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各书》背景

《雅各书》与《希伯来书》、《彼得前、后书》、《约翰壹、贰、叁书》、《犹大书》被称为「一般书信 General Epistles」或「大公书信 Catholic Epistles」,因为这些书信都没有写明特地的收信人。《雅各书》最初的读者可能是散居在罗马帝国各地的犹太信徒。主前722年左右,北国以色列被亚述掳去(王下十七23);主前586年左右,南国犹大被掳到巴比伦(王下二十五21);主前63年,又有一批犹太人被罗马将军庞贝掳到罗马为奴;而更多的犹太人则是为寻求更好的生活而自愿离乡背井,定居于叙利亚(如安提阿、大马士革)、埃及(如亚历山大)、小亚细亚和地中海沿岸的各大城巿。因此,当时犹太人遍布罗马帝国,古希腊史学家、地理学家斯特拉波(Strabo,主前64–23年)记载:「在整个世界里,很难找到一个城市没有犹太人居住,或不受其控制的。」犹太史学家约瑟夫(Flavius Josephus,主后37-100年)则记载:「没有一个希腊外邦城市或部落,是不受犹太律法及风俗所深深影响的。」借着神这样奇妙的安排,福音通过「散住十二支派之人」,很快传遍了罗马帝国。

本信作者「雅各」最有可能是主耶稣的肉身兄弟雅各,他是早期教会倍受敬重的知名人物,在犹太信徒当中被尊为耶路撒冷教会的第一位「监督」。雅各在犹太信徒的「母会」耶路撒冷教会中的领袖地位,使他具备足够的权威劝勉「散住十二个支派的人」(雅一1节)。大约主后62年,罗马巡抚非斯都去世,大祭司亚拿努斯二世(Ananus II )乘机将雅各等人处死。由于群众的抗议声浪太大,新的巡抚阿比那斯 ( Albinus ) 到任后,便因此废去亚拿努斯的大祭司职分。

本信中系统的神学教导比较少,表明写作日期很早。信中的犹太气氛非常浓,表明教会还没有大量接纳外邦人:旧约及犹太人的传统智慧屡次被述及;书信的风格犹如格言集,引用了许多旧约的箴言,在新约书信中引用登山宝训(太五至七章)最多,被称为新约的箴言;教会聚会的地方被称作「会堂」(雅二2);教会组织简单,只提到长老(雅五14)和教师(雅三1);犹太人的中心信条「神只有一位」特别被提及(雅二19)。本信也没有提到犹太人与外邦人在礼仪律法方面的争论,所以可能是在主后49年雅各主持耶路撒冷会议之前写的(徒十五13),可能是新约圣经最早写成的一卷。

主后46年左右犹大地区发生饥荒(徒十一28),逐渐变成愈演愈烈的社会、政治、宗教动乱,造成主后66-70年的犹太战争。主后66-70年和主后132-135年之间的犹太人起义,导致犹太地犹太教会的灭亡,可能因此导致《雅各书》的传阅缓慢,直到第四世纪末期才被罗马帝国东、西方的教会同时接受为正典。

宗教改革时期,马丁·路德对本信作者的使徒身份起疑,认为《雅各书》对新约其他部分对「因信称义」的看法不同,「撕裂了圣经,与保罗及所有圣经对立」。但很少其他宗教改革家认同马丁·路德的看法。事实上,本信关于「因行为称义」(雅二14-26)的教导与保罗「因信称义」(加三8、24)的教导相辅相成:一个是强调得救以后的行为,另一个是强调得救以前的信心;一个是说真信心必然会带出行为,另一个是说没有信心的行为不能使人得救。保罗强调「因信称义」,但这信心是「使人生发仁爱的信心」(加五6),和雅各的教导完全一致。

请关注我们公号👆
This image has an empty alt attribute; its file name is %E6%96%B0%E5%AA%92%E4%BD%93%E5%BE%AE%E4%BF%A1%E4%BA%8C%E7%BB%B4%E7%A0%81-e1666019940753.jpg
请添加新媒体小组微信
防失联,我们一起交流👆
en_USEngli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