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恕《义人之根》二十二、狭窄的心胸
历代以来,奥古斯丁一直被誉为伟大的基督徒,不过,对此显然他本人并没有想到。他在那本灵修名著《忏悔录》里面,一开始就这样写:“我的心灵容量狭小,求神将它扩宽,使神可以进来。”我们可以从这肺腑之言,领会到他之所以伟大的秘诀。 在奥古斯丁心目中看来,神是如此浩大,使他自觉渺小得不能容纳神,这个受限制的感受令他情不自禁地说以上的话。 这种心情,与今日我们到处所见那种自满的精神多么不同!今天大多数基督徒最大的心愿似乎只是得救,他们以为这就是最大的抱负。他们始于此,亦终于此。他们围绕着这个主题,建造他们狭窄的殿宇,然后在其中唱庆贺诗,愉快地献上感谢。 宇宙间最宽广的东西并不是空间,乃是人心可能承受的容量。人既是按着神的形象被造,其心灵几乎能毫无限制地向各方面伸展。然而,世界上最悲惨的事却是我们容让我们的心萎缩,直至除了自己,便不能容纳其他事情。 基督徒对所有人都应当有宽宏的心胸,心胸狭窄会对他们造成难以想象的灾祸。基督徒要追求广宽的胸襟,直至其外表与内心广宽的胸襟完全吻合。外表宽宏而内心狭隘,即假冒为善;谦逊朴实的外表加上宽广的胸襟,最能讨神喜悦。 一种对基督徒一针见血的批评,就是指出他们心胸狭窄。也许这种指摘并不完全正确,但足以叫人认真去反省和祷告。对神敬虔,自然会像神,而像神则必然会豁达宽宏。情感上的牵制使我们不像神,我们最勇敢的做法是承认这一点,在世人锐利的目光下为自己的缺点辩护,是没有用的,我们应当面对批评,彻底改过。 保罗是一个心胸广阔的平凡人,他那豁达的胸怀常被门徒狭窄的心胸所刺伤,其中以哥林多信徒为甚。看见他们内心的狭窄,保罗非常伤痛,他终于在爱愤交集下喊道:“哥林多人哪,我们向你们口是张开的,心是宽宏的。你们狭窄,原不在乎我们,是在乎自己的心肠狭窄。你们也要照样用宽宏的心报答我,我这话正像对自己的孩子说的。”(林后6:11-12)。 假如有人想知道怎样能扩宽自己的心胸,我们会立刻告诉他们,靠自己是办不到的。保罗不是说:“你们自己要使心胸宽宏起来。”因为他们根本办不到。只有神才能在人心中做工。只要我们将心降服在神面前,放手让神做工,就必看见神奇妙的作为,把我们的心胸扩宽。 宽宏的生活有一个特征,就是本身对这种态度毫不自觉,只是静静滋长。心胸最宽宏的人会这样向神祷告:“我的心胸狭窄,求祢将它扩宽”。
高台馬薩達
[Psalm 18:2-3] “The LORD is my rock and my fortress and my deliverer, my God, my rock, in whom I take refuge, my shield, and the horn of my salvation, my stronghold. I call upon the LORD, who is worthy to be praised, and I am saved from my enemies.” Masada (Hebrew: מצדה), literally meaning […]
吻腳禮
In the ancient Middle East, the conquered would kiss the feet of their conquerors to express submission. “Foot-kissing” and “licking the dust off feet” were often part of a prostration ritual: “humbly bending the knee” or “kneeling before the ruler.” This custom originated from Eastern nations. Ancient Egyptians would prostrate themselves on the ground before […]
陶恕《义人之根》二十一、从果子知道树
基督徒的属灵生命不会因为突然努力一番就能超越了本来的程度。 我在日光之下,看见一些传道人整日喋喋不休地说无意义的话,徘徊在今世的逸乐中。直至晚上,因为他要讲道,他便会在聚会前最后一分钟拼命祷告,期望一登讲台,即有先知的灵降临。他用种种方法使自己的情绪高涨,以为这样就能够更自由地传讲信息。其实这种做法不过是自欺。他整天或整个星期是一个怎样的人,当他打开圣经传讲信息的时候,也就是那么一个人,决不会在讲台上突然属灵起来。水位永远不会高过本身的水平线。 荆棘里不会摘到葡萄,蒺藜里不会摘到无花果;树如何,果子也必如何;什么生命结出什么果子,一个人对什么事情有兴趣,和他专注什么事情,决定了他要成为一个怎样的人。这一种无名的律,决定一个人成为某一类型的人,结出某一类型的果子。 若我们要实实在在地过基督徒生活,就不可轻看“吸引”的魔力,这吸引是指某人某事对我们所产生的吸引力,人的心非常敏锐,能够跟遥不可及的对象保持心灵相通,正如指南针对北方磁极十分敏感,留意那些我们从工作或上学的压力中解脱出来之余,仍念念不忘的事情,就可以找到我们所爱和关注的是什么,当我们静下来可以胡思乱想的时候,我们想的是什么?有什么令我们一想起来就心里畅快呢?我们闲余时喜欢做什么?我们的想象经常徘徊在什么事情上呢? 只要我们诚实地回答以上的问题,就会知道自己是哪一类人。当我们晓得自己是哪一类人之后,就不难知道自己会结出什么果子。 传道人常常说一句话,教会会友的真面目在星期一才会表现出来,星期日是看不出的,这样说一点也不渲染,真盼望我们不但这样劝告人,自己更要紧紧记住,整个星期都要像星期天那样,在真诚神圣的气氛中度过。 圣经记载摩西“进到耶和华面前与祂说话……,及至出来的时候,便将耶和华所吩咐的告诉以色列人”(出34:34)。这是圣经明确的准则,离了这个准则便是自取灭亡,使人受到永恒的损失,人若没有先花时间在神面前,就没有资格走在人面前,人若没有先在神面前为别人祷告,就没有资格在人面前提到神,神的先知在隐密处祷告的时间,应该多过他向会众讲道的时间。 我们既不敢轻视“吸引”在心中的力量,就更不敢忽略属灵心境的重要性,心境是精神的天气,也是内心气候的表现,这气候必须有助于属灵恩典的长进,不然长进就不会出现。基督徒心里如果常常冰冷的,那他即使参加主日学、主日崇拜,也不能期望有属灵的果子结出。 一燕不成春,一曝不成夏。光在聚会前几分钟激动地祷告,不能使种子在土壤中发出嫩芽,开花吐蕊;田地必须长时间受阳光的照耀,才能有所出产;基督徒也必须先让自己投入祷告中,方能结出属灵的果子。田地已学会倚赖雨水和阳光,同样,基督徒也须与神同活,我们不能在短时间内,弥补长久以来对神和灵属事物的轻忽。 神的儿女是活在定律中,这些定律如同支配大自然的定律那样仁慈,那样严厉。恩典在这些定律中运作,永不会有抵触,我们所结的果实,必定与树木本身的类别一样;临急才做的祷告不能改变事实,我们要有圣洁的行为,就必须先做一个圣洁的人,愿神不断施恩,使我们成为一棵结好果子的树。
你是我的兒子
【诗二7】受膏者说:我要传圣旨。耶和华曾对我说:你是我的儿子,我今日生你。 诗篇2的作者是大卫。神接纳大卫和大卫的子孙为神的儿子(撒下七14;诗八十九26),有权承受神的产业。 古时犹太人在收养孩子作为产业继承人时,会在本地长老面前按手在孩子头上,对他说「你是我的儿子,我今日生你」,以确定合法的父子继承关系。主耶稣在受洗和登山变像时,神也用「这是我的爱子,我所喜悦的」(太三17;十七5)来宣告祂就是弥赛亚基督。新约引用本节来印证主耶稣基督的复活(徒十三33)、超越天使的权柄(来一5-6)以及大祭司的职位(来五5)。
《詩篇》歷史背景
In the Hebrew Bible, the Tanakh (תנ״ך), the Book of Psalms is the first book of the Writings section. The other two books in this section are Proverbs and Job. Psalms collects 150 prayers, many of which are works by King David. These prayers include heartfelt cries of sorrow and joy, as well as songs […]
陶恕《義人之根》二十、吞吃沃土的荒野
堕落世界的道德园地,并不是迈向敬虔,而是日趋不虔不敬。盼望每一个基督徒在悔改信主不久,都学习到这个功课。有时候我们会误以为,只要一次在祭坛献上祷告,就可以一劳永逸,得着内心的洁净,有能力过得胜的生活,历世历代有无数基督徒证明了这是多么错误的观念。 事实上,无论我们的属灵经历多丰富,都不能叫我们免除试探。那么究竟试探是什么?就是荒地渐渐吞噬我们那刚整理好的肥沃园地。洁净的心灵是魔鬼和这失丧的世界所恨恶的,他们全力以赴,要夺回失去的东西,企图吞灭人心里被圣灵清理过的每一处小地方,否则永不罢休。只有警醒和不住的祷告,才能保住神用恩典替我们赢取的洁净的心灵。 荒地到处吞噬园野的定律,在这个堕落的世界中普遍可见,甚至连宣教工场和不少受保护的地方也不能幸免。我们以为将福音从一地传到一地,就可以履行传福音的责任,并没有以圣经真理巩固栽培信徒。这是极错误的观念,这种观念影响为数不少的教会,以致很多热心传福音的,都采用一种“决志即了事”的布道方法遍传福音。 光是引领几个人信主,然后任由他们自行其是,不给予任何适当的栽培和带领,其愚蠢无知一如将初生羔羊放逐到荒野去,其荒唐可笑也如在森林中开辟一个园地,却任由狂野的自然界来料理一样。这完全是白费气力,徒劳无功。 若轻忽了荒野那吞吃沃土的贪馋,任何属灵方面的努力都徒然,羊羔必须小心牧养,否则必死无疑;园地必须耕垦栽培,否则定成荒地。属灵的成长更需要警醒和祷告,否则也会沦为仇敌的俘虏。
《聖卷》概論
The Tanakh (Hebrew: תנ״ך) is the authoritative version of the Hebrew Bible for Judaism and is its primary sacred text. Later, Christianity referred to it as the “Hebrew Bible” or the “Old Testament.” The Hebrew “Writings” (or “Holy Writings”), literally meaning “writings” or “compositions,” constitute the third section of the Hebrew Bible. The Writings contain […]
基督裡的真自由
圣经中提到的”基督里的自由“是什么都可以做的,随心所欲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吗? 每个人都追求自由。尤其是在西方,自由是最高的美德。但是的”基督里的自由“与政治, 经济或者人身的自由不一样。事实上,历史上一些受压迫最严厉的人在基督里有完全的自由。圣经告诉我们,作为受造物,没有人是自由的。在罗马书6中,保罗解释说,我们都是奴仆。我们要么是罪的奴仆,要么是义的奴仆。罪的奴仆以至于死,义的奴仆以至于成圣。罪的奴仆不能从罪中解脱出来,主耶稣用十字架的宝血赎买了我们。我们不是被主雇佣的;我们属于祂(罗马书8:9),我们通过十字架从罪的刑罚和束缚中解脱出来,我们就变成了基督的奴仆,救主的财产。主耶稣说:”天父的儿子若叫你们自由,你们就真自由了“(约翰福音8:36)。现在基督徒可以真正地和保罗一起说,”因为赐生命圣灵的律,在基督耶稣里释放了我,使我脱离罪和死的律了。“(罗马书8:2)。基督里的真自由并不是使我们随心所欲,不是满足自己的肉体或私欲,而是与神和好,为神而活。在灵里经历从主来的完全的和平与喜乐,才是基督真自由的产物。 我们已经被神的儿子从罪中释放出来,基督徒的生命是向自己死,并以新生的样式从死里复活(罗马书6:4)。当我们的肉体沉溺于罪恶中时,我们本质上是拖着一具尸体,充满腐烂和死亡,能够完全埋葬它的唯一方法是藉着圣灵的能力,圣灵是力量的唯一来源。我们不断地以神的话语喂养自己来强化新的本性,通过祷告,我们获得了所需要的力量,以逃避渴望回归旧罪。 “不要容罪在你们必死的身上作王,使你们顺从身子的私欲“(罗马书6:12)。现在我们知道了真理,作为基督的奴仆,我们所拥有的才是唯一真正的自由。
陶恕《義人之根》十九、徒具形式
无论是圣餐、崇拜、布道会、祷告会或其他任何基督徒聚会,注意力应永远贯注于基督。“无论在哪里,有两三个人奉我的名聚会,那里就有我在他们中间。”(太18:20)主耶稣说这些话,为基督徒的聚会定下了模范。按照新约的记载,五旬节以后,基督徒聚会最显著的特色,就是信徒都全神贯注于复活主的身上。 使徒行传是一本记述布道和宣教事工的书,文中无处不见神的同在,当时信徒也时刻不忘神的同在。门徒从不玩把戏以招来群众,他们专心仰赖圣灵的能力,所作一切都连于基督,乐于与祂共享得失。对他们来说,耶稣就是一切,一切事情都必须以耶稣为依据。祂是阿拉法,也是俄梅戛;祂是始,也是终,昔日和今天都是如此。 在早期信徒的心中,基督就是一切,基督不但支配了他们的行为,更支配了他们的内心。他们的心境、举动、期望,都是出自一颗赤诚的信心,他们认定耶稣就在他们中间,祂是创造主、教会的元首和大祭司。 我坦白承认,一个基督徒的聚会不可能没有程序。聚会要秩序井然,秩序是少不了的。我们在这里着眼的是,现今节目程序已取代了神的同在,取代荣耀之主的位置,成为吸引人的焦点,因此每一个地方最受欢迎的教会往往是提供最有趣味节目的教会;也就是说,这些教会可让会众享受最好和最多的特别节目。 如果每一个人都在聚会中培养出与主同在的意识,对教会实在大有益处。只要我们以基督为至高不变的敬拜对象,节目程序的编排即可帮助我们有秩序地敬拜神;否则,恐怕我们会本末倒置,让程序把真光完全遮蔽了。没有教会能承受这样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