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經時代衣服的重要意義
In the ancient Middle East (especially in the areas of Israel, Palestine, Egypt, and Mesopotamia), a person’s outer garment was a relatively heavy robe or cloak. It was made from a large, rectangular piece of coarse wool or linen fabric sewn together, with an opening in the front and two openings for the arms. This […]
上池的水溝頭
Isaiah 7:3 – Then the LORD said to Isaiah, “Go out, you and your son Shear-Jashub, to meet Ahaz at the end of the aqueduct of the Upper Pool, on the road to the Washerman’s Field.” Isaiah 36:2 – Then the king of Assyria sent the Rabshakeh from Lachish to Jerusalem to King Hezekiah with […]
陶恕《圣灵的大能》(全书)
前言 这书主要谈论圣灵的位格和工作,无论在教义和实践方面都显得合理中肯。书中信息是陶恕在美国芝加哥西南联合教会侍奉期间,曾经在讲坛上宣讲过,之后汇集成书的讲道信息。他以一位牧者的身份,在书中充分表达出他对圣灵的见解;并且以简单又直接易明的言语去揭开一些颇为深奥、关乎圣灵的真理,当中并不见任何艰涩的神学字眼。 陶恕深知今日教会极其需要圣灵的大能运行在其中。他强调信徒之所以有所长进和得着丰盛的生命,圣灵的工作是功不可没的。 陶恕如此坚信:要明白圣灵的工作,就必先要荣耀和尊荣主耶稣基督。 这书为饥渴慕义的人提供了涌流不绝的活水泉源。 第1章 无需刻意祈求圣灵降临:单单荣耀基督 对于使徒行传第二章的经文,我们必须特别留意一个经常为人忽略的观念:耶稣在哪里得荣耀,那里就有圣灵降临。 我所说的跟大多数人不经意的想法刚好相反,我认为最重要的并不是圣灵的降临,面是耶稣本身已经被高举,得着祂当得的荣耀。 以下让我先扼要交代使徒行传第二章的内容:当时彼得与众门徒聚集一处,同心合意、恒切地祷告,而五旬节就在那一刻正式来临。突然间,天上骤然传来一阵仿如大风吹过的声响——其实那不是真正的风声,而是好像刮大风一样的声音,这声音充满了他们身处的房子。同时,又有舌头如火焰般落在他们头上,然后,他们便开始说起别国语言来。当时,有十七个国家的人来到,听见门徒分别说起自己的乡谈来,就觉得非常奇怪,并且问道:“这是什么意思呢?” 其中有些好讥诮的人便说:“他们无非是被新酒灌醉了。” 可是,彼得和十一个使徒站起来,高声对他们说:“以色列人啊!请留心听我说,今日你们在这里经历到的,正是应验了昔日先知的预言。” 然后,彼得就把拿撒勒人耶稣如何应验昔日先知的预言,并有关祂的事迹,一一告诉他们。根据第三十二和三十三节,彼得见证说:“这耶稣,神已经叫祂复活了,我们都为这事作见证。祂既被神的右手高举,又从父受了所应许的圣灵,就把你们所看见所听见的,浇灌下来。”他稍后在第三十六节又说:“故此,以色列全家当确实的知道,你们钉在十字架上的这位耶稣,神已经立祂为主,为基督了。” 因此,按照彼得所讲的,当中最重要的事实,就是耶稣已经被神高举了。 约翰福音第七章记载,耶稣曾在节期中最大的一日,于耶路撒冷城里说: “信我的人就如经上所说:‘从他腹中要流出活水的江河来。’耶稣这话是指着信祂之人要受圣灵说的。 那时还没有赐下圣灵来,因为耶稣尚未得着荣耀。”(约七38-39) 由此可以清楚知道,因着耶稣得荣耀,圣灵才得以降下,我们应该马上谨记这个观念。所以,让我重复说一遍:耶稣在哪里得着荣耀,那里就有圣灵降临。我们无须刻意祈求,只要尽力荣耀救主,就必得着圣灵充满。基督真正受到尊崇的时刻,正是圣灵降临的时候。 现在,让我们特别留意使徒行传二章十四节:“彼得和十一个使徒站起,高声说……”。彼得站起来,然后提高声线说话。 此刻,他正代表神整个教会说话。他是第一个在圣灵降临之后站起讲话的人,他相信神的话,并且接受神在他心里的实据。我们若将在新约里找到的“信”,与现今所谓的信相比,便不难看见新约里的信确能产生一样东西——神的实据。 时下所谓的信,既是开始,也是结束。我们因信而有信,却不会因信而再发生什么事情。然而,昔日使徒对复活的基督有信,同时,又确实因为那信心而产生一些事情,这正是二者的差别。 此刻我们看见彼得站起来高声说话,这正是教会应尽的本分。彼得成为地上的见证人,向众人见证天上的事,这是教会所应该有的身份。正因为我晓得教会必须见证那超乎地上与人类能力的大能,所以当我看见今日教会凭借人为的能力行事时,心里实在非常忧伤。 彼得要见证一些超越人类与世界的事情。原来在这世界以外还有一些能力,是对我们很有兴趣,同时又很乐意进到我们当中去让我们认识的,这能力就是神的灵。 因此,彼得要见证他自己的经历,并希望借此影响、鼓励与催逼那些不曾有过这经验的人,也一同进到圣灵当中。 可惜,现在有些教会却要凭着自己的能力行事。我可以简单说一句:这实在叫神感到恶心,因为她们竟然以属世的态度来管理一个属天的组织。 假如我不能再具备从神而来的能力,我就宁愿放弃一切事工,并且离开。一个真正渴望神能力的教会,除了交谊会、编织会、男童军或其他种种旁务外,必定还会为信徒提供一些不同的聚会。 倘若教会要成为基督的教会,以基督为元首作活泼、有机的救赎身体,她的教师与会友就必须不住恒切敬虔,凡事借祷告而行。 首先,我们必须致力实践信仰,行事为人必须合乎新约的本意。 我们必须摒除外界的杂质,专心教导、相信新约中的真理,意思就是我们必须不断寻根溯源。 昔日,当发现北美新大陆的伟大先行者把一块野地占领下来时,他们随即拿起斧头砍伐树木,盖建房子,开垦耕地,种植玉米、马铃薯和其他蔬菜谷物。他们不眠不休地耕种,及至到了收割之时,才肯松弛下来。同时,从种植玉米与其他农作物开始,他们就一直跟野地上种种入侵者对抗,直到收成那天,所有收获都得以安然送进谷仓后,这场争战才告终结。 野地上的侵袭者时时刻刻也威胁着种满农作物的土地,若不是人们日夜保持高度戒备,抵挡所有外来袭击,他们的收成就肯定有限,甚至会一无所获。 我想这正好就是教会的情况。 正如一位古代圣徒说:“总不要以为你可以有一分钟不受撒但引诱,人愈是以为自己不会受到试探,就愈容易受到试探。” 我们一旦以为自己不会受到试探,那正是最危险的时刻。对于教会,情况也是如此。我们自恃地说道:“对于某些教会,这说法大概正确,但是,对于我们而言,却不合适,因为我们拥有的财物愈来愈丰富,我们简直可以说是一无所缺!” 让我提醒你,我们必须为自己拥有的东西争战。那块属神的小耕地必须具备武器和大量守卫,以驱赶乌鸦以至其他所有侵略者,甚至包括那些微小的昆虫,免得它们毁坏我们的农作物。我们必须小心保护农作物,设法保持田地的优良状态。为要做到这一点,唯一办法就是时刻忠诚地面对神的道,常常回到基要的地方,把神的话带到教会中。 另一方面,我们必须虔敬、全心地祈求神,求祂把昔日赐给门徒的能力,同样在今日赐给我们。 彼得说:“(祂)就把你们所看见所听见的,浇灌下来。”(徒二33下)我们必须全力寻求永恒的事情,活出在地若天的生命,不惜任何代价,也要忠诚地追随基督。任何不能符合这要求的教会,都不能称为神的教会。我宁愿成为街头一个小教会的会友,也不愿意参与那些在精神上、生活上、圣洁上,以至一切本质上都与新约不符的大型活动。我们无须冀望在那渺小的教会内为人所知,只要我们能建立一个真正属神的教会,随之而来的就必然是结出果子。 以下让我们看看有圣灵充满和圣灵带领的教会,具备哪几方面的特性。 首先,会友是满有喜乐的。 摩拉维亚弟兄会(Moravians)的历史告诉我们,圣灵在一九二七年十月的一次圣餐聚会中,降临在其会友身上,他们就高高兴兴地从那个地方出去,而且差点儿分不清自己正处身地上,还是已经离世与主同住。喜乐乃弟兄会百多年来的特质,他们的快乐绝对不是人为的,而是从心里涌益出来的真喜乐。 我们当中确有不少自称基督徒的人,他们心里不喜乐,却又竭力假装成快乐的样子。弟兄姊妹,倘若我们让神在教会中得回祂应得的位置,承认基督是神所高举的主,让圣灵得到祂应有的地位,我们的内心自然便会有一种绝非人为的喜乐,如泉源般涌流出来。耶稣说这泉源有如自流井,是从内心涌流出来的。那是被圣灵充满的教会的特质,他们是充满喜乐的人,并且能够叫别人一看就可以把他们从世人中分辨出来。 假如今日保罗重返地上,亲眼看见教会的光景,我不晓得他会有什么感受。假如他先在教会通道上徘徊,然后再去外面一所剧院走走,另外又参观一场曲棍球比赛,在人声沸腾的购物中心与街道上流连,最后,返回我们当中重复观察我们,我怀疑他会否看出教会与世界有什么明显的分野。 教会要是敬虔的、被圣灵充满的,我们总应该可以把属神的儿女从世人中分辨出来。 再者,一个被圣灵充满的教会,自当对人类有所贡献。 我并不担心别人批评传道人是寄生虫,教会本身又不事生产,实际上,我相信教会对整个社会总会有一定的贡献——借着我们所作的见证,帮助我们的邻舍,从而改善区内情况。所以,我们无须抱歉,其实他们还欠了我们的人情呢!我们这些生命有改变的信徒,的而且确能够有助降低区内的犯罪率。无论在什么地方,被神、被圣灵充满的教会愈多,那地方的员警就可以愈少到街上巡逻——只要多添一分属神的信念,就可以多减一分罪恶势力。 圣灵充满的教会,对于社会而言,实在贡献不少。即使对于不曾认识和接受耶稣的人,也有莫大的帮助。 从另一角度而言,一个敬虔的教会也会对其他教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我很希望看见教会变得极其神圣,又被圣灵充满,以致足以影响区内其他教会,如保罗所说:“你们做了……所有信主之人的榜样。”“你们向神的信心……在各处也都传开了。”(帖前一7-8) 我对你们也正有这种期望。盼望我们都能够成为被圣灵大大充满、与神同行、晓得如何敬拜、生活又自洁自守的信徒,从而使所有人都看出我们与众不同,也因此而今到其他教会蒙受祝福。 众所周知,当日马丁·路德(Martin Luther)迫使了天主教教会进行内部肃清。路德一派的信念为罗马教会带来道德上重大的压力,迫使他们改变。及至卫斯理(Wesley)在英国传道,圣公会也不得不改正本身存有的种种错谬。循道会有一股属灵的大能,大大催逼教会针对本身的状况去作出改善。 我们根本就不可能找到借口,推说自己无法让圣灵充满,无法时刻喜乐地口唱颂歌,又或无法在家庭、学校、工作上过圣洁的生活,使他人与其他教会认出我们是属神的儿女。 那些被圣灵充满的人,他们活得出色,也不怕为主壮烈牺牲。他们景仰从前罗马时代的殉道者,而且彼此说道:“看啊!那些基督徒死得多么轰烈!”试回想年老的巴兰,他情愿为义而死,也不为义而活。假如死已经是唯一的选择,那么,基督徒是应该有勇气为主殉道的。 但是,有些人处身被圣灵充满的教会,却从来不感到亲切自然。他们不是所有人都对神有信心,甚至有些人根本就不希罕这样的教会。他们大致可以分为这几类的人:第一类人只会在星期天穿上熨贴笔挺的宗教外衣。他们不喜欢满有喜乐的教会,也不喜欢看见教会复兴、蒙神赐福和帮助,因为这样反会干扰他们的日常生活。一到星期一早上,他们就不想再做任何与信仰有关的事情。他们希望信仰与生活壁垒分明,划清界线,互不侵犯!星期日清晨回到教会,好好砥砺一下那件信仰外衣;然后回到家中,等到晚上十一时,就把它束之高阁;翌日早上就回到世界之中,凡事随心所欲,爱做什么便做什么。我是绝对不肯向这类人低头的!我们的教会是永生神的殿,不是任何社会名流的聚会所。要是他们甘心情愿来向神屈膝,这个当然可以;但要知道即使是大人物在神前跪拜,他也不会特别高人一等。 第二类人拒绝让信仰对自己的生活构成任何妨碍。他们同样不喜欢敬虔的教会。 […]
古埃及與以色列
Ancient Egypt was one of the four great ancient civilizations. Like ancient India and ancient Babylon, its civilization did not continue uninterrupted into modern times. Ancient Egypt was located in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Nile River in northeast Africa, beginning around 3100 BC with the First Dynasty and ending in 343 BC […]
生命樹
The Tree of Life is a tree recorded in the Bible, mentioned in several places. In the first book of the Bible, Genesis, it is recorded: The cunning ancient serpent (that is, the devil, the ancient dragon) deceived the ignorant Eve into eating the fruit of the Tree of the Knowledge of Good and Evil, […]
陶恕《无尽的一章》三十九、三个使愿望成真的方法
在基督徒的词汇里,“幻想”一词没有多大地位,而且绝少在圣经出现,就算出现了,也只不过是指意愿或希望而已。 没有什么会像“幻想”那样毫无意义,难怪儿童和迷信的人总爱幻想。幻想无论对儿童是何等美好纯真,但在成年人而言,它却是弊多于利。因此,我们应让孩子从小就知道幻想是不切实际的。 凭空幻想的弊处,在于幻想者没有对准神的心意,容让自己拥有不合神心意的欲望,梦想得到不应得的东西。五分钟的空想便足以伤及个人的灵命,基督徒一旦养成了幻想的习惯,他的生命就会严重受损,因为他可能只顾幻想,不求进取。除非他把习惯彻底改掉,否则只会泥足深陷,什么也不愿做。 我们应把每一个愿望带到神面前,试验一下它是否出于神的心意。如果愿望不是出于神,则须立刻打消念头。否则,我们的奉献亦只不过是空谈而已。 不过,假如我们的愿望是单纯而且符合神心意的,则可以有三种方式令它成就:第一是靠自己努力;第二是靠祷告;第三是靠努力,又靠祷告。这些都是神施恩予儿女的方式。三者各不相同,所以千万不要把它们混为一谈。 有些事情虽是我们无法办到,但却是神所恩准的。要办到这些事,就要靠着祷告,神希望我们借着祈祷,把自己无法成就的事交托给祂。当然,这些事须符合神永恒的旨意。 因此,我们应该像顺命信靠的孩子一样,放胆地向祂热切祈求。神很喜欢这种祷告,而且更向我们保证祂必定垂听,还会按时成就。 有些事情可以靠努力办到。这个时候,我们便无需求神帮助。遇到那些我们能力范围内的事,仍要向神祷告,则只会浪费时间,欺骗自已,简直是开祷告的玩笑。如果我们可以靠努力办妥一件事,就要尽力办妥它。假若事情可以靠自己做到,却不去努力,神是不会从旁协助,与我们同流合污的。 第三种愿望是不能只靠努力达到的,它一方面离我们很远,要靠超自然的能力才能得着;另一方面,它又近得只需我们努力,就唾手可得。因此,我们便要以努力和祈祷双管齐下了。大部分愿望和目标其实都属于这一类,能使我们与神更为亲近,并与神同工。 无论是希望重开一个工场、赢得仇敌的友谊、找一份更佳的工作、建立一座新教堂、召开一次成功的会议、组织新家庭、完成学业或做神所允许的无数事情,都需要靠努力和祈祷双管齐下。让我们以宣信博士(A.B.Simpson)的一番话互勉,其大意是:当我们面对自己无法独力承担的事情时,一方面要努力承担,好像没有人帮助一样;另一方面又要恳切祈祷,好像期望神会全然代劳一样。 要愿望成真,幻想是没有用的。让喜欢发白日梦的人浪费自己的时间吧!我们应用更有效的方法,得着我们想得的东西。
尼提寧
「Nethinim」is a term that only appears in post-exilic writings of the Israelites (1 Chronicles, Ezra, Nehemiah). The word Nethinim comes from the Hebrew verb nathan, which means to give, to set apart, or to present. Therefore, Nethinim means “given ones” or “those who are set apart or dedicated.” The Septuagint translates this word as “dedicated […]
古羅馬的凱旋儀式
When we talk about a “triumph,” we first think of the famous Arch of Triumph in Italy. However, a thousand years ago in ancient Rome, a “triumph” was a nationwide event. A triumph was a celebratory ceremony granted to a general who had achieved a major victory. It was the greatest and most popular honor […]
陶恕《无尽的一章》三十八、踏着煞车掣驾车
不少基督徒的生活方式十足踏着煞车掣驾车的人一样,为自己徒添阻力。 煞车掣按动时,车子并非停着不动,而是不易行动,用较多燃料,以较难的方式开动。踏着煞车掣驾车更会令煞车掣因过热而发出恶臭,如果情况没有改善,车子便不能走得太远了。 车子之所以无法前进,自然是受了煞车掣的阻力牵制。一部分机件要车子继续前进,而另一部分则要它停下来,可谓左右为难,也就是这种难处产生阻力。阻力最终总会得胜。因为只要有足够的阻力,没有一样东西是可以继续移动的。 汽车的性能纵然再好,也抵挡不了前进的阻力。这包括地心吸力、大气压力,以及机件的阻力等。不过,只要不断补充燃料,其他阻力尽可抵销,但煞车掣的阻力则无法消除。 让我们把这个道理比作基督徒的灵命。 基督徒同样必须面对阻力。只要撒但仍然与神的儿子为敌,只要世界与肉身尚存,信主的人都会遇到阻力。有时,阻力会很尖锐明显,但大部分时间它都在暗中阻挠,令人无法预测。不过,我们无需为此过分紧张,因为神已把这个情况告诉我们,并且会体谅我们的软弱。而这些阻力亦不会对灵命造成太大伤害,也不会阻碍我们前进。相反,只要我们胜过它,灵命便会变得更为坚强。 虽然如此,有一种阻力却不但会妨碍灵命成长,还会对它造成伤害,那就是内心失调所造成的阻力。 主耶稣在谈论“专一”的重要时,也曾提过这一点,而雅各指出心怀二意的人,在他一切所行的路上都没有定见,所说的也是这点。一个人若拿不定主意,内心便不能平静,只会任由不安和情欲蚕食了整个生命。 另一种阻力是由愤恨造成的。我们如果对人产生恶感,就像驾车者踏着煞车掣驾驶一样,无论怎样真诚地渴望前进也徒劳无功。愤恨会像煞车掣那样,“卡”住人的心灵,令它无法前进。因此,我们必须把这种阻力消除,透过原谅我们的仇敌,求主宽恕和洁净,使我们可以继续在灵里成长。 内心的阻力其实是由肉体的各种软弱造成的。肉体与灵命斗争,为要阻慢,甚至制止灵命成长。其实,我们原可以无拘无束地向主的冠冕踏步奔往,然而,最可悲的是不少人似乎愿意任由阻力胡作非为,叫自己拖着沉重的步伐,痛苦的、一步步地慢慢蠕动。 就让我们省察一下。可能我们会发觉自己也踏着煞车掣,需要把脚收回呢!
以弗所大劇場
The Ephesus Theatre is located within the ancient city ruins of Ephesus. It’s a vast, semicircular amphitheater that was remodeled by the Romans between 41 and 117 AD. Built into a hillside and facing the sea, it has an impressive presence and could seat up to 25,000 people. Constructed on a hillside slope, this semicircula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