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乌鸦和寡妇供养的先知

【王上十七2-4,9】耶和华的话临到以利亚说:『你离开这里往东去,藏在约旦河东边的基立溪旁。你要喝那溪里的水,我已吩咐乌鸦在那里供养你。……你起身往西顿的撒勒法去,住在那里;我已吩咐那里的一个寡妇供养你。』 神吩咐乌鸦供养以利亚,这个命令完全不符合常理,每天要靠不靠谱、不洁净的乌鸦供养,但以利亚却完全顺服,不问理由就去了基立溪。这不但是经历神的供应和保护,更是经历神给以利亚信心和顺服的操练。 「撒勒法」是地中海边的腓尼基城镇,位于推罗与西顿中间,是耶洗别的家乡。古代的寡妇是最需要别人帮助的弱者(申十四29),撒勒法的寡妇更是拜巴力的外邦人。西顿的公主耶洗别在以色列引诱全国拜巴力,但神却偏偏要以利亚回到拜巴力的地方,住在那里,由耶洗别的同乡一一 一位拜巴力的寡妇来供养。这个特别的命令,和倚靠乌鸦的供养一样不符合人的常识,既揭露了巴力的「虚无」,又显明只有「耶和华是神」;既是在训练以利亚的信心,也是让百姓明白:「在人这是不能的,在神凡事都能」(太十九26)。 以利亚到了撒勒法后,却发现饥荒已经蔓延到这里,巴力并没有带来雨水,这里的旱灾与基立溪一样严重,这位寡妇连自己都活不下去了。神借着以利亚,使救恩临到外邦人。 只有耶和华 神才是供应人的主。

陶恕《受教的心》十五、漠视神的世代

一位失明的圣徒马勒复(Malaval),曾说过以下这些话:“有知识而没有德行,只会空谈神的事,却不经常与神交谈的人,实在太多了。” 这些话是早在多年前说的,当时的基督徒是否落在这种光景里,我无从考证,只能凭这句话去揣测;但我可以确说,这句话正好指了今天无数基督徒的实况。 圣经明言神无所不在;但对于大部分自认是基督徒的人,神似乎并不在他们眼前,他们谈论到神的时候,就像提及一位已经远去的亲友一般,绝少认定祂就在身旁,也不常跟祂交谈。 这些错误的态度所引致的伤害不一。认为神最低限度存在于这宇宙里遥远的一角,大概总比完全不认识祂,或什至否定祂的存在略胜一筹。可是,真理总比谬误强,既然有受圣灵感动而写出来的圣经摆在我们面前,我们就不应在这么重要的事情上有错误的想法。 其实只要我们肯寻求,必能认识真理。 认定“神不在眼前”这种观念大有问题,与人的基本需求不符。人需要神的同在,就如襁褓中的婴儿需要母亲,或生物需要阳光一般。母亲不在身旁时,婴儿会顿感焦灼不安;没有阳光的话,茁壮的生物亦会枯萎;没有神的同在,人不会有健康的心灵,也不能满足。如果神造人的原意,是让人可以无需祂的同在而仍能如常生活,那么,神就不会创造人——一群必须有神同在才获得最大满足的人。事实上,圣经和我们的理智都告诉我们:神常与人同在。 亚当和他的妻子为了逃避神的面,便躲在树丛中,那一刹那的恐惧和懊恼,扼杀了他们意识上对神的需求。在神面前,罪恶永远无地自容。约拿一下了决定要抗拒神的命令,就马上远走他施逃避神;彼得一旦领悟到自己是罪人的时候,既无法逃避,就只好求主离开他。人对神的需求,比任何东西都更迫切;但在祂面前,人却又坐立不安。这种自相矛盾的处境,正是人的罪所引致的恶果。 基督徒若以为他所敬拜的神,是远离人的,那么他的心态比刚硬的无神论者更不合逻辑。无神论者既然认定没有神,无须向神交代,他就大可以不必理会一切道德或宗教的规范,任意妄为。这种心态,就如劫匪欺骗自己说:没有警察,没有法庭,也没有监狱。这两种人在事实真相未显明前,都或许可以偷享片刻的安宁。 相信有神存在,但认为祂是远不可及的说法,从来未见于任何教会的信仰。如果有信徒敢承认他有这种看法的话,他就必会被视为持异端者,敬虔的信徒亦必羞与为伍。但我们的行为,尤其是一些不加思索就冲口而出的言语,已将我们信仰的实质表现无遗,这比任何传统的信条更能将我们的属灵实况反映出来。假如我们以此为准的话,就不能不承认:一般的信徒,其实都认为神是远远地站在一旁,根本没有注意他们。 这种对神的观念,给我们带来方便,我们大可作出如此假设:只要不是为非作歹,我们无论做什么,神都会悦纳。今天一大堆挂了基督教招牌的宗教活动,如雨后春笋,大概也是基于这个原因。野心勃勃的人,热切渴望促进神的国度,却策划出一些糊里糊涂的宗教计划,简直叫人难以置信;若不是在全国的各城各乡大力推行,任何一个思想认真的人,都不会相信他们会筹办这些活动。 基督教教会内既不设立教宗,又认为神是远不可及的,结果近代宗教圈子内愚莽之事层出不穷。唯有人对这类事情无法容忍,才能抑制这种风气。但照现时的情况看来,一般人不但接受这一套,还肯为它花钱。这些人也许自诩为神的代理人,当神不在场时,他们可以代策代行。他们已浑忘了圣经中关于传福音和敬拜神的正确方法与态度。 另外一个反常的表现,可见于传统的教会。基于一种根深蒂固的观念,一般信徒认为神不在他们当中,因此祟拜聚会闷不可当,了无生气。但当真正的信徒聚集在一起,而基督又活在他们当中时,就必定不会如此死气沉沉,基督的芬芳香气会充满会场,就算信息平淡无奇,聚会的信徒也必乐在其中;但如果信徒认定神缺席不在场,那么聚会就难免一片沉闷,无可救药了。

先知以利亚

列王时代,因为以色列民族的国家分裂,是极混乱,堕落,败坏,黑暗的时期;因此这段时间也是出现许多先知来教训百姓的时代。然而在众先知中,名字在新约圣经中经常被提及的,就是以利亚。 以利亚(希伯来语:אֵלִיָּהוּ‬‎ eliyahu;英语:Elijah),天主教译为厄里亚,根据《圣经》记载,“以利亚与我们是一样性情的人,但他满有圣灵的能力,他恳切祷告,求不要下雨,雨就三年零六个月不下在地上。他又祷告,天就降下雨来……”(雅各书5:17-18)。他名字的意义为“耶和华是神”。以利亚在圣经中是忽然出现,没有家谱,不知来历,最后他没有经历死亡就直接被神用火车火马接天上去了,有人故称他为活神的代表。 以利亚出现于公元前9世纪,当时以色列王国(前期)进入南北分裂时期,分为以色列王国(后期)及南犹大。《圣经》纪载,以利亚按照神的旨意,警告亚哈王,如果继续崇拜偶像,神将审判以色列,让以色列经历旱灾。以利亚寄住撒勒法的寡妇家时,也施行了救活寡妇儿子的神迹及油与面不短缺的神迹。以色列经历三年的旱灾后,以利亚再次与亚哈王见面,并约好在迦密山,透过献燔祭,确认哪边敬拜的神才是真神。结果以利亚的祭坛兴起降火的神迹,让所有人不得不承认“耶和华才是真神!”并解除了三年旱灾的窘境。随后以利亚仍被以色列王室逼迫。最后在约旦河乘旋风升天去了,由以利沙继承以利亚先知的使命。

耶洗别

耶洗别(希伯来语:אִיזֶבֶל / אִיזָבֶל ,英语:Jezebel)是《旧约圣经》·《列王纪上》和《列王纪下》记载的人物,以色列王国国王亚哈的妻子。 耶洗别是“西顿王谒巴力”的女儿,其名来自迦南拜巴力仪式中呼叫巴力的咒语。意思是“王子在哪里?”她的父亲西顿王谒巴力是推罗的亚舍拉大祭司,篡位得国,将推罗和西顿合并为一个腓尼基王国。 耶洗别个性冷酷,从小在热心事奉巴力的气氛中长大,是巴力的狂热信奉者。她在以色列国利用其王后地位和亚哈王的懦弱压迫以色列民改信巴力,她大兴土木崇拜异教神的庙宇,供养大量巴力和亚舍拉的先知,杀害耶和华的众先知,并且迫害著名先知以利亚。她为丈夫亚哈出谋划策,霸占平民财产,突出的事例是霸占拿伯的葡萄园。 多年以后,将军耶户领导的政变,叛军攻到王宫。耶洗别知道死期已至,还慢慢装扮梳头,并讽刺窗外的耶户。耶户命她身边的太监将她从高阁的窗户扔下,结果耶洗别的尸体被野狗啃,应验了神对她的预言“在耶斯列田间,狗必吃耶洗别的肉”。

陶恕《受教的心》十四、祷告要真诚

圣徒大卫•麦恩戴尔(David M’Intyre),在他所写那本光芒四射的《祈祷的隐密生活》(The Hidden Life of Prayer)一书中,开门见山地提到真正祷告的要素。这是我们这个虚浮的世代所常忽略的。 我所指的就是:祷告要真诚。 麦恩戴尔说:“当我们跪在神面前之际,就非真诚不可。” 他还说:“当我们向神讲话时,习惯用自以为合宜的说话,结果说话有时就超越了自己实际的感受,所以最好还是老实讲话,祂会让我们在祂面前倾心吐意的。诗人喊着说:‘我要对耶和华说:我的岩石,祢为什么忘记我?’假如他换了另一句话说:‘主啊!祢不会忘记我,祢已将我的名字铭刻在祢掌心里。’不错,这样说会较为妥贴,但却不是当时诗人心中的实际感受。” “有一回,耶利米没有完全领会神的心意,他似乎怒气冲冲地喊出来:‘主啊,祢欺骗我!’(耶二十7,译自《当代圣经》)神是不会改变的真理,但先知竟当面向祂这样说话,可谓不敬之至。可是,先知当时不过是把心里的感受说出来。主不但没有责备他,反而就在那一刻向他显现,赐福给他。” 我除了引述麦恩戴尔上面这一段文章外,还要提到另外一位颇具功力的属灵作家。他提到祷告必须真诚时,就指出我们要完全老实坦白;甚至遇上无心祷告的时候,也不妨直截了当地告诉神,无须装腔作势。如果神和属灵的事令你厌烦,你也可以坦白承认。这番话,可能会叫一些过于拘谨的圣徒大吃一惊,但其实话说得十分正确。神喜悦人坦率。不会装假的人,就算出于无知,说了鲁莽的话,神也不会介意;祂能医治他,除去他的无知。但人心里如果没有真诚,那就无可救药了。 文明人本性上的虚伪,实在不易消除,它深入人心,左右人的心思、态度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影响至大,远超我们所能想象的。最近坊间出现一本研究人际关系的书,书中基本的理论,不外是运用巧妙的奉承和欺诈手段来达到目的。万想不到这本书竟然风行一时,大受欢迎,成为销量在百万册以上的畅销书。此无他,只不过是因为书中的理论,正好道出世人心中所要听的。 要博取别人称誉的欲望,已成为决定人行为的最有力因素。社交场合上所谓彬彬有礼的美德,已变为一种完全虚假、没有实质的礼仪,把人真正的面目藏在面具之下,就如一泓池水上那层闪光的油膜;只有在人的脾气失去控制时,才会显露出人的本相。 既然在人类社会中,这种所谓礼仪支配了人的言语行为,难怪人与神的关系也难得保持坦诚。这种虚伪已渗入了人的潜意识,人仍懵然不知。然而这种态度是神极之憎恶的。 当基督指证法利赛人假冒为善时,祂是严厉地斥责,毫不留情。在神的心意中,天真无邪的孩童,才是我们为人的典范。如果我们能放弃这些假冒为善的做法,对神对人存真诚的心,我们的祷告就自然会充满能力和果效。 过去一位伟大的信徒,生命里忽然经历一种充满光辉、得胜的改变,连朋友们都大感惊奇。问及他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时,他简单地回答说:有一天,他来到神面前,认真地立志以后不向神说半句口不对心的话。就在那一刻,他的生命有了改变,充满新生的力量。 他一直坚守这诺言,神的能力也一直没有离开他。 我们若肯如此立志,也一样可以学到这功课。

昏君亚哈

暗利死后,他的儿子亚哈接替他做以色列的王。亚哈王大约于主前871-850年在位,是旧约中北国以色列最邪恶又最有势力的王之一。他娶了西顿王谒巴力的女儿耶洗别为妻,因她的影响,亚哈王在以色列确立了对巴力和亚斯她录的崇拜,使北国以色列深陷罪恶,不能自拔。 亚哈王不听先知以利亚从上帝那里领受的信息,持续崇拜偶像,让以色列经历了三年没有下雨的旱灾,导致饥荒发生。之后亚哈王与以利亚相约,在迦密山上巴力的众先知和以利亚向神献祭,以此验证巴力和以利亚所信奉的耶和华,谁才是真正的神。最后,上帝耶和华降下火在以利亚的祭坛中,并下雨解开以色列三年以来的旱灾,向当时的以色列人证明“唯有耶和华是神”。 后来犹大国王约沙法拜访亚哈,亚哈乘机邀约沙法王联手攻打亚兰(即今叙利亚地区)国王所统治位于基列的拉末。亚哈不顾耶和华先知米该雅的劝阻,下令把米该雅押入监牢,执意上阵。但是亚哈王内心不安,所以伪装于军队里而没有公开以王者的身份领军,但最终他还是于战役中被流箭射中而亡,证明米该雅预言成真。 《列王纪》作者两次强调亚哈的恶行比他以前的列王更甚,表明亚哈是北国史上最坏的王。他娶了西顿王谒巴力的女儿耶洗别为妻,去事奉敬拜巴力,不但使北国以色列深陷罪恶,不能自拔,而且南国犹大的约兰王和亚哈谢也受到亚哈女儿亚她利雅的影响(代下二十一6、12-13;二十二1-4),大卫的后裔差点被亚她利雅灭绝(王下八6;十一1)。

以色列王暗利

暗利是以色列的一位王,他首次在圣经出现时,是以色列王以拉军队里的元帅。 主前885年,以拉派暗利围攻非利士人在基比顿的城堡。在攻城期间,另一名军事领袖心利进行军事政变,杀了以拉,并立即杀灭了以拉所有男性亲属。暗利听闻此事,就自拥军队为王,然后带领全军回到首都得撒,与心利对抗。心利见得撒已被围困,就在王宫中纵火自焚,那时他作王才7天。然而,暗利仍未巩固他在以色列的治权。提比尼控制了部分国土达4年之久。最后,暗利终于粉碎提比尼的势力,控制全国。他建立了以色列的第四个王朝,这王朝在他以后还延续了3代。按照世界的历史看,暗利可能是北国以色列成就最大的君王。他重新征服了摩押人,建立很有军事价值的首都撒马利亚,与南国犹大和平共处。直到暗利死后一百五十多年,亚述的文献还称以色列为暗利之家或暗利之地,如:主前841年撒缦以色三世的方尖碑,主前800年阿达德尼拉里三世的宁录石板,主前731年提革拉·毗列色的碑文,主前720年撒珥根的宫门铭文。 暗利王朝这是北国历史上相对稳定的时期,也是属灵最黑暗的朝代,更是神显明恢复和拯救的时候。此时,神兴起以利亚和以利沙两位大先知,使暗利王朝成为神迹奇事最多的时代,显明神并不离弃他们(赛四十二16)。然而在神的眼中,暗利的历史成就只是浮云,转眼就成为粪土,根本不值得被数算。

陶恕《受教的心》十三、祷告的宝贵

在这弯曲悖谬的世代中,最重要的东西,往往是最难获得的;而不劳而获的东西,却多半没有持久的真正价值。 基督徒生活中所见者亦然。我们轻易学会的事,往往是次要的、表面的行径;而实际必要的操练,却不受欢迎,因为要付上代价去换取。 还有,在教会各种侍奉上,尤其是牧养教会的工作,这现象尤其显着。最难做的,往往是收效最大的;而效果最小的,却多数是不须付上多大代价的。这是一个陷阱。明智的传道人不会堕入这种陷阱中,但如果不慎已身陷其中,他也必竭尽所能设法逃出来。 做牧师传道的,如要工作有果效,首要学习的功课就是好好地祷告;然而祷告却是最难做得完全的。按着人的本性,人最不情愿花时间在祷告的工夫上,因此教会的工人必须下定决心,靠祷告胜过这软弱。换言之,他要攻克己身,因为肉体常是人祷告的拦阻。 教会的各项侍奉,就算资质中等的人,都不难学得上手。比方传福音,或处理教会事务,或家庭探访工作等,都不难学会;又如主领婚礼或丧礼,也只需借助教牧手册一类的书籍,就可以顺利进行。学习讲道也不难,就如学制皮鞋一样,只需学会各项程序:先有引言,然后下结论。今天一般教会的其他工作,也不过是如此。 可是,祷告却是另一回事。要祷告得好,教牧手册也无济于事。神的仆人要学习祷告,就必须独自去挣扎摸索,有时还须禁食、流泪,甚至疲累不堪。祷告不能复制翻版,不能抄袭,也不能求助他人,必须发乎自己的内心,所以各人有个别独特的祷告,方式也各不相同,没有雷同,只有一点共通的,就是靠着圣灵。 多马肯培(Thomas a’Kempis)说过:神的仆人在自己的祷告密室内,比在参加聚会的会众前,更感安适自在。只喜欢在会众前讲道的人,可说在灵性上还没作好准备,不宜站上讲台。这样说,并非言过其甚。有正确祷告生活的人,在大群听众前,一定会踌躇不前,因为他习惯了常在神面前,领会到传讲信息的重大责任,心里就生出矛盾,巴不得可以逃避讲台上的托付,但灵里强烈的催迫,使他不能不站上去,就算千军万马的势力,也不能迫使他离开讲台。 站在讲台上面对会众之前,必须先面对神。一个小时的讲道信息,需要有好几个小时与神独处的准备;神的仆人应该是祷告密室中的常客,而不是讲台上的常客。祷告是要持续不断的,而讲道却可以是间歇性的。 值得留意的事是:神学院开办各种有关讲道的学科,独缺最要紧的一门功课——祷告。对于这缺欠,我们倒不能归咎神学院,因为祷告是不能传授的,只能靠实行。任何神学院或属灵书刊(或文章),最多只能劝人多祷告,而祷告的实践,就要靠每个人自己努力了。在这个世代,这属灵的工夫是人干得最不起劲的。这不是很可悲吗?

撒玛利亚之二

北国以色列刚刚开始的时候,耶罗波安建都示剑,后迁至得撒。以色列王暗利在得撒作王六年,就迁都到撒玛利亚。【王上十六24】暗利用二他连得银子向撒玛买了撒马利亚山,在山上造城,就按着山的原主撒玛的名,给所造的城起名叫撒马利亚。“撒马利亚山”位于示剑西北约11公里,水源充沛。撒马利亚城防御坚固,易守难攻,中央山地的两条南北大道都在附近,方便到达北面的耶斯列平原、东南的示剑和西面的沿海平原。撒马利亚此后一直作为北国以色列的都城,一直到被掳亚述。「撒马利亚」这个名字也被用来代称整个北国以色列。

耶罗波安

耶罗波安又称“耶罗波安一世 ”,是南北国分裂后,以色列国的第一任君主。他是洗利达的以法莲人尼百的儿子,母亲是洗鲁亚(王上11:26)。 耶罗波安本是所罗门王的臣仆,所罗门王见他不但勇猛善战,也工作勤恳,就派他监督约瑟家所有服劳役的人(王上11:28)。后来上帝的先知亚希雅遇见耶罗波安,向他透露了一个令人吃惊的消息。亚希雅把身上的新衣撕成十二块,叫耶罗波安拿十块去,借此表示耶和华要将所罗门的王国撕裂为二,让耶罗波安作王统治十个部族。但此举只是把统治权一分为二而已,在宗教方面,正确的崇拜仍以南方犹大国的首都耶路撒冷为中心,十部族的以色列国必须继续全力支持。耶和华向耶罗波安保证,只要他谨守上帝的律例诫命,他的国就必定兴旺。上帝会为他建立一个历久长存的王朝(王上11:29-38)。 由于罗波安的父所罗门王背离耶和华神的道,侍奉外邦人的偶像,耶和华借先知亚希雅之口应许要将国给耶罗波安。所罗门王死后,他的儿子罗波安即位。于是当做苦工的以色列人要罗波安减轻他们的劳役的时候,罗波安用严厉的话回答百姓,导致以色列王国的分裂(王上12: 8-15)为南北两国,分裂后的南国首都继续在耶路撒冷,历史上被称为犹大国,由犹大支派,便雅悯支派组成;而北部由剩下的10个支派联合而成,拥立耶罗波安为王,建立了新的以色列国,定都于示剑(王上12:25),后期才迁至撒马利亚(王上16章)。 耶罗波安怕他王位不稳,国家仍归大卫的后代,所以不择手段地巩固自己的统治。他设法阻拦百姓上耶路撒冷的圣殿敬拜神,铸造了两个金牛犊,让百姓把金牛犊当成神去祭拜。他把牛犊一只安在伯特利,一只安在但,这事叫百姓陷在罪里。耶罗波安在丘坛那里建殿,并且违背摩西律法,将那不属利未人的凡民立为祭司,定八月十五日为节期,像在犹大的节期一样,自己上坛献祭烧香。 北方以色列国从耶罗波安开始,九个王朝都是人推举、人争夺的结果;并不是根据与神所立的约,而是根据人的需要。所以北方的君王全部都悖逆神、讨好人、拜偶像。最后首都撒玛利亚被亚述攻破,百姓被掳,以色列国灭亡。

zh_TW繁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