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軍隊的成功,道路發展扮演了舉足輕重的角色。俗話說 “條條大路通羅馬”,聰明的羅馬人以建設良好的道路做為伸展其統治力量的工具,迅速快捷的交通網更是羅馬帝國得以持續數百年的最大功臣之一。
亞壁古道(拉丁語及義大利語:Via Appia;英語:Appian Way)是由羅馬的執政官克勞迪亞斯.阿皮尤斯主導修建的,最初只是用於連接羅馬城和卡普阿城(Capua)的軍事要道,只有212公里長。後來又延伸了370公里,一直通到海港布林地西(Brundisium)。昔日羅馬徵伐埃及、希臘的羅馬士兵皆由此出發,基督教亦由此傳入羅馬。亞壁古道把羅馬城和義大利東南部阿普利亞的港口布林迪西(Brindisi)連接起來,主前71年斯巴達克斯起義失敗以後,被俘的6000個奴隸就是在這條路上被釘在十字架上。亞壁古道是第一條通往羅馬以外地區的長途軍用道路,使用了當時最好的工程技術,被稱為道路女王(Regina Viarum)。
亞壁古道是由磨平的黑色玄武岩塊為主,加上其他充填石料壓扁而成。雖然形態不規則,但個個都經歷了2000多年歲月的磨練,棱角全磨平了,平滑,堅硬。去過的幾個羅馬廢墟的大道都是這類型的,差別主要在石頭是青石塊還是黑玄武岩鋪為主。在使徒行傳的第二十八章中,當保羅沿著亞壁古道進了羅馬城的時候,一路已經經過了3275公里。展現在他面前的是古代世界的權力中心,到處都是輝煌的建築、精緻的藝術。但是,在這城裡的一百萬人中,有一半是奴隸,另外一半的公民中可能大部分是貧民。所有的專業人士、製造商和生意人都是奴隸,貧窮而驕傲的公民則不屑與他們來往。後來,保羅將把福音帶給他們。
在初期教會時期由於許多基督徒被視為異教異端,他們還在未踏入羅馬城前就古道上被處死,而收埋這些殉教者骨骸的墓窖也因此成為重要的歷史宗教紀念地。 因此古道邊分佈紀念碑、陵墓以及古羅馬教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