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恕《渴慕神》第五章神的無所不在
“我往哪里去躲避祢的灵?我往哪里逃避祢的面?(诗139:7) 在基督教的教义中,有某些真理,在某些时候是隐藏起来,好象成为一种想象而不是确说,但却与整个真理是不分开的,正如一幅已完成的图画中,那些基本颜色是不可分开的一样。这种真理就是神无所不在。 神住在祂所创造的宇宙中,而且在祂所造之物中的任何地方。古时先知和使徒都是大胆地如此教导人,而一般的基督教神学,承认此种说法,不过这只是在书籍中如此说,而在每一个信徒的心中,为着某种原因,还没有使这种道理深入地成为他信仰的一部分。基督教的教师们,躲开这个丰富的道理,而且即使提到的话,也只是轻轻一说,使人觉得它并没有什么重大意义。我猜想他们所以如此,乃是因为恐怕受人抨击,说他们是泛神论者,但是,关于神无所不在的教理,实在不是一种泛神论。 泛神的错误非常明显,不足以欺骗人,它把神看作一切受造之物的总和。「自然」和「神」同为一体,所以不论何人,摸到一片树叶或一块石头,就是摸着了神,这就很自然地把那位永不朽坏的神的尊荣降低了,并且企图把一切东西都当作神,把真正神性,从这个世界完全排斥出去。有神论是说神住在祂所创造的世界中,祂和世界之间,有一条永远无法通过的鸿沟,祂和祂的手所造成的工程,无论多么一致,那些工程必须是在祂以外的东西,而神自己必须是在一切所造之物之先,并且不附属于所造之物。虽然祂内在于所造的万物中,然而祂是超越在这一切之上的神。 那么,在基督徒的经验中,神的内在性是什么意思呢?简单地说,就是「神在这里」,无论我们在哪里,也可以说:「神在这里。」没有一个地方(不可能有任何一个地方),没有神在那里。一千万个有才能的人,尽其所能分散到不同的地点,尽可能距离到不可想象的遥远,每一个人仍然能够同样真实地说:「神在这里。」没有任何一点的位置,会比其他一点的位置与神更接近。任何一个地方与神距离,和任何其他一个地方与神的距离是一样的;没有一个人在距离上,会比别人离神更远或更近。 这些都是基督徒所相信的真理。只是这个真理还需要我们多加思想,并且多多祷告,使之能在我们里面发出亮光。「起初神」这句话,不是说到物质,因为物质是不会自己发生的。在物质以先必有一个先存的因,而神就是那个因。这句话也不是说到定律,因为定律只是一切受造之物所服从的原则;原则需要一位设计者,而那个设计者就是神。这句话也不是说到思想,因为思想的背后还需要一位创造者。「起初神……」祂是物质、思想和定律的「无因之因」。我们一切必须从祂作开始。 亚当在犯罪之后,便在恐惧之中,妄图做一件不可能的事情,就是躲避耶和华的面。大卫也必定有此狂想,要躲避神,他在诗篇中曾有这样的话:「我往哪里去躲避你的灵?我往哪里躲避你的面?」(诗139:7) 接着他在这首极美的诗中,颂扬神无所不在的荣耀。「我若升到天上,你在那里;我若在阴间下榻,你也在那里。我若展开清晨的翅膀,飞到海极居住,就是在那里,你的手必引导我,你的右手也必扶持我。」(诗139:8-10) 他又知道神的存在和神的看见是同样的事。神的看见是在他出生之前就已经有了,要察看他一生要怎样发展。所罗门如此说:「神果真住在地上么?看哪,天和天上的天,尚且不足你居住的。何况我所建的这殿呢?」(王上82:7)保罗对雅典人说:「祂离我们各人不远,我们生活、动作、存留,都在乎祂。」(徒17:27-28) 既然每一处空间都有神存在,我们就不能找到一个没有神的地方。为什么神的存在不被普世称颂呢?先祖雅各在荒漠旷野中,答复了这个问题。他看见了神的异象,就惊异地呼叫说:「耶和华真在这里,我竟不知道。」(创28:16) 雅各在此之前,从没有一秒钟脱离了充满万有神的范围,但是他竟不知道。这就是他的苦恼,也是我们的苦恼。人们竟不知道神就在这里,如果知道的话,情形是多么两样啊! 神的存在和神的显现并不是一回事。神的存在,是在我们完全不注意的时候;神的显现,却必须待我们注意到他的存在才觉察到。在我们这一方面,必须顺服神的灵,因为祂的工作是把父和子显示给我们。若是我们有欢喜顺服神的心与神联合,祂就向我们显现,而这种显现,就形成那些有名无实的基督徒,和那些与神亲近、有神荣耀光辉的基督徒的生活上,形成了差别。 每一个地方每刻都有神的存在,而且祂不断地找机会向人显现。对于每个人,祂的显现不只叫人明白祂的自有,也叫人明白祂是什么。祂向摩西显现;「耶和华在云中降临,和摩西一同站在那里,宣告耶和华的名。」(出34:5) 祂不但在口头上宣告祂的神性,更是把自己显示给摩西看,以致摩西的脸皮发出超出自然的亮光。如果我们相信神的自我显现是真实的,那将是一件大事情,因为神不但对人有许多应许,而且所有的应许都要成就。 我们对于神的追求不会落空,乃是因为祂永远在找寻机会向我们显示祂自己。神向一个人显现,并不是好象从很远的地方来到,向人的灵魂作一次重要而短暂的访问,如果这样想的话,就是完全错了。神与人的心灵亲近,或人的心灵与神亲近,并不是指空间而言。这里面并不含有自然界距离的概念,因为这不是距离的问题,乃是经验的问题。 我们和神距离的远近,其实应该可以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来说明。一个人会说:「我觉得我的儿子越长大,就越和我接近。」其实他的儿子有生以来,就在他的身边,从来没有一天离开家庭。那么这父亲的话究竟是什么意思呢?很明显地,他所说的是指经验而言。他的意思是说,孩子因为对于他有更深的了解,和他更加亲密,两人之间,思想和感觉上的隔膜逐渐消失,父亲和儿子在心灵和思想上,形成更密切的联合。 所以当我们歌唱说「引我亲近,亲近我的恩主」,我们所想的,并不是地方上的接近,乃是关系上的接近。我们所祷告祈求的,是更多的自觉,对于神的存在有更完全的经验。我们不必通过空间,向看不见的神呼喊,祂与我们比我们与自己的灵魂更接近,比与我们最亲密的思想更贴近。 为什么有的人用一种方法「寻找神」,而其他的人又不如此呢?为什么神向有些人显现,而让其他多数的人,停留在不完全的基督徒生活经验中糊涂摸索呢?无疑的,神向所有的人所定的旨意是一样的。在神的家中,他没有特别宠爱的人。过去他曾经为自己儿女们所做的,他现在也要为一切的儿子做。所不同的,不在于神,乃在于我们。 我们随便举出一些伟大圣人,他们和生活和见证,为众人所共知的。我们随便提一提圣经中的人物,或在圣经成典以后的著名圣徒,你会立刻想到那些圣徒彼此很不相同,有时他们之间的不同,会形成尖锐的对比。例如说摩西和以赛亚是多么的不同;以利沙和大卫是多么的不相同;又如约翰和保罗;圣法兰西斯和路德;芬尼和多玛肯培,他们之间各自又是多么的不同。那些不同点就如他们的种族、国籍、教育、习惯,以及个性,那么繁多。然而他们一生都走在一条属灵生活的大道上,远胜于有一般生活方式的人。 他们之间的不同只是偶然的,且在神的眼中看为是不关重要的;他们必须在某种最重要的关系上彼此是相同的,这到底是什么呢? 我大胆说,他们所共有的一种特性,就是「属灵的感受性」。在他们里面有个地方向着天是敞开的,有个东西催迫他们趋向神。不用作任何深奥的说明,我只要简单地说,他们是有着一种属灵的醒觉性,而且他们一直在培养这个东西,直到它在他们生活中成为最重要的东西。他们和普通人所不同的,就是当他觉得里面有渴慕的时候,他们就有所行动。他们养成毕生在心灵中对于神有反应的习惯。他们没有违背天上的异象,如同大卫很简捷地向神说:「祢说,你们当寻求我的面;那时我心向祢说,耶和华阿,祢的面我正要寻求。」(诗27:8) 各人生命中一切的长处都是出于神。「属灵感受性」的背后,乃是神。神的至高主权就在这里显明,即使是那些对这道理没有在神学上加以研究的人,也察觉到有神的主权。敬虔的安其禄在他的短诗中,也承认这个事实: 我的无援的心是干涸贫瘠的土天然本质不得种以饱人一切美善敬虔之果 惟靠祢作子粒祢话出之处生机随现祢若不指示祢真实的道路 无人寻得着父啊!祢定要指引 这些话可以见证一个伟大圣徒深刻和严肃的生命是怎样的。 承认神在我们里面作工固然重要,但是我却要提醒大家,对这个观念若先存太大的成见,定会领人到毫无生气的死路上去。神不一定要我们明白关于拣选、预定、以及神的主权这一类奥秘的事,对于这些真理,最好的处理方法就是举起我们的眼目,以最恭敬的态度向神说:”神啊,是的,祢知道。”这些事物都是属于神无所不知的奥秘世界的,仔细研究下去,可能成为神学家,却永远不会成为圣者。 属灵的「感受」并不是简单,而相当的复杂的,是由于灵魂深处几种不同性质的东西结合而成的;它有亲切的作用,有倾向、有交感,而且有渴慕的欲望。因此我们可以培植它,它也能有不同程度的表现,全看我们个人的情况而定。如多有操练就会使它增长,若是疏忽了就会把它摧毁。这自然是出于神的一种恩赐,但是人若要实际得到这种恩赐的益处,就必须如同其他的恩赐那样,凭信心接受,并且注意培养它。 现代的福音派一种极可怕的堕落,就是忽视这方面的工作。古时圣徒珍视培养灵性和操练敬虔,在今天整个基督教的生活中,这些都没有地位,一切都显得太迟慢,太平淡,我们现在都盼望有奇特、动人、快速,而有戏剧性的动作。这世代用急促和机械的方法产生出来的基督徒,总是太性急,对于较迟慢和不太直接去达到目标的追求方法,会觉得不耐烦。我们一直是用机械的方法去促进与神的关系。我们读读圣经,作短短的祷告,就匆忙而去。我们到别处参加布道会,或去听一些在远方宣教归来的人,讲富有刺激性的故事,为了补救内心深处属灵生活的破产。 这种属灵生活的悲惨结果,到处可以看见。浮浅的生活,空洞的宗教哲学,用娱乐大众的手法举办传福音聚会,注重人的荣耀,信赖外表的宗教活动,组织有名无实的宗教团契,应用商人的手法,把人的作为当作圣灵的能力。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属灵恶疾的病症,终至形成灵性生活中一种严重痼疾。 这一种严重的属灵病症形成的原因,不能叫哪一个单独的个人负其责任,但是也没有哪一个人可以完全推卸责任。我们每一个人,直接和间接地对这种可悲的结果都有一分责任。我们的眼太瞎,以致看不清楚;我们太胆怯,以致不敢讲话;我们自满自足,以致一般人所认为已经满意的我们便领受,也不希望再求更多更好的供应,说得更清楚一点,就是我们只接受别人的概念、摹仿别人的生活,把别人的经验当作自己的模范,我们没有自己的体验,于是整个时代的属灵空气日趋下流。现在我们到了一个又荒凉,又枯干,又低沉的地步,更可怕的,就是我们把圣经硬和我们空洞的生活经验连成一起,于是把这种可怜的光景,就当作神所赐福的青草地。 我们要脱离这个时代的捆绑,回到圣经的道路去;如果有坚强的决心,与够大的勇气,这不是不可能的事。以前的圣徒都是如此。历史记载了多次伟大的复原运动,由圣法兰西斯、马丁路德、弗克斯这些人起来领导的,不幸在今天,好象还没有路德和弗克斯这一类的人兴起来。是否在基督再来之前,还有另外一个复原运动兴起,基督徒对这问题的见解不会完全一样,不过对于今天的我们,似乎还不是最重要的事。 我不想知道,神凭着祂那统管万有的权柄,要在这世界上兴起什么事,但是神要怎样对待寻求他面的儿女,这是我所知道,也能够告诉人的事。任何人只以诚实的心灵归向神,只要开始操练敬虔的生活,只要借著信靠,顺服和谦卑的态度,发展这种属灵感受性,他所得到的,必定超过他在贫乏软弱中,所盼望得到的福分与喜乐。任何人只要悔改,诚实归向神,就会冲破他被拘限于其中的模式,进入圣经中,找到他所需要的属灵真理,他会因他所得着的感到莫大的喜乐。 我们再说:神的存在乃是一个事实,整个宇宙因祂的生命而活着。这一位神不是生疏的,或外来的神,乃是我们救主耶稣基督所爱的父亲,而主耶稣基督的爱在这二千年来遮盖着人类的罪。我们的主常叫我们注意祂,祂自己向我们显现,祂常愿意与我们有交通。如果我们肯对祂的感动有反应的话,在我们里面就有一种能力,使我们认识祂。(这在我们就叫做寻求神!)我们属灵的感受性可以籍著信心、爱心和行道,使我们对于祂的认识渐渐增多。 祷告:父神啊!我的心被看得见的世界占据得太多了,我要向祢悔改这罪。这世界与我的关系太深了,使我竟不知道祢就在我面前;我看不见祢的存在。求祢明亮我的眼目,使我能看见祢就在我里面,在我的身旁,奉基督的名祈求,阿们。
人如何重生
Being born again can also be translated as “receiving new life from God.” The Bible teaches that human life, passed down from our ancestor Adam, is sinful and mortal. To inherit eternal, immortal life, a person must receive God’s new life—they must be born again. Anyone who receives the truth and is united with Jesus […]
伯利恆
Micah 5:2 says, “But you, Bethlehem Ephrathah, though you are small among the clans of Judah, out of you will come for me one who will be ruler over Israel, whose origins are from of old, from ancient times.” Bethlehem is located about 9 kilometers south of Jerusalem. It was King David’s hometown (1 Samuel […]
酵
In the Bible, leaven is often used to represent things that are bad or unrighteous. Just like the Chinese proverb “do not fail to do good because it is small, and do not do evil because it is small,” the saying that “a little leaven leavens the whole lump” (Galatians 5:9) was a common proverb […]
凱撒奧古斯都時的人口普查
In Luke 2:1-2, “In those days Caesar Augustus issued a decree that a census should be taken of the entire Roman world. This was the first census that took place while Quirinius was governor of Syria.” Caesar Augustus was the first emperor of Rome, ruling the Roman Empire from 30 BC to 14 AD. To […]
淺談對罪的認識
In Chinese, “sin” typically refers to a criminal act. However, the Hebrew and Greek words translated as “sin” in the Bible originally mean “to miss the mark” or “to fall short of the standard.” A person falls short of God’s standard, and this is what the Bible calls sin. The essence of sin is lawlessness, […]
尊主爲大的童女馬利亞
In God’s eternal plan, even after humanity was deceived by the devil and fell, God still sought a way to save them. He chose Abraham from all nations, and the Israelites became His chosen people. However, due to their idolatry and sin, they were conquered and taken into exile. After the Israelites repented, God allowed […]
《約翰福音》背景與特點
Early church fathers all pointed out that the Gospel of John was written by the Apostle John in Ephesus late in his life, as a supplement to the other three Gospels. It was likely composed in the 80s or 90s AD. At that time, many Jewish Christians living in the Gentile world were facing challenges […]
《路加福音》背景和作者
The Gospel of Luke provides a detailed historical account of Jesus’ birth, ministry, passion, resurrection, and ascension. Of the four Gospels, it offers the most detailed description of Jesus’ birth and childhood. It is remarkably accurate in many of its details and includes at least six miracles and over twelve parables not mentioned in the […]
示馬
Shema (שְׁמַע) is a Hebrew word meaning “Hear!” It appears in Deuteronomy 6, and its meaning is encompassed in the entire passage from verses 4-9: “Hear, O Israel: The LORD our God, the LORD is one. You shall love the LORD your God with all your heart and with all your soul and with al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