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大与马利亚

【路十38-42】主耶稣与门徒来到伯大尼,被马大迎到她的家。她有一个妹子,名叫马利亚(“马利亚”是希伯来文“米利暗”的希腊文形式),在耶稣脚前坐着听祂的道。马大伺候的事多,心里忙乱,就进前来,说:“主阿,我的妹子留下我一个人伺候,祢不在意吗?请吩咐她来帮助我。”耶稣回答说: “马大!马大!你为许多的事思虑烦扰,但是不可少的只有一件;马利亚已经选择那上好的福分,是不能夺去的。” 有时候,我们的事奉会进入一个误区 , 常常好像以为主缺了什么属地的事物,需要我们为主补满。主既是创造万物和赐恩的主,祂并不缺少任何属地的事物,祂来到世上是为了得着顺服神、单单要神自己的人,事奉的人单单向着主的心,才是主在事奉中最看重的。 马大与马利亚这两位姐妹中,马大问题不在于事奉多少,而在于「思虑烦扰」,失去了在主里该有的平安。如果工作是出于人的心意,不管做得多么好,也不是事奉主,所以会「心里忙乱」,越做工里面越没有安息、越没有喜乐。姐姐马大是为主做工,妹妹马利亚是让主向她做工;马大是要给主工作的成果,马利亚是要作个接受主的器皿。服事主是福分,但唯有得着主自己才是「上好的福分」,因为事奉的结果有可能被「夺去」,但主自己「是不能夺去的」。 我们的事奉需要做工,但做工不一定是事奉。我们在事奉之前一定要先祷告明白主的心意,然后照着主的心意去做主所要做的事,这才是事奉主。许多信徒的难处,乃是忙着服事主,却忙得忘了维持与主的交通,把所服事的主给忙丢了。我们外面的事情无论有多少,在里面只应该「不见一人,只见耶稣」(太17:8),在里面只应该有一件事,就是与主亲近。我们要一般的福分,或是要「那上好的福分」,乃在乎我们自己的选择。 *耶稣在伯大尼长大麻风的西门家里坐席的时候,就是这位马利亚拿着一玉瓶至贵的真哪哒香膏来,打破玉瓶,把膏浇在耶稣的头上。 根据圣经和合本和圣经综合解读编辑整理

基督

基督(希腊语Χριστοs,英语Christ,“基利斯督”的简称),意思是“受膏者”,古犹太人封立君王、祭司或者先知时要举行为受封者头上浇膏油的仪式;希伯来语发音为”弥赛亚”。 “受膏者”和“弥赛亚”是希伯来文同一个字的不同翻译,意指以色列人一直盼望的救主。“受膏者”在新约希腊原文圣经中被写成“Christos”,中文译为“基督”。所以新约圣经中提到的“受膏者”,一般指基督(主耶稣)。主耶稣就是基督,是耶和华神的儿子。 圣经记载: 【马太福音 16:15-16】耶稣说:“你们说我是谁?”西门·彼得回答说:“你是基督,是永生 神的儿子。” 【约翰福音 4:25-26】妇人说:“我知道弥赛亚(就是那称为基督的)要来;他来了,必将一切的事都告诉我们。”耶稣说:“这和你说话的就是他!” 根据圣经和合本和圣经综合解读编辑整理

「耶和华」读音的由来

耶和华(英语:Jehovah,又作Yehovah 或 Yehowah),是对希伯来圣经中的希伯来语:יְהֹוָה‎,或是四字神名(YHWH,YHVH)加上母音,进行拉丁化而产生的一个专有名词。原是犹太教尊奉的神名,也是基督教中的神,可译作”雅威”或”亚威”或”亚呼威”。古代希伯来文没有元音字母,只有 22 个辅音,因此不能根据字母直接发音,和中文一样,每个字的读法都必须由老师教。希伯来四字圣名按照犹太教的传统尊为至圣,随便读写这个字成为忌讳。四字神名只有大祭司每年赎罪日进入至圣所祷告时,才能直接读出来。 希伯来圣经在公元前二世纪翻译为希腊文的“七十士译本”,将这个字翻译成“主”,许多圣经译本延续用“主”(如英语:LORD)来翻译这个字。平时犹太人在说话中用「主」(音 Adonai)来代替。在书写中也极为谨慎,常常在字母间加上“-”或者改动字母。主后 70 年圣殿被毁,犹太祭司传统中断,四字神名的正确读法就渐渐失传。 中世纪时犹太学者为希伯来语的4字神名标上母音“主”“adonai”的符号,主后 11 世纪的犹太马所拉文本将「 Adonai」的元音符号标注在「YHWH」上, 变成「 YaHoWaH」。虽然如此,犹太人仍然认为神的名太神圣,人不应轻易说出口,所以在犹太会堂礼仪当中不说神的名字,只以“Adonai”(意为“我的主”)来称呼神。 文艺复兴时代,欧洲人将「YaHoWaH」的辅音、元音结合起来,读成了「耶和华 Yehowah」。近代圣经学者对照标示元音的古代希腊文的旧约译本,以及当时一些非犹太人对该词读音的描述,认为发音可能是「雅威 YaHWeH」, 意即『我是那我是』(I AM WHO I AM)。 根据圣经和合本和圣经综合解读编辑整理

好撒马利亚人的故事

在路加福音十章,当谈到律法中规定的爱邻如己时,有位律法师问主耶稣「谁是我的邻舍」。主耶稣对他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犹太人从耶路撒冷下耶利哥去,落在强盗手中。他们剥去他的衣裳,把他打个半死,就丢下他走了。偶然路过的祭司和利未人,都没有帮助他。惟有一个撒马利亚人行路来到那里,看见他就动了慈心,上前用油和酒倒在他的伤处,包裹好了,扶他骑上自己的牲口,带到店里去照应他。第二天拿出二钱银子来,交给店主,作为照顾伤者的费用。 这个故事的背景关联到犹太律法中关于洁净的规条:故事中这个人受伤很重已经是「半死」,若不摸他,可能无法确定他究竟死了没有;但如果摸他,而这个人已经死了,祭司和利未人在礼仪上就不洁净(利21:1)。在两难之间,礼仪的洁净赢得胜利,祭司和利未人刻意避免任何接触的可能性,「就从那边过去了」,当那人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弃他于不顾。而「撒马利亚人」在犹太人的心目中无论在血统和信仰上都不纯正,根本不会被纳入他们的「邻舍」之列,反而是宿敌(路九52-54),在犹太观念中是最不可能来帮助犹太人的。这个路过的撒马利亚人反而竭尽所能地去帮助受伤犹太人:上前用油和酒倒在他的伤处,包裹好了,扶他骑上自己的牲口,带到店里去照应他。并且留给店家「二钱银子」作为雇价继续照顾这位受伤的犹太人。二钱银子是当时一个普通工人两天的工资(太20:2),当时够买24天的粮食。这位撒马利亚人所做的远远超过了他该做的,而是做了他所能做的一切。 这位律法师问「谁是我的邻舍」(路十29),但主耶稣却要他思想「我怎样去做别人的邻舍」。祭司和利未人一丝不苟地保守律法所要求的洁净,却违反了「爱人如己」(利19:18);反而是他们认为不守律法的撒马利亚人,所做的更加符合神的心意。从神而来的爱和怜悯才是律法的精髓。只有在基督的生命里,人才能「尽心、尽性、尽意、尽力」地去爱神,也才能爱人如己。 根据圣经和合本和圣经综合解读编辑整理

西罗亚池

西罗亚池(希伯來語:בריכת השילוח‬‎, 奉差遣) 意思是”池水是从城外被差送至此处” 。西罗亚池是耶路撒冷大卫城遗址的一个水池,位于耶路撒冷老城城墙外东南。池水源自于基训泉,经由两个高架渠输送水源。 圣经中多次提到西罗亚池。以赛亚书 8:6提到池水,而以赛亚书 22:9提到西罗亚隧道的建设。在约翰福音中,耶稣用唾液和着泥土治愈一个人生来瞎眼男子的地点也是西罗亚池。在耶稣之后,犹太人继续用这个池子净身,直到罗马人在公元七十年摧毁犹太圣殿,西罗亚池被覆盖。 今天,人们可以在耶路撒冷城的南面看到西罗亚水池的遗迹,耶路撒冷的考古学家在西罗亚水池的遗迹上,发现了几处带有台阶的水池、通往水池的一条小路,以及一条连接水池与水源的沟渠。同时,考古学家们还在水池附近发现了许多硬币,以及一些陶器和石器的碎片,这些新发现将有助于人们了解西罗亚水池在2000多年前的原貌,加深对圣经的了解。

公会

圣经中的公会即犹太公会,意思是“坐在一起”。主耶稣在世的时候,公会设于耶路撒冷,是犹太人的最高法庭,可以审理一切宗教及民事的诉讼,但没有判死刑的权限(该权限属于罗马总督)。犹太公会有会员71人,包括大祭司、祭司长、长老、文士、法利赛人和撒都该人的领袖等。一般议题只需要由23个成员组成的小会决定。只有在关系到国家大事(比如宣战)或者小会无法达成协议的事件才由所有71名成员参加的公会决定(参考巴比伦塔木德:犹太公会 2a)。如果公会中有人逝世,或者出于其它原因不能继续其会员工作,则招录新的成员。 犹太公会在四福音书中多次被提到。耶稣及门徒彼得、约翰、司提反、保罗等均受审于该会。耶稣被门徒加略人犹大出卖给公会,公会为此给了犹大30块银子。由于他们无法证明耶稣犯了死罪公会就指责祂犯了亵渎罪(按照犹太教律法这是一个死罪)。但因为公会没有判死刑的权利,耶稣就被带到罗马帝国驻犹太省的执政官本丢彼拉多前。本丢彼拉多不同意公会的决定,但是民众要求将耶稣钉死在十字架上。本丢彼拉多怕再次发生大规模暴乱 (先前已有多起反罗马暴动并受到了皇帝的警告)会令罗马皇帝罢免他,因此同意了民众的要求,判决将耶稣钉死在十字架上。 在主后70年罗马帝国攻陷耶路撒冷,第二圣殿被毁,犹太公会被解散(参考巴比伦塔木德:犹太公会13b-14a)。

伯大尼

「伯大尼」意思是「无花果之家,苦难之家」,是约旦河西一个小小的村庄,位于橄榄山之东南麓,离耶路撒冷东郊约六里之遥,在耶路撒冷通往耶利哥城的路上,四围是绿色的丘陵台地,和生趣盎然的橄榄树。前往耶路撒冷的客旅,常在此歇宿。主耶稣在受难周里,每天晚上都出城到伯大尼去住宿(可十一11,19;路21:37,22:39)。 主耶稣在耶路撒冷,屡遭犹太教首领弃绝;但是在伯大尼,却备受爱祂的人欢迎。在那里有清心爱主的马大、马利亚和拉撒路三姊弟一家人,主耶稣曾在此使拉撒路复活,并且医治了患麻风的西门,西门感激之余,在家中为主和他的门徒摆设筵席。爱主至深的马利亚,就是在此筵席中,抓住了千载难逢的机会,将至贵的真哪哒香膏,浇在主耶稣头上,成就了永远的美事(太26:6-7)。 虽然主耶稣在地上没有枕头的地方,并且到处有捉拿祂的声音,然而借着复活的生命,在伯大尼这名不见经传的小村落,祂得着了一个家,是祂可以坐席、安息、并满足的地方。因此,伯大尼这筵宴之家,乃为正常教会生活的小影,描述出教会的光景。 根据圣经和合本、圣光圣经地理网和圣经综合解读编辑整理

不饶恕人的恶仆

在马太福音18章,主耶稣给门徒们做了一个比喻,如何饶恕别人: 天国好像一个王要和他仆人算账。才开始算的时候,有人带了一个欠一千万银子的人来。因为他没有什么偿还之物,主人吩咐把他和他妻子儿女,并一切所有的都卖了偿还。那仆人就俯伏拜他,说:‘‘主啊,宽容我,将来我都要还清。’’「一千万银子」原文是「一万他连得」,「一万」是希腊数字中最大的数,「他连得」是当时最高的币值单位,每他连得银子相当于罗马六千个得拿利乌银币(Denarius),所以这人所欠总值是六千万银币。当时普通工人一天的工资为一个银币,这个仆人欠了一笔他自己根本无法偿还的巨款。王就动了慈心,把仆人释放了,并且免了他的债。 “那仆人出来,遇见他的一个同伴欠他十两银子,便揪着他,掐住他的喉咙,说:‘你把所欠的还我!’他的同伴就俯伏央求他,说:‘宽容我吧,将来我必还清。’他同伴向这个仆人的请求,和仆人向主人的请求一模一样,但是这个恶仆不肯,竟去把他同伴下在监里,等他还了所欠的债。「十两银子」原文是一百个得拿利乌银币。仆人自己欠主人的「六千万得拿利乌」是这个数目的60万倍。 众同伴看见他所做的事就甚忧愁,去把这事都告诉了主人。于是主人叫了他来,对他说:‘‘你这恶奴才!你央求我,我就把你所欠的都免了,你不应当怜恤你的同伴,像我怜恤你吗?’’主人就大怒,把他交给掌刑的,等他还清了所欠的债。你们各人若不从心里饶恕你的弟兄,我天父也要这样待你们了。”(参马太福音 18:23-35) 天国子民若不经历十字架,就不能真正认识神的恩典和权柄;就看不见自己对神的亏欠,只看见别人对自己的亏欠;我们若以公义的原则对待别人,主也要以公义的原则对待我们,直到我们满足了祂公义的要求。但我们是永远无法满足祂公义的要求的,所以我们应该谨记这位恶仆的比喻,赶快切实悔改,饶恕别人,心里不再计算弟兄从前的亏欠,否则永远不能免去神的惩罚。 根据圣经和合本和圣经综合解读编辑整理

《七十士译本》的影响

《七十士译本》很可能是圣经最重要的译本。它为新约的发展提供了急需的启示,影响巨大。在两约之间的时期,正如路加在《使徒行传》中所说的,逼迫使犹太人分散在“天下的各国”。犹太人说各种已知的语言,而许多人不懂得圣经中古老的希伯来语,但大家都懂希腊语。所以,《七十士译本》极大的满足了需要,为分散在世界各地的犹太人提供了摩西的书卷。在耶稣降生时代,犹太人会堂所用的圣经多数是《七十士译本》。对犹太人来说,把他们神圣的律法翻成希腊文,无论是捍卫他们的信仰,或是满足他们在敬拜和教育上的需要,都有着重大的意义。反过来,这个译本也成为介绍犹太人的历史和信仰的工具。 尽管如此,今天许多基督徒对此知之甚少。其实《七十士译本》是早期犹太人及基督徒写作的资源。译本中那些特别用来表达旧约圣经内容的希腊文词汇(或译词)影响深远,遍及日后许多希腊文著作,其中包括斐洛和约瑟夫的著作,以及其他有关犹太人之历史、解经、诗歌和护教等。其后,《七十士译本》被基督徒从犹太人手中接过来,成为教会的经典。它得到广泛的流传,比单单囿于犹太人圈子更具影响力。大部分新约作者引用《七十士译本》,不但大多从本书征引,甚至他们的作品──特别是福音书(尤其路加福音),也蕴含着许多《七十士译本》的语句。新约中引用旧约的地方,一共350次。新约的神学词汇,例如“律法”“公义”“怜悯”“真理”“赎罪”等等,都直接取自《七十士译本》,故必须按照它们在此译本中的用法来理解。 《七十士译本》的重要性再怎么强调也不为过。它为旧约和新约中重要的词语和神学概念提供了急需的启示。《七十士译本》是早期教父们的圣经,并因而有助他们解释了教会的教义。《七十士译本》是初期教会传福音的有力工具,它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耶稣和新约作者所生活的宗教和政治背景;它帮助学者确定哪些手稿最可靠,进而得到准确翻译,当教会需要把旧约圣经翻成其他语言时,多数是从《七十士译本》翻译过来,而不是直接由希伯来原文译出的。

教会的磐石

凯撒利亚腓立比遗址位于以色列北部黑门山麓「但」城附近,是约旦河的主要发源地。此地可能就是旧约的巴力迦得(书十一17),迦南人在此膜拜巴力,后来希腊人以他们的潘神Pan取代,改名Paneas。大希律之子分封王腓力装饰此城,称它「凯撒利亚腓立比」,既讨好罗马凯撒皇帝,也抬高自己,「腓立比」意即「腓力的」。今日此地称为Banias。此地原来偶像庙宇林立,现在只剩一片废墟。 上图从左到右依次是:大希律所建供奉罗马凯撒奥古斯都皇帝的大理石庙(后面是潘神洞),供奉希腊牧羊神潘Pan和宁芙众仙女Nymphs的广场,供奉希腊众神之王宙斯Zeus的大理石庙,供奉希腊涅墨西斯Nemesis复仇女神的神龛,献祭山羊的墓庙,潘神和群羊庙。岩壁上还刻了许多供奉其他偶像的神龛。主耶稣特意带领门徒从迦百农跋涉60多公里山路来到这里,为要在这偶像庙宇中间问众门徒:「你们说我是谁?」。西门·彼得回答说:『你是基督,是永生神的儿子。』主耶稣说「我还告诉你,你是彼得,我要把我的教会建造在这磐石上;阴间的权柄(权柄原文作门)不能胜过他。」(太十六15-16,18)。 「彼得」这个名字的意思是「石头」。当他承认主耶稣就是「永生神的儿子」就是旧约应许的「基督」以后,天国之王就启示了祂使天国显现的计划。主耶稣「特要借着死败坏那掌死权的魔鬼」,借着复活的生命建立祂的「教会」,然后使用长成基督身量的教会去对付「阴间的权柄」,把天国显明在地上,「将自己的百姓从罪恶里救出来」。教会的根基不是彼得这块「石头」,乃是「对基督正确的认识」这块大「磐石」。在四福音书中,只有马太两次提到「教会」(太16:18和18:17)。基督复活的生命扶持着教会,使教会经过两千年的风风雨雨还是不住地成长,印证了「阴间的权柄不能胜过他」。 根据圣经和合本和圣经综合解读编辑整理

en_USEngli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