我是终」(启二十一6);现在主耶稣同样宣告「我是阿拉法,我是俄梅戛」,「我是初,我是终」,又加上「我是首先的,我是末后的」(启一17;启二8)。这几处称呼表明,耶稣基督和父神一样是神,所以有资格作为最后的审判者(启一12)。 耶稣基督是「这书上的预言」的启示者(启一1),也是成就者,凡是「这书上的预言」,祂必定会亲自成就。祂是「初」,祂也是「终」;祂开始,祂也结束。从《创世记》前三章起头的每一件事情,在《启示录》的最后三章都有了最终的结局: 创世记:神创造天地(创一1-31);启示录:神结束旧造,重造新天新地(启二十11;二十一1、5)。 创世记:神按自己的形象造人(创一26-27);启示录:人被恢复成神的儿子(启二十一7)。 创世记:神所造的是有灵的活人(创二7);启示录:人在神面前可以活到永永远远(启二十二5)。 创世记:神设立伊甸园(创二8);启示录:神建造新耶路撒冷(启二十一2)。 创世记:伊甸园里有一条河分为四道,滋润园子(创二10);启示录:新耶路撒冷有一道生命水的河,供应生命(启二十二1)。 创世记:伊甸园里有一棵生命树(创二9);启示录:生命树遍布生命水的河两岸(启二十二2)。 创世记:人在伊甸园有一份很有前途的工作(创二15);启示录:人在新耶路撒冷重新找到了一份更有前途的工作(启二十二3、5)。 创世记:头一个亚当的婚姻(创二22-25);启示录:末后的亚当的婚姻(启十九5-9)。 创世记:撒但诱惑人(创三1-5);启示录:撒但被扔在火湖里(启二十10)。 创世记:罪进入世界(创三6-7);启示录:罪从世界被消除(启二十一27)。 创世记:人躲避神的面(创三8);启示录:人要见神的面(启二十二4)。 创世记:神呼喊、寻找失落的人(创三9);启示录:神找回了失丧的人,亲自与人同住(启二十一3)。 创世记:咒诅临到受造之物(创三14-19);启示录:以后再没有咒诅(启二十二3)。 创世记:死亡、悲哀进入世界(创三16、19);启示录:不再有死亡、悲哀(启二十一4)。 创世记:人被逐出伊甸园,失去了产业(创三23);启示录:人重返新耶路撒冷,承受这些为业(启二十一7;二十二3-5)。 创世记:人失去了生命树的分(创三24);启示录:人重享生命树的分(启二十二2、14)。

zh_CN简体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