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恕《受教的心》五、教會的重要
在这世代里,教会是神的旨意最高的启示,教会也是主用自己的血买来的。按圣经所说,任何有效的宗教活动,都必须是依属教会的。让我再说得清楚一点:任何侍奉,若要得神悦纳,就必须以教会为中心,以她为出发点。管它是圣经班、派发福音单张小组、商界基督徒委员会、神学院,或任何从事各种宗教活动的独立团体,都该检讨一下,因为脱离教会,或在教会以外举办的任何宗教活动,都不会有真正的属灵意义。 根据圣经所载,教会是神借圣灵居住的地方,因此教会非常重要。教会绝非普通社团。就如家庭、国家或学校之类;教会是各式各样组织中首要的,因为只有教会才源于天上。 专爱问难的人,也许会问:上文所指的,究竟是哪一间教会?他也许还会提醒我们,教会四分五裂,就算其中有真正的教会存在,也没有人能指出来。对这些冷嘲热讽,我们大可不必理会。我们身在教会内,自然比教会外的人更明了她的缺点;但无论在哪里,只要教会在这黑暗、不信的世代中,发挥她的功效,我们就始终深信她的重要。 只要是信主得救的人,在圣灵里敬拜神,又愿意离弃世界和属肉体的事情的,即使为数不多,但一经圣灵招聚在一起,就成为教会。教会内的信徒,可能散居世界各地,面对不同的环境和生活,但只要是教会真正的一分子,他里面自然会有一种渴想归家的本能,就如羊对羊圈和牧羊人所生出的渴慕一样。一有机会,真正的基督徒就会聚在一起,安排聚会,一起祷告,一起敬拜,一起研读圣经,以他们所领受的方式擘饼纪念主,并且竭力将福音传给沉沦的世人。 这些基督徒群体,正是基督身体的细胞;每一群都是真正的教会,也是普世教会的一部分。圣灵就住在这些细胞组织里,又借着他们在地上做祂的工。谁人轻视这些地方教会,就是轻视基督的身体。 教会始终是不容忽视的。“阴间的权柄,不能胜过他。”(太十六18)
所羅門斷案
大卫去世前,立儿子所罗门接续他作王。所罗门做了一个梦,上帝问他想求什么。所罗门求上帝给他智慧和知识,好为国民秉公断案,行事明智。耶和华十分喜悦,就使所罗门心里有智慧,能明察秋毫。耶和华也保证,如果他始终如一地服从上帝,就会享有财富、荣耀、长寿。 有一次,两个妓女为了一个男婴而吵起来。一天夜里,一名妓女发现她压死了自己的孩子,痛苦和嫉妒下,将死了的孩子和另一妓女的孩子交换。次日清晨,那名妓女很快发现怀中死婴并非自己的儿子,而是另一个妓女的。两人都说自己是孩子的母亲。所罗门王见两人争执不下,吩咐拿刀来,同时宣布最公平的解决方案:将活着的孩子劈为两半,两个母亲各得一半。一个妓女同意,但另一个妓女随即恳求所罗门把孩子给对方。于是所罗门清楚看出,这个慈悲的妓女才是孩子的真正母亲,就把孩子交给她。不久,这个判决传遍整个以色列,人人都知道所罗门心里有上帝的智慧。 这个案件没有证人,很难按照正常的司法程序处理。因此,各级的审判官都觉得很棘手,所以才呈到所罗门面前。本来这个案子可以交给大祭司(申十七8-12),用乌陵土明来解决。但从所罗门时代开始,圣经中就不再有使用乌陵土明的记载。而且摩西律法明确规定:「以色列的女子中不可有妓女」(申二十三17;利十九29),但现在竟然「有两个妓女来,站在王面前」。作者用巧妙的先知笔法,让我们能管窥当时百姓的属灵光景。虽然所罗门时期以色列空前强大,但是物质上的富足却使百姓渐渐偏离神的轨道。
所羅門的岳父之一——埃及法老西-阿蒙
【王上三1】所罗门与埃及王法老结亲,娶了法老的女儿为妻,接她进入大卫城,直等到造完了自己的宫和耶和华的殿,并耶路撒冷周围的城墙。 《列王纪上》三章1节这里提到的埃及王法老很可能是古埃及第二十一王朝的法老西-阿蒙(Siamun,主前986-967年)。至今这位统治者的文献资料出土极少,仅能得知他很可能在位统治了大概17年的时间。这位法老的权力受到底比斯大祭司的限制,无法对外扩张,所以通过和亲与所罗门结盟,并攻取了「基色」作为女儿的嫁妆(王上九16)。基色扼守南北沿海大道和从耶路撒冷到地中海约帕港的东西大道,对埃及和以色列都很重要;被法老的女婿所罗门控制后,既有利于埃及,也有利于建造圣殿所需香柏木的顺利供应(代上二16)。 政治联姻所带来的好处是短暂的,法老西-阿蒙在开始建殿前后就去世了,王位落到他的对手底比斯大祭司普斯森纳二世(Psusennes II,主前967-943年在位)手中。而到了所罗门的晚年,第二十二王朝的法老示撒(Shoshenq I,主前943-922年在位)更成为所罗门王朝的敌人(王上十一40;十四25)。投靠耶和华,强似倚赖王子(诗一百一十八9),所罗门联合了许多外邦势力,却与神疏远了。 所罗门没有理会上帝的命令,除了埃及公主以外,竟还娶了成百上千个妻子,当中许多都崇拜外邦神。渐渐地,所罗门受妻妾腐化,心里偏离耶和华,转而崇拜偶像。表面上,所罗门是蒙神祝福,事业、爱情双丰收;实际上,这些他所爱的人、事、物,渐渐在他心里代替了神,使他越来越偏离神。与外邦人的政治联姻,不但不能坚定所罗门的国度,反而到了他年老的时候,他的妃嫔诱惑他的心去随从别神,不效法他父亲大卫诚诚实实地顺服耶和华他的神(王上十一4),最终招致了神的审判和国度的衰落(王上十一11-13)。
陶恕《受教的心》四、萬國的榮華
魔鬼曾试图用世上的万国和万国的荣华,来试探基督,要绊倒祂。 这足以证明:魔鬼确实灵巧聪明,可是还有所不及。 魔鬼深识人类堕落的天性,也知道怎样加以利用。它懂得用荣华和世间的事物,迷惑及辖制罪人的心。当魔鬼将世上的荣华摆在人子耶稣面前的时候,它是巧妙地利用这个已知的人类弱点。这诡计运用起来时,本该万无一失,但魔鬼竟未得逞,原因是魔鬼这回要试探的,并非犯罪堕落的人,而是没有罪的人子。祂被圣灵充满、智慧充足,早已洞悉世界的本质,看透那隐藏在吸引的外表底下的真实世界。祂厌恶所看见的,也不愿在其中有份。 我们的主所看见的荣华,非如世人所看见的;相反地,祂看透了人所不能领会的。祂看见的世界不是荣美,而是死亡,而世上的荣华,也必须用灵魂去换取。主早已看透了世界的炫丽外壳,知道里面不过是腐朽败坏;主也知道,这炫丽的外壳不过是饵,要引诱愚人上钓;也知道一切从世界而来的所谓光明与希望,都是骗人的。 有了圣经明显的提醒,再加上长时间以来真理的教导,我们没有理由还不认清世界的虚妄,还不远远逃避它。可惜,摆在眼前无法否认的事实是:教会已成了世上万国与万国荣华的阶下囚了。纵使我们中间不断有先知提出警告,可是今天的信徒,已给世界俘掳,不能自拔。 我们的主为了顺服神,曾经毅然拒绝世上的荣华;但这些东西今天正运用狡诈欺哄的诡计,引诱跟随主的人。这些虚浮的荣华,主曾不屑一顾,今天却受无数的人吹嘘力捧,而这些人还自称是接受福音的。这些诡计,主从前轻易地揭穿了,现在却得到不少信徒含笑默许。魔鬼不认识基督,但牠显然深深认识基督徒。 一个世纪以前,撒但为了一举击破当时兴起的福音派教会的工作,就直接攻击圣经的真确性;但牠低估了正统信仰的力量,结果一败涂地。时至今日,“现代派”已成了毫无意义的名堂,连那些自由主义者,都只好承认他们的理论已失去原动力;相反地,福音派信仰仍生气蓬勃,甚至在知识分子的圈子里,那些相信基督真理的人,也备受尊重。 不错,撒但试图从教义方面去打击基督教,结果不成功。今日笃信圣经的信徒,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多;纵然如此,那建立在十字架救恩之上的真正信仰,却正面临另一种极大的危机。奇怪的是:许多曾经在圣经的真确性受到考验时,能奋起力争的卫道战士,今天面临仇敌从另一个方向发动攻击时,竟然未能认清敌人的面貌。 今日真正的危机,存在于持守正统信仰的信徒当中。这危机就是:接受世界的价值观念,认为信徒也可以追求世上的万国与万国的荣华。瞎了心眼的宗教领袖们,向世人述说世界荣华的好处,那情景就像瞎子领瞎子走路。他们坚称基督徒不应摒弃世上各种享乐,当然并不包括一些不体面的低级趣味,但除此以外,任何一种享受和快乐,都可以接受。 如此,基督所不屑一顾的价值观,现在竟被利用来吸引人相信福音。 这么一来,他们就急于为基督找寻一位赞助者,好借助他的名气,向世人推荐基督。 当年基督要骑驴驹子进耶路撒冷,今天似乎祂也要凭借一些声名显赫的人,招徕世人归向祂。基督吸引万民跟随祂的能力,全被否定了,因此人要为祂耍弄一些把戏,将祂曾经拒绝不受的虚浮荣华,编成冠冕,给祂戴在头上,这冠冕还镶嵌了好些从世界借来的赝品,就如:中产阶级的舒适生活、成就、声誉、钱财,还有群众的拥戴和推崇、世界的浮华与炫丽等。肉体的情欲,眼目的情欲,和今生的骄傲,都给渲染上宗教色彩。凡接受基督的人,都可以一古脑儿得着这一切。(诸君留意:做这勾当的人,并非那些自由主义的基督徒,而是福音信仰的信徒。) 我们已将基督变相地出卖了,而仍然不自觉,亦无心悔改,竟还求主赐下复兴。这些祈求,必然落空。其实,我们只需谦卑,顺从真理,真正的复兴就会来临。一个徒有外表和情绪上的奋兴,而实际已向世上荣华屈膝的福音信仰,只会更叫人受骗,对信仰混淆不清。 主啊!求祢把神的子民,从网罗中救出来。
所羅門
所罗门王是大卫王之子;母亲是拔示巴(嫁给大卫之前曾是赫人乌利亚的妻子)。当所罗门王的父亲大卫王公元前970年去世之后,他成为了新的国王。当大卫王仍然在世的时候,他的第四个儿子,亚多尼雅就展开行动宣告他是新的国王。在他的兄弟暗嫩和押沙龙去世之后,他自己觉得他应该被立为王位的继承者。但大卫在很早之前,以耶和华之名为证,表明要将王位传给所罗门(历代志上 28:5-6)。由于亚多尼雅的计谋被当时的先知约拿单识破,并告知所罗门的母亲拔示巴,请她去告知大卫关于亚多尼雅的阴谋,并提醒大卫他之前的誓言。大卫当即将王位传给了所罗门。 所罗门王祈祷求耶和华赐智慧,神就应允他,圣经中记载 “普天下的王都求见所罗门王,想聆听神赐给所罗门王的智慧。”他作箴言三千句,诗歌一千零五首。 “我把以下一切事都记在心上,要寻出这一切事的底蕴:原来义人、智者和他们所做的事,都在上帝手中。世人并不知道他们之前的一切爱恨。”(《传道书》9:1) 在所罗门王统治的40年间,以色列王国达到了它最为显赫与昌盛的时期。当时以色列的商业极其发达,有从推罗、埃及、阿拉伯等地,以及他施、俄斐和南印度等海路来的货物。根据《列王记上》10:14记载,所罗门王一年就收贡666他连得黄金(合39,960磅)。所罗门在位时将国家划分为12个行省,建立了严格的税收制度。为耶和华建立圣殿和为他自己的建立宫殿花费了他许多的时间,同时也为自己和国家积聚了大量的财富。所罗门王不但与埃及公主结亲,而且以结亲的形式与众多外邦结成政治同盟,后宫庞大,所罗门有妃七百,都是公主;有嫔三百。为了讨好嫔妃,所罗门王允许她们“在耶路撒冷对面的山上建筑丘坛”“自己的神烧香献祭”。他的妃嫔使他的心偏离了神。虽然这些举措让嫔妃很高兴,但圣经记载说:“耶和华向所罗门发怒、因为他的心偏离向他两次显现的耶和华:以色列的神。耶和华曾吩咐他不可随从别神。他却没有遵守耶和华所吩咐的。”所罗门一死,公开的叛乱就爆发了。从此统一的王国分裂为北国以色列和南国犹大。
《列王紀》背景,作者和寫作目的
《列王纪》的希伯来名是「列王 ספרמלכים/ Melakhim」。在希伯来文圣经中,《列王纪上、下》是同一卷书,紧接在《撒母耳记》之后。七十士译本为了方便,将《撒母耳记》和《列王纪》各分为上下两册。本书的内容承接《撒母耳记》,记录了从所罗门继位(主前970年)到犹大王约雅斤被释(主前560年)大约四百年的历史。这是一部国度的兴衰史,神的百姓从所罗门的盛世开始,很快盛极而衰,经历南北分裂、起起落落,最终北国以色列被亚述掳去,南国犹大被巴比伦掳走。 在《列王纪》的时代,神允许周围许多强权此起彼落、互相争霸,作为管教和造就百姓的工具(赛十5)。《列王纪》所记录的四百年,虽然百姓有了王,但北国的以色列王都带头拜偶像,「使以色列人陷在罪里」(王上十四16);南国的犹大王则在顺服神与拜偶像之间来回摇摆,即使是努力带动国度复兴的希西家和约西亚,也不能阻止百姓属灵光景的每况愈下;最后,南北两国都落到神公义的审判里。 《列王纪》不但是历史的记录,更是先知的话语,但先知的作品从来都不是为了写历史而记录历史,他们更关心的是神借着历史所显明的心意,好作为后人的鉴戒。因此,《列王纪》中人物、事件所占的篇幅,并不是根据其政治地位、执政时间或治国成就,也没有罗列所有的历史资料,而是按照属灵的意义加以取舍、整理,评价君王的标准是他「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正的事」(王上十五5),还是「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王上十一6)。 因为《王》所用的语言和写作风格与《耶利米书》相似,内容资料也互相补充、相辅相成,犹太传统认为耶利米是《列王纪》的编撰者。本书大约在主前560年约雅斤被释(王下二十五27)之后、主前538年从巴比伦回归之前最后完成,先知要回答被掳的百姓心中的疑问:神的选民为什么会沦落到如此可怜的光景,神对大卫宝座的应许到底还算不算数?先知所要传达的信息是:一方面,国度的兴衰取决于百姓是否忠于圣约、遵守神的律法(申二十八);另一方面,不管人怎样软弱、失败,神都有办法挽回自己的百姓,因为神才是历史的掌管者。一切都在神的管理之中。神亲自宣告:「日子将到,我要与以色列家和犹大家另立新约」(耶三十一31),向绝望的百姓指明了光明的前途;又借着犹大王约雅斤的被释与高升(王下二十五30),让被掳的百姓看到了希望:神「必建立大卫倒塌的帐幕,堵住其中的破口,把那破坏的建立起来」(摩九11)。因此,《列王纪》向我们展现的不是遥远的历史,而是永不改变的神在我们身上工作的法则;虽然我们和过去的以色列人一样软弱、败坏,但圣灵必然会挽回神所拣选的人,因为「那在你们心里动了善工的,必成全这工,直到耶稣基督的日子」(腓一6)。
陶恕《受教的心》三、安靜傾聽
“你们要休息,要知道我是神。”(诗四十六10) 以前的圣徒,常提及休息安静;他们的意思是:停止动作,或者停止发声,或是两者都停止。 他们认为每天最低限度要有一段时间安静下来,不然的话,那一天的时光便浪费了。 如果神的旨意,是要我们身处尘世的纷扰中,那么,我们当然也能在其中认识神。不过,认识神的最佳条件,还是要在安静中。圣经是如此教导人。心中的把握,是随着安静而来的。所以,我们必须先安静,才能认识神。 有史以来,世人需要安静,莫过于今时今日;而现今的世代,也比以往任何时代,更叫人难寻找到安宁。 基督与每一个时代的人同在,即使在这疯狂忙乱、机器噪音充斥的世代中,祂也让我们经历祂的同在和大能,正如昔日在宁静的加利利海上的渔夫,或者是在犹大野地里的牧羊人所经历的。唯一必须的条件是:我们要在这世代中,有足够的安静,好叫我们能听见祂的声音;听见以后,还要遵从。 在现代的喧闹生活中,我们也要有所学习。在嘈杂的环境中,我们或许是一位工程师、科学家,或建筑师;在刻板单调的生活里,我们学会驾驶喷射飞机,学会管理百货商店,或者在体育竞赛中夺得锦标,或者指挥管弦乐团,或者获颁授学位,或被选任要职。 我们接受了社会文明的表面价值,且尽量适应生存,才会从事上述各式各样的活动,成为二十世纪的都市人。我们所抱的心态,也是这个时代特有的。在这些繁复的生活环境里,我们设法尽力应付,周遭的噪音配合了我们的生活节拍。或许,我们根本茫然不知去向,只是随着人潮推进,任由时代洪流冲击,还在其中自得其乐。 不错,世人都是这样生活。但是,当我们开始对建基于自然科学的人生哲学产生怀疑的时候,又或者对一个制造出氢气弹的文明世界提出质疑时,尤其是当我们开始摸索寻求神,盼望寻见祂的时候,奇妙的事就会发生。当我们开始追溯生命的本源时,就会发现在我们中间,不再有博学或无知、进步或落伍、原始或教养之分,更不会有白种人和有色人种之别了。在那可敬可畏的创造主面前,我们都不过是“人”,所有人为的区分都消失了。就在那一瞬间,数千年的文化教养顿然不知所终,我们回复当日犯罪堕落后的亚当和夏娃的境况,回复当年在伊甸园外的该隐和亚伯的光景,恐惧战兢,因犯了律法,要在外流浪,过着逃亡的生涯。 罪人在审判的宝座前,惶恐发抖,对他来说,此刻是何等真实,那时,任何现代宗教伎俩都不济事,所有曾深思熟虑的方法都行不通了。这些拥有各式先进仪器设施的现代人,心境顿时回到许多个世纪以前。变得慌惶失措,绝望饮泣,亟需救主拯救。 正因为事实如此,任何传福音的方式,如果只为了引起共同兴趣,谈的是时事,但求与罪人建立良好的关系,避免使他尴尬,那就等于巴力的祭坛一样,全然虚妄无益。只求为人铺平道路,避免叫人因知罪而感难为情的做法,不止是徒劳无功,且对人的心灵十分有害。 这个世代最普遍的一种错误观念,就是以为教会必须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改变。在福音派圈子中,许多喧闹吵嚷的宗教活动,都是源出于这个观念。他们以为,基督徒要迎合众人的口味,变弄招徕的手法。如果会众只想听十分钟的讲台信息,那就给他们十分钟的信息吧!如果他们只要像吃药丸一般地领受真理的浓缩内容,也就不妨顺顺他们的意思;如果听道的人宁愿看图片,那么就尽量给他们看图片;如果他们爱听故事,也可以多讲些故事;如果他们欢喜透过戏剧的演出接受一些宗教教育,那也不妨去迁就他们。总而言之,人要什么,就给什么,尽量迎合他们的喜好。主张如此妥协的人说:“没关系啊!方法虽然不同,信息仍是一样。” 古希腊人有句名言说:“神祇诛灭人之前,必先使他失去理智。”这句话不愧为至理名言。这种误以为所多玛是耶路撒冷,以荷里活影城当作圣城的严重错误,实在叫人费解。唯一的解释就是:这些自认为基督徒的人,冒犯亵渎了圣灵,招致神的惩罚,才会如此不可理喻。“你们听是要听见,却不明白;看是要看见,却不晓得。要使这百姓心蒙脂油,耳朵发沉,眼睛昏迷;恐怕眼睛看见,耳朵听见,心里明白,回转过来,便得医治。”(赛六9-10) 但有些诚挚的人会提出这样的理论:既然在这机械化的世界中没有宁静,那么人只可尽量去适应,反正我们已不可能把昔日大卫放羊的可安歇之水边和那片宁谧的草原带回这个世代里。既然这文明社会的疯狂竞争,不容我们聆听到神微小安静的声音,那么就只好学习在地震和风暴中倾听。既然现代传福音的方式,是为了适应这个时代的纷乱与不安,那为什么还有人埋怨呢?这不也是一种真诚的尝试:向什么样的人,就做什么样的人,无论如何,总要救些人吗? 这问题的答案,系于一个事实:不管外在的环境如何更易,人的心灵基本上是没有改变的。隐居在茅舍里的原始土著,或是埋首书房中的大学教授,或厕身于喧闹道路上的货车司机等,都有同一的基本需要。这需要就是除掉罪孽,得享永生,与神相交。文明社会所带来的噪音和活动,只不过是表面现象,就如人脸上皮肤所长出的暂时性斑疹一般。对于这些表面现象,我们竟如此重视,甚至要以信仰去迁就它,那真是大错特错,其严重程度,简直难以想象;这些我们称之为文明的疯狂闹剧,终有一天要以悲剧收场,并带来永永远远的哀伤。那时候,我们都要承受长远的苦果。 一些做属灵教导的人,往往不能领会一件事:真正的属灵经历,都是在人心灵深处进行,是远离事物千万变化的表层而产生的。噪音和其他冲击所能引起的反应,仅限于事物的外层。人的深处隐藏着一股原始的静止,寂然不动,直至遇见神的话,它才苏醒过来,再显露生机。人的生命出岔子,是因为人内心深处的灵,与神隔绝了,因此肉体的意念和幻象起来控制支配人的思想、意志和行为,叫全人类都受到影响,社会日趋崩溃,就如一场以死亡为主题的狂舞一般。 当代的基督教人士,口里常谈论新约圣经信仰,但事实上他们已接受了世界对基督教的观念,还依样葫芦地去模仿世界(只有一些连世人都认为邪恶不对的风尚是例外)。于是他们所传讲的基督,只成了生活以外的调剂,仅是一位天上的良朋,或只是一位保证人,让我们在纷乱喧嚷停息以后,被迫从舞台上退下来休息时,获得一点保障。 但请不要忘记:重要的事实并没有改变——人仍旧是他原来的老样子,而人子永远也是起初的一样。祂向我们里面永恒的本质发出呼召;从祂深心处发出,向我们的深心处呼唤,而当人在内心深处接受这呼召时,就不再有野蛮人或文明人,年老的或年幼的,西方人或东方人之分,我们都只不过是人,是照着神的形象造出来的人。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出现“要休息”这字眼的那篇诗篇,内文充满了各种声响和骚动——地面震动、海水匉訇翻腾、山岭快要摇动到海心、外邦喧嚷、列国动摇,而刀兵之声也遍传地面。然后,有声音从寂静中发出来:“你们要休息,要知道我是神。”(诗四六10) 所以今天,我们必须用我们里面的心耳来倾听神的话。我们所胜到的声音,定必迥异于世界激动的、兴奋的叫嚷;主的微声能叫人消除疑虑,得着安息。圣经描写这位主的时候,说:“祂不争竞,不喧嚷,街上也没有人听见祂的声音。”(太十二19) 街上听不见这微声,但在人的心里,却可以清晰听见。归根结底,这是最重要的事。
他爾根Targum
「他爾根」是亞蘭語,意思是「解釋」或「意譯」。在兩約之間的時期,猶太人對自己的語言逐漸忘記。被擄之後,亞蘭語成為散居波斯各地猶太人的通用語言。到了主耶穌的時代,猶太地猶太人的日常用語已經變成亞蘭語,當他們在會堂誦讀律法書或先知書的時候,為了適應聽者背景的問題(一方面源自語言,一方面源自對神律法的陌生),拉比在會堂誦讀希伯來聖經時,必須用亞蘭語再解釋一遍。這些口語的解釋到第五世紀定型為《他爾根 Targum》,代表了當時猶太教對聖經的理解。
尋的曠野
西奈半岛北部的一个沙漠区,在加低斯巴尼亚东北,接近迦南的南部,其东面是以东地,南面是巴兰旷野。广义而言,寻旷野是巴兰旷野北部的一部分,在以色列人心目中,这是一个大而可怕的旷野。 出埃及后的第二年,窥探迦南的探子从这里派出。因为他们十个人报凶信,以色列会众抱怨而受惩罚,成年男子除约书亚和加勒以外,都不得进入神应允之地(民13-14)。可拉党叛乱而被地吞没。会众发怨言而遭瘟疫(民16)。以色列人绕行旷野三十八年后,再次来到寻旷野的加低斯。摩西姐姐米利暗死于此,也葬于此(民20:1)。民众因缺水干渴与摩西争闹。耶和华指示摩西和亚伦召集会众,吩咐磐石涌出水来。摩西以杖击打磐石出水,被神责罚,不能进入迦南(民20:2-13)。 耶和华赐给以色列人为业的迦南地,其南角从寻旷野贴着以东的边界。以色列人分配地业时,犹大支派土地的南界从盐海边到亚克拉滨坡的南面,连接到寻旷野、加低斯巴尼亚等地,直至大海。 (民13:21;20:1-13;27: 13-14;32:8;33:36;34:3-4;申1: 19;8:15;32:51;书15:1-4)
大衛·李文斯頓
大卫·李文斯顿(David Livingstone,1813-1873年)是英国探险家,是历史上最伟大的非洲宣教士(中国有戴德生,印度有克里威廉,而非洲有李文斯顿),被称为「非洲之父」,至今非洲地图上有许多地方以他的名字命名。在信仰上,他首先将基督之光带进了黑暗的非洲内陆;在政治上,他是废除非洲奴隶贩卖的关键呼吁者;在医学上,他是进入非洲内陆的第一位医生;在地理上,他是画出非洲内陆河川、山脉的第一人;在探险上,他首先进入非洲内陆、横跨非洲大陆;在科学上,他首先详细记载了非洲中部的动植物。面对异教文化、猛兽疾病,李文斯顿满怀敬畏、热忱与信心。 在33年九死一生的宣教和探险经历中,无论是面对食人族还是奴隶贩子,李文斯顿都没有对任何人开过一枪。他写道:”无论在我前面的道路有多难走,神话语的能力都足够供我克服一切的困难。我发现无论是在英国,或是在非洲,在我人生每一个重要的转折点,神的话语:『你要专心仰赖耶和华,不可倚靠自己的聪明,在你一切所行的事上都要认定祂,祂必指引你的路』(箴三5-6)与『当将你的事交托耶和华,并倚靠祂,祂就必成全』(诗三十七5),就出现在我的心中。”1873年5月1日,李文斯顿在赞比亚班韦乌卢湖畔跪着祷告时去世。英国议会为了纪念他,于同年6月5日强迫桑给巴尔(Zanzibar)苏丹关闭了东非最大的奴隶买卖市场。 大卫·李文斯顿一生的经历,见证了「当将你的事交托耶和华,并倚靠祂,祂就必成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