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典人为何好诉讼?

雅典是一个古希腊城邦。 城邦时代,位于阿提卡平原,科林斯湾和爱琴海的汇流之地。 核心是高地卫城,依靠阿瑞斯山,后来成为在阿提卡平原发展而成的城邦。

 雅典在古希腊文明中政治、历史、经济、文化等方面,扮演重要的角色,在主流是君主专制的古代世界中,希腊雅典保留石器时代的直接民主,并发展成为影响现代人民主观念极深远的民主政治体制。 特别是在黄金年代,雅典成为希腊城邦中的人才荟萃之地,许多闻名后世的学者、文学作品、建筑物等等,都出现在这个时代,对此,伯利克利给予极高评价,认为雅典是全希腊的学校,它奠定了西方文明的基础。 

上图:古希腊“陶片放逐法”

主前5世纪,雅典成为古典时代希腊的中心。 它确立了民主制度的典范,所有成年男性公民都能参与政治,充分享有言论自由的权利,一人一票,少数服从多数。 “民主”一词源于古希腊语,字面含义是“权力属于人民”或“还权于民”,恰如约翰·列侬唱得那样,“Power to the people”。 如亚伯拉罕·林肯所说,它的特征是“民有、民治、民享”——它的现代典范就是美国。 然而,女性、奴隶和外邦人没有参政权。 历经消长损益,雅典民主制一直延续到主前146年罗马共和国征服整个希腊世界。

主前620年前后,雅典贵族委任德拉古(Draco)领导城邦,制定了一部成文法律。 根据这部法律法,如果农民无力偿还借贷,富裕地主就可以控制他们的田产。 这造成了极大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多的贫农开始反抗地主,内战一触即发。

上图:细密画中的梭伦
上图:梭伦改革前夕激烈辩论

主前594年,掌权贵族选荐梭伦(Solon)作为执政官和立法者,授予他改革城邦政治的职权,以安抚愤怒的雅典平民。 梭伦上台后平衡了各方的势力:他生于贵族阶层,但并不富裕,博学多闻,又能写诗。 梭伦返还了穷人因无力还债而抵押的土地,解放了因为负债而自卖为奴的贫农。 更重要的是,他允许公民提起公诉(graphe),控告可能对城邦造成危害的人。 这是梭伦改革的创举,旨在鼓励民众维护城邦的公益。这个民主制度是以男性为中心的,那时雅典的任何成年男性公民都可以在法庭上畅所欲言,控诉某位政客的操守或者政策,诉讼结果则由“陪审团”一人一票,以“多数决”的原则产生。 如果该政客被判有罪,除了个人要遭受相应处罚,他的政策和政令也将被重新检讨,以公诉为主的法庭辩论于是成为雅典人参政议政的主要途径。 以此为契机,梭伦开启了真正意义上的还权于民——民主制不拘泥于投票,更鼓励民众积极参与政治。一时之间雅典的诉讼之风风靡一时。

根據《使徒行傳》記載,保羅來到雅典時,看見滿城都是偶像,就心裡著急;於是在會堂裡與猶太人和虔敬的人,並每日在市上所遇見的人,辯論、抨擊偶像,一些希臘人就把他帶到亞略·巴古為自己辯論。

原本雅典是一个普通的城邦,后来经过梭伦、庇西特拉图、克里斯提尼、伯里克利先后执政,在希腊城邦的影响力与日俱增,产生了举世闻名的大哲学家苏格拉底、柏拉图等,但雅典人却不认识真神,因为人凭自己的智慧不能认识神(林前一章21节),但他们在内心深处有着一种敬拜神的倾向,怕因疏忽而开罪任何神祇,所以在城中供奉一个「未识之神」。保罗以此为契机向他们极力见证神,在这次讲道之后,亚略·巴古的成员之一——大法官丢尼修(Dionysius the Areopagite),并一个名叫大马哩的妇人等成为保罗的追随者。

請關注我們公號👆

zh_TW繁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