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池的水溝頭

【賽七3】 耶和華對以賽亞說:你和你的兒子施亞雅述出去,到上池的水溝頭,在漂布地的大路上,去迎接亞哈斯。

【賽三十六2】 亞述王從拉吉差遣拉伯沙基率領大軍往耶路撒冷,到希西家王那裡去。他就站在上池的水溝旁,在漂布地的大路上。

在以賽亞書中多次提到「上池的水溝」。這個地方可能就是基訓泉源頭,「漂布地」可能是附近的洗衣場。由於那裡靠近水源,所以是人口流動密集,消息傳播迅速的地方。亞哈斯王在位時以賽亞在這裡勸告他要信靠神、不要投靠亞述(賽七3);三十年後,亞述王西拿基立差遣拉伯沙基在此地逼迫希西家王投降、不要倚靠神(賽三十七10),讓百姓體會不肯「倚靠耶和華」的滋味。

雖然時隔三十多年,但這兩個事件卻非常相似:

他們都面臨強敵壓境(賽七1;賽三十六2);

他們都因此懼怕(賽七2;賽三十七1);

他們都想與外邦結盟來解決危機(賽王下十六7;賽三十1-2;賽三十九2);

他們都聽見了先知以賽亞的預言(賽七3;賽三十七5); 關鍵場景都在「上池的水溝旁、漂布地的大路上」(賽七3;賽三十六2);

關鍵場景都在「上池的水溝旁、漂布地的大路上」(賽七3;賽三十六2);

神都叫他們不要害怕(賽七4;賽三十七6);

神都應許了拯救(賽七7;賽三十七7);

神都賜下了兆頭(賽七13-25;賽三十八5-8);

神都宣告百姓將被所投靠的對象傷害(賽七17;賽三十九6); 神都保證「萬軍之耶和華的熱心必成就這事」(賽九7;賽三十七32)。

神都保證「萬軍之耶和華的熱心必成就這事」(賽九7;賽三十七32)。

在這個過程中,亞哈斯和希西家這對父子的不同之處在於:

以賽亞先找亞哈斯(賽七12);而希西家卻主動找以賽亞(賽三十七3);

亞哈斯標榜剛強屬靈(賽七12);而希西家承認軟弱失敗(賽三十七1、3、14);

亞哈斯不肯信靠,結果被神管教(賽七18-25);而希西家學會信靠、蒙神拯救(賽三十七36)。

亞哈斯「作王十六年」,可能包括與父親約坦共同執政三年。沒有負面評論的約坦,卻生了一個沒有正面評價的亞哈斯。亞哈斯不但沒有效法烏西雅和約坦兩代君王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正的事;反而他倒行逆施,行以色列諸王的道,又鑄造巴力的像,甚至在猶大歷史上第一次把兒女焚燒為祭。

以色列王比加登基後,聯合亞蘭王利汛抵抗亞述,但猶大卻拒絕加入反亞述聯盟。因此,亞蘭和以色列就聯合攻打猶大,想廢掉亞哈斯,立他比勒的兒子為王(賽七6)。這是神對離棄神的亞哈斯和南國百姓的管教。

希西家原來效法父親亞哈斯王向亞述納貢(王下十六7-8),但後來拒絕納貢、背叛亞述,導致了亞述軍隊的進犯。希西家想辦法解決問題;但問題卻不肯放過他,反而把他逼到了走投無路的地步。主前701年亞述王西拿基立攻陷猶大所有的堅固城,18萬5千亞述大軍兵臨城下,圍困耶路撒冷。神要藉著環境裡的難處,讓希西家對自己所有的錢財和謀算徹底絕望,催促他走上誠實倚靠耶和華的信心之路。
主前701年亞述王西拿基立攻陷猶大所有的堅固城,18萬5千亞述大軍兵臨城下,圍困耶路撒冷。神要藉著環境裡的難處,讓希西家對自己所有的錢財和謀算徹底絕望,催促他走上誠實倚靠耶和華的信心之路。

資料來源:「聖經綜合解讀」授權使用

zh_TW繁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