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恕《无尽的一章》三十一、幻影与实体

  奥古斯丁(Augustine)曾用以下说话来形容他生命里的一段日子:“看哪,神的仆人,离了神,就只得着幻影。”   一千五百年后,许格勒(von Hugel)这样写道:“神何其真实!祂是唯一丰盛无尽的实体。”这两句说话都是说同一件事,合起来看,意思显而易见。其中所提的教导不仅符合圣经真理,还配合创世奇功。原因是只有神才是绝对的实体,其他个体的真实性都是相对、暂时的。我们每天所感受、所知道的事物,本身都不是实体,只不过是神令它们成为实体吧!因此,假若神不再令它们成为实体,哪管是短短的一刻,它们也不会存在。   基督徒之所以坚持神是他们的一切,也是他们最爱的一位,理性方面的原因就在于此。其他事物都是从神的角度去看的,其价值也是以神的标准评定的。因为每一种东西原是幻影,只不过神把它变为实体吧。如果我们看全世界,却没有神,就得空余幻影而已。   耶稣基督也根据这个永恒的真理(就是神是绝对的实体,是存在的核心)来教训信徒,指出他们如果要脱离幻影世界,得着永存的财宝,唯一的方法是要远离世俗,完全把自己奉献给神。   现代的信徒往往因为觉得远离世俗才是真正属灵,以致被人视为古板狭隘,实在无辜。其实,他们的信仰正确无误,而且配合天上地下所有一切。神既是绝对实体,而万物又只不过是幻影,我们要得真正平安,唯一的方法就是把自己完全奉献给神。   今天的信徒大都在这方面偏离真道,不但自己重视幻影的世界,还教导其他人仿效,甚至愈来愈多宗教领袖也这样做。只要上述情况没有改善,神仍会被人遗忘,其后果之严重可想而知。

陶恕《无尽的一章》三十、种瓜得瓜

  人种的是什么,收的也是什么。根据保罗的说法,这是人生的定律,也毋庸置疑,因为神是轻慢不得的。   明天的“果”,全赖今天的“因”。此“因”不单包括我们所做的一切,也包括我们忽略或没勇气去做的一切,因为整体来说,这两方面带来的果,都同样具有影响力,作因果关系如此密切,乃从神亲手创造万物开始。自从祂说“各从其类”开结,因果便有了关系,而人种什么,收的也是什么。今天的一切,乃受以往影响,而将来种种,亦离不开目前及过去的经历。   不论我们觉得怎样,这仍是事实。回想创世之时,人本有神的形象,而且还有某程度上的自主权,因为大能的神把这种权力赐予我们。可惜,始祖犯罪,以致神的形象无法在人身上完全彰显。   我们可顺从情欲生活,神是不会干涉的,不过所得的结果只会是堕落。虽然我们有权选择去种什么因,但相信正常的人都不会喜欢收恶果。不过,有些人以为可以逃得过因果循环的定律,便放纵自己,尽情享乐。但事实证明,从创世以来,人种什么,就收什么。   对于神的定律,我们应以信靠和顺服的心态加以配合,以善用其中的好处。因此,只要我们为永生的神做工,在因果定律运作下,我们便会得益。神真是多么慈爱,多么体贴祂所造的一切啊!   “顺着圣灵撒种的,必从圣灵收永生。”(加六8下)由此看来,我们只要按着神的定律而行,就会得着永生的报酬。按圣灵行事、顺服基督、荣耀三一真神等,都是令我们得着无尽福气的“因”。虽然重生的福分不是靠行为而是靠信主而得的,但之后如何,就要视乎信徒本身的生活。如果他肯放下自我,谦卑顺服地背起十字架,就会因着这种行为,种下永生的果,也会为自己带来永远的荣耀。但如果他忘记播下爱的种子,甚至认为爱心既微不足道,又一无是处,便会收到恶果,因为神并不善忘。总括而言,只要活得合宜,就会种下好种子,到息劳归主时,便得着美满的收成。

陶恕《无尽的一章》二十九、持守信心

  使徒行传、保罗书信,以至希伯来书都强调持守信心的重要。众使徒之所以这样说,显然因为在他们眼中,基督徒的人生恰如一条既艰苦又漫长的旅程,虽然至终会得着荣耀冠冕,但期间却要付上极大的信心和决心,方能走完。   由此看来,不论是耶稣的教训,或是使徒的教导,都没有今天广泛流传于教会中的那种“一次即成”的信仰观念。现今一般的福音聚会单为叫人决志而设计。慕道的朋友只要表示决志,众人就认为已经打胜了仗,就如已将一尾鱼儿放在篮内一样,救赎行动既已完成,其他工作便再没需要了。可是,无论是使徒,或是历代忠心的教会领袖,都从没有这样的教导。   信靠基督是一个过程,并不可以像注射黄热或霍乱疫苗那样,一时间便可达到目的。   罪人悔改信主,得着赦免和永生,只是信主过程的开始。他要一直追求神,直至生命结束,以至永永远远。“耶稣对信祂的犹太人说:‘你们若常常遵守我的道,就真是我的门徒。’”(约八31)认同耶稣的话、与之彼此呼应的,是巴拿巴在彼西底和安提阿向信徒所说的一番话:“坚固门徒的心,劝他们恒守所信的道;又说:‘我们进入神的国,必须经历许多艰难。’……就把他们交托所信的主。”(徒一四22-23)   有些教会为了让会众可以在完成宗教责任后,整天于高尔夫球场上尽兴,便把主日祟拜提早至清晨举行。这样,会众一方面可以克尽对神的责任,又可在不太麻烦的情况下,尽情享受余下的时间。看到这个例子,我们也许觉得很可笑,但当想到自己同样也会一早尽上宗教责任,以便在余下时间安然地过普通人的生活时,相信我们就会笑不出来了。   在这个时代,很多人把救恩视为一种保险——付了代价(或让主付代价)后,我们就以为大功告成,根本没有想过要继续追求长进。这种观念实在要不得,也不合乎圣经的标准。   其实,真正的信心生活是一个过程,是达到目标的方法,而不是目标本身,所以决不能停下来。决志信主只不过是整个过程的开端,以后我们要与主同行,度世上的日子。虽然这段路又辛苦、又艰难,但却极为美妙。因此,每个走毕全程的人都会觉得非常值得。

陶恕《无尽的一章》二十八、以灵为生命之本

  神是个灵,万物都借祂所造,赖祂而生,所以灵是万物的实体,也是众生之本。甚至现代的科学理论,也有相似的说法。   然而,我们无需深究其中的哲学理论(即使有的话),才能有此信念。我们只需相信圣经,就可清楚知道人其实是个灵,而身体只不过是外壳,内在生命才最重要。整本圣经更让我们看到生命的内外层面,并强调内在生命较短暂的外在生命更为重要。   因此,信徒若要胜过世界,就要像保罗美妙的凯歌一样:“原来我们不是顾念所见的,乃是顾念所不见的;因为所见的是暂时的,所不见的是永远的。”(林后四18)对基督徒而言,有价值的乃是永恒中那些看不见的东西。人看到的东西,在神来说,价值都不大。因此,神不在乎人的容貌或能力,而在乎人的内心。人生其余的部分,也只不过是一个居所,让这内在的永恒生命居住而已。   要解决人生的种种问题,就要从灵命着眼,因为灵是生命的核心。如果人先处理内在生命的问题,很多困难都会迎刃而解。假如我们愿意把解决外在问题的一半时间,用于解决内在的毛病,成绩必定会叫我们欣慰不已。此外,我们要心境平安,往往先要与神建立和谐的关系;这种说法似乎很奇怪,但事实确是如此,就如黎明降临,并不是因我们驱走黑暗,而是我们等待晨光的结果。   教会的问题源于灵,也要以灵解之。无论错在哪里,我们在解决教会问题时,都得认清问题的性质,并要从其本体开始。不管信徒有什么毛病,他都可透过祷告、爱心和按圣灵行事得着医治。可惜,当问题出现时,我们往往以其他方法加以解决,若不成功,我们才想起这个方法来。我们甚至经常试图以药物来医治灵里的疾病,其效果不但令人失望,还可能带来其他不良的影响呢!

陶恕《无尽的一章》二十七、我们需要属灵恩赐

  单靠个人力量完成教会重任实在很难,只凭个人才干也是不足以应付都会多元化的工作的。   有见及此,神特别赐给各人不同的恩赐,使他们分工合作,一起完成教会的使命。这样,各人所负的责任就轻省多了,而神在世人身上的计划也可顺利完成。神赐给教会各人不同的属灵恩赐,无疑就是为了这个目的;而神百般的智慧,更借此一再向我们表明了。   因此,能够公开演唱的人实在不多;被呼召做传道人的,数目亦很有限;而真正的教师,更因得着这种恩赐的人不多,所以十分难求。甚至一些较不显眼的恩赐,如“助人”及“监督”,也只有少数人可以得着。同样地,宣教、牧养、智慧等恩赐,也不是每个人都有。人若知道自己的恩赐,而且懂得加以运用,服侍教会中的其他肢体,做神“百般恩赐的好管家”,实在非常有福。   现在,就让我们重新思想一下,属灵恩赐究竟在基督的教会怎样运行吧。有些极端而且不负责任的人,曾经讨论过这件事,但可惜他们把属灵恩赐与宗教狂热混为一谈,这实在非常可惜,而且令现今教会的属灵工作蒙受极大损失。   关于这方面的评语,无论是好是坏,都已令研究属灵恩赐的工作变得非常困难。可是,我们却不能置之不理,因为所导致的结果是我们无法承担的。新约时代教会真正的奋兴,必定会有属灵恩赐出现于信徒身上。否则,这种奋兴是否合乎圣经教导,实在令人怀疑。

陶恕《无尽的一章》二十六、成功非侥幸

  成功并不是一朝一夕得来的,早于事情尚未发生之前,成败往往已经决定了。历史教训如是,圣经的教训亦如是。譬如军队打仗,最关键的时刻并不是与敌人交锋的时候,而是早在一天之前、一个月之前,甚至是一年之前。   同样地,一个歌手最重要的时刻,也不是站在台上面对屏息静候的观众的时候,因为假若他尚未预备好他的歌曲,他的演出便注定失败。每次成功的演出,其实都是多年勤奋练习、不断努力的成果。年青歌手如果以为可以不必刻苦练习就能成功,那他必定会很快被观众遗忘。纵使他能因冲劲十足、性格样貌讨人喜欢等因素而红极一时,但终必很快被人忘记,因为他未有付上代价。   拳师比赛,数星期前早已胜算在握,否则必败无疑。农夫栽种也要在多个星期前把田地弄妥。否则收成必定不好。其实,无论是人生哪一个环节,这个原则都适用。没有预备,就注定失败,所以事前准备是十分重要的。那些靠运气、使强的人也许暂时得逞,但最终都会失败,而高兴的日子通常都不会太长。   英国古语有云:战争胜利是在伊顿公学的运动场开始的(译者注:伊顿公学是培育英国上层政界人物的一所中学)。无疑,年青人在学校里受到严格训练,从激烈的比赛中领悟何谓体育精神,确能预备他们面对真正的战争。由此看来,这个原则放诸四海皆准,甚至属灵的战争亦然。   摩西带领以色列民过红海,使他们解除捆锁,重得自由。整个过程的时间虽然不长,但他之所以能够承担这项使命,乃是多年来攻克己身的结果。同样,大卫击败歌利亚,虽花了短短的几分钟,但在此之前,他已打倒过很多巨人,只不过他们是以狮子猛兽的形状出现而已。以利亚面对板着面孔的亚哈王,仍能奉耶和华的名盯着他,这份勇气,实在是多年来侍奉万君之主得来的。基督能够面对十字架的苦楚,默然站在彼拉多面前,为我们的缘故平静地步向死亡,实在是因之前一晚经历过客西马尼园的煎熬。这样看来,这些人以往的经历直接促成以后所要发生的事。   反过来说,失败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早于事情发生前一天,甚至一年,其结果已定,只不过它要在事情真正发生后才出现吧。其实,如果我们留意一些,便可以准确地预计到事情的结局,因为事情总是按因果定律发生的。   正如罗得的损失,并不是从他撇下家人和财物,自冒火的所多玛逃出来那一晚开始的,早于他举目看见约旦这个富庶的平原,一时贪爱了它便开始的。同样,犹大把耶稣出卖的意念,也不是从与主亲嘴那一夜萌生的,它只不过是在那夜才显明而已;其实在数月之前,犹大已私自扣下了他所托管的少量金钱,出卖了自己的灵魂,并为死亡铺了路。如果有人知道他在出卖耶稣前几天所想的事,大概也可以准确地猜到他会背叛耶稣,而且会走上自我灭亡的道路。   让我们每天都提醒自己,凡事都并非一朝一夕的。今天我们寻求神,就可预备自己接受明天的试探。不过,如果我们不先与神相交,就要抵挡仇敌,毫无疑问,我们必会失败,因为种什么,就会收什么。   蚂蚁尚且懂得在夏天预备冬粮,我们也应效法它们,凡事做好准备。

陶恕《无尽的一章》二十五、道成肉身的逻辑

  圣经的教义中大概没有一条比道成肉身更难理解。保罗称它为“敬虔的奥秘”,至于以后的作者,不是避重就轻,略去不谈,就是提供一些扑朔迷离,令人费解的注释。其实要说明这个现象并不困难。   神道成肉身之谜带来重要的信息,不但向神学,也向哲学和形而上学提出挑战,它几乎涉及人类思维的各个范畴。医术再高明的医生,每逢研究这个问题时,都感到其高深莫测,必以尊敬的态度,小心翼翼地从边缘探索,这种恰当正确的态度,实在是我们这些来自尘土的世人应有的。   冒着被指斥为妄自尊大的危险,我们大胆地说:“神化身为人是个奥秘,不会与理智有所抵触或不合乎逻辑。”虽然面对着这样深奥和极其不可思议的事情,我们不敢妄下结论,可是它叫世世代代的人心悦诚服,叫他们跟天使一同下跪敬拜,我们敢说:“从神的角度来看,化身为人是完全合理的,与神性没有冲突,放进神的计划里,不会产生突兀或不一致的现象。”   我们相信这事,因为人本是按神的形象而造的。圣经说:“神就照着自己的形象造人”(创一27上),这是基督教的基本教义。即使我们现在研究的,是真真正正的神学问题,我们也无需对这条教义字字深究,要完全明白它所包含的意义,因为信心可以带领我们到达理论不能攀至的境界,我们只需付上信心,相信这个真理就是了。真理的威力,不在于我们明白多少,乃是我们相信多深,因为最要紧的是“人按神的形象而造”这个事实。   如果人是按神的形象而造,那么,我们一定有些地方跟神相像(虽然罪叫这个形象磨灭,在人性中加进了外来和破坏性的成分,可是也不能推翻这个论点)。如果儿子长得像父亲,那么父亲一定像儿子。人性即使如何扭曲变样,总会有像神的地方。只要对圣经有认识的人,也不会对这一点有太大的质疑。有些神学生会不同意我们对道成肉身所作的结论,但没有一位会否认这是事实。   如果在神的无限恩典里,人造得跟创造者相像,那么,神披上人性的外表,化身为人,来到我们当中,又岂无道理呢?这不但合情合理,对神来说,更是易如反掌的事。所以,神成为人绝对不是把两种不同、不协调的东西硬凑在一起。   当道成肉身的时候,祂就像回到家里一样,没有被排斥的感觉,因为父说:“我们要照着我们的形象,按着我们的样式造人。”(创一26上)人既然与神相像,道成肉身就不是强合之躯,那岂有不和谐之理?   因此,我认为主在地上那一种“被放逐”的形象是过分夸张了。人在一个简单美丽的事实上加添了许多枝节,例如远离家乡、孤独上路的伤心人,或是流落他方的异乡客等等。但这些形象不一定就是事实。就记忆所及,圣经中没有叙述基督化身为人后,有不自然或痛苦的感觉。祂喜欢人们称祂为“人子”,而不是“被放逐的人”。   以上所说的,并不是要揭去这个奇迹的神秘面纱,又或者叫我们不再存有敬畏之心去深思主道成肉身,来到我们当中生活那奇妙的奥秘,而是希望驱走那些没有根据的见解,使这个奇迹能够亲自在我们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一个不多不少、百分之一百的真像。

陶恕《无尽的一章》二十四、信心还是迷信?

  信心和迷信虽然只是一字之差,但两者之间实际上是隔着一道鸿沟,就像光明与黑暗、天国与地狱一样有着天渊之别。   可是,迷信与信心可以极为相似,一不留神,便会为之混淆。其实,这也不是什么稀奇的事,因为类似的事例在日常生活中屡见不鲜,如果观察得不够深入,很多原本相反的事物,我们也看不出有什么分别来。即使在自然界中,这些例子也俯拾即是。例如有毒的和可吃的草菇看来样子差不多,如果眼光不够锐利弄错了,把死亡使者当作营养食物,很容易就会一命呜呼了。   那么,究竟怎样分辨真信徒和迷信的受害者呢?既然有些“善”男“信”女的的确确能与虚无飘渺的境界沟通,在幻想出来的世界中找到安慰,我们怎样才能知道所见所闻的都是真实而不是虚幻呢?   这个问题并不简单,幸好不是无法解决的。只要我们肯停下来,以应有的谦虚对待神所启示的真理,思索我们以往的经验,我们必能在灵境中找到出路。   信心和迷信相异之处,在于不同的盼望基础。信心建基于性格上,特别是神的性格。   一个字顶多只会与说这个字的人同样值得信靠,只此而已。可是,迷信的人却只考虚字词章节,忽略了背后的那一位。他们相信某些字或某句话拥有神奇力量。与写这个字或说这句话的人没有多大关连。这些有魔法的字眼,必须在适当的场合中说出来才会灵验。在这种概念下道德或性格根本无法立足,文字才是一切。凡有以上类似迹象的,必属迷信无疑。   可是,在基督徒的圈子里,这种信赖声音符号的病态也常常见到。例如,有些信徒不敢把耶稣的名字和祂的称号分开来说。他们从不说“耶稣”,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只敢说“主耶稣基督”。很明显,他们相信神十分着紧这些字眼原有的排列次序,如果弄错了,祂便会不高兴。有些神圣的字眼,像“阿们”、“哈利路亚”、“荣耀”等,他们也只管毫无意识地不停地念着,妄想它们有奇异的力量,可以带来好运。如果真的是这样,基督教只不过是种高明的掩眼法罢了。   任何实实在在的宗教体验,首先一定要对神有正确的认识。如果对神的性格存有不足取的概念,很可能会演变为崇拜邪恶的力量,后果是不堪设想的。任何宗教经验,如对神的概念包含卑微下贱的成分,那不用说,这本质上就是迷信。   迷信的“神”不负责任,且喜怒无常。相信这个“神”的人,常常要用言语哄骗、安抚及控制,使这个“神”为自己做事。可是,这些信徒心中没有一丝安宁,因为他们没有把握,他们的盼望虚无飘渺。无法捉摸,他们信仰的背后擭有倚靠,只有文字。   真正的信心不只在乎文字,更在乎这些文字背后的神。文字只是用来表达祂的性格。   与这个性格同样重要,不多也不少。   跟随基督的自由人,已不再受这种“文字狱”所害。他们已超越了文字,直接到了神那里,找到真正的祖国和永久的家园,从此不再受那些迷信的奴隶所恐吓,害怕因为记不起这个宗教字句,或说不出那个神圣字眼而会遭受惩罚。他们已发现了盼望的真正基础——神的性格。对他们来说,圣经就是神的话语,与神分开了便失去意义。只有把他们合而为一,才能显出神的荣耀。

陶恕《无尽的一章》二十三、真心的侍奉

  认真的基督徒有时会怀疑自己的侍奉不是最好的,甚至害怕一切劳苦都会白费,徒然把生命虚度。   但事实并不那样差劲;只要我们懂得如何善用,这种态度甚至可以成为一个优点。   基督徒的侍奉,可以像其他宗教活动一样,只是虚有其表。教会界定了一些认为是神所悦纳的事工,虽然,他们通常都是没错的,但我们必须谨记,真心的侍奉不重类、不重量,只在乎质。   在基督的审判台前,规模、数量是微不足道的,要紧的只有道德的好坏。如果我们是明智的话,便应该从现在起注重侍奉的质素。等到侍奉完毕,神要算清账目的时候才亡羊补牢,那便为时已晚了。   今天,人们的互勉都着重热诚和行动,不重思考,福音工作者最爱用的鼓励口号便是:“努力!前进!”结果,人人都不好意地只是坐下来思考,虽然这样也可以得到益处。   如果我们发现神怎样看我们忙得透不过气来的去完成祂的工作,大部分人都会感到十分意外:假如我们再发现,神如何评价侍奉的真正质素,很多人必定震惊不已。神不一定悦纳所有的福音工作,即使这些侍奉看来很有成果,或者能够解决问题,因为“耶和华不像人看人。”   神所悦纳的侍奉,必须是清洁的、真挚的,任何出于习惯的都不及格,马马虎虎的例行公事也未能合乎要求。一首唱粗心大意的诗歌,一篇只因为是主日而讲的道,一些扔进奉献袋里的多余零钱,一次循例的见证,这一切一切都逃不过神的监察。   基督徒的侍奉全在乎动机,因为动机是决定一切道德行为的最终准则。

陶恕《无尽的一章》二十二、谁欠了谁?

  使徒行传中论及理想的人生时说:“大卫在世的时候遵行了神的旨意,就睡了(或作大卫按神的旨意,服侍了他那一世的人,就睡了)。”(徒十三36上)   我们若希望自己做人做得比大卫更好,即使不是异想天开,最少也是困难重重。这个理想包括信仰的整个范畴,涉及神、人和社会三方面,人类就在这个简单的“三角关系”里进行着形形色色的活动。然而,这个理想对我们每个人来说,就只有神、个人和他人三方面。我们不能,或甚至不应尝试超越这个界限。如果我们按神的旨意行事,服侍这世代,我们就能成就任何事。   大卫是个聪明人,在离世前服侍了神,也服侍了他那个时代的人,做人能够如此,相信也死而无憾的了。要是我们可以像我们祖先一样,安详地、无牵无挂地离去,也算是一件美事,但若生前没有为社会出过一分力,叫世界变得美好一点,那就无疑是个莫大的遗憾。没有人有权在未使世人欠他之前死去;我们没有任何道德上的权利入土为安,除非我们已经付出力量,从人心中把一点点世俗思念带走,协助别人脱离世上种种束缚,带领他们踏上天路,不再依恋世界。   大卫的信仰对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因为他不仅是个善心人,也不是个只懂得用治标不治本的方法来医治世界创伤的庸医。他一生按神的旨意行事,他的侍奉有属灵的质素,且永垂不朽。有很多善行的影响是不能持久的,例如:一个病人鼓励、帮助另一个病人与病魔搏斗,场面可能十分感人,但当中没有保证,没有盼望,因为安慰人的和受安慰的都难免一死。可是,侍奉能把神的温柔和慈爱带进人生,医治人的创伤。把永生的盼望加给受苦的世人,原是神的旨意。   我们要记着,如果要服侍这世代,便要坐言起行,从现在开始,因为他们不会永远留在我们身边。以撒·华滋(Isaac Watts)这样写道:   时间,像永不止息的流水,  把孩子也带走;  他们远去了,被遣忘了,像梦一样,  活不到黎明再来的时候。   我们生下来便欠下世界的债,我们愈年长,背负的包袱就愈沉重。如果我们从圣灵得着智慧,便会设法把情况扭转过来,叫世界倒过来欠我们债。要达到这个目的,便要及早按照神的旨意,服侍这世代,以免将来后悔莫及。

zh_CN简体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