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述人在美索不達米亞歷史上活動時間約有一千餘年,大致可分爲早期亞述、中期亞述和新亞述三個時期。其中,新亞述帝國是其歷史上最強盛的時期——稱雄的時間從主前8世紀中葉到前621年,雄踞亞洲一個多世紀,國勢強盛,如日中天。其首都尼尼微是當時的世界性大都市。然而不可一世的新亞述帝國中期也衰弱過近40年之久,期間政權接替,經歷幾位亞述王的統治。這幾位亞述王在聖經中並沒有明確涉及到。
•阿達德尼拉里三世(前811年—前783年在位) 他死後,亞述開始衰落,陸續失去了對許多附屬國的控制權。
•撒縵以色四世(前783年—前773年在位) 貴族和軍隊統帥影響力越來越大,君權被嚴重削弱。
•丹三世(前773年—前755年在位)君權受到嚴重限制。主前765和前759年亞述發生瘟疫,主前763年發生了日全食並突發叛亂。
•亞述尼拉里五世(前755年—前745年在位)君權旁落。主前746年亞述爆發起義,他於隔年戰爭中兵敗身亡。
從主前783年-前745年,亞述王阿達德尼拉里三世的三個兒子:撒縵以色四世、亞述但三世和亞述尼拉里五世統治時期,都面臨內亂,君權受到貴族的限制,亞述君權被一再削弱,窮兵黷武的新亞述帝國暫時失去對外耗的能力,只能在暫時持續擴張不停。 (這段歷史在《約拿書》裡有所涉及。約拿是耶羅波安二世時的先知(王下14:25)。當他到尼尼微的時候,《約拿書》3章6節中把“亞述王”稱為“尼尼微王”,因為當時亞述王的君權已經在首都尼尼微之外失效了)
因着新亞述衰落,新亞述的鄰國北國以色列和南國猶大等國家得到難得的喘息,和平的國際環境使它們在經濟、政治、軍事等方面得到極大發展。北國以色列王“耶羅波安二世”(主前790年-前750年,或前786年到前746年在位)與南國猶大王“烏西雅”(主前792-740在位)是那時期的君王,他們勵精圖治,國力強盛,收復了過去丟失的領土,再次重現了大衛所羅門王朝的強盛。
•北國以色列
在耶羅波安二世作王期間北國以色列是國力最爲強盛的時期。神賜給北國四十年的繁榮穩定,但繁榮並不表明神的悅納。耶羅波安二世做耶和華視爲惡的事,沒有離開尼八的兒子耶羅波安使以色列人犯的那些罪。百姓的屬靈光景也極其黑暗。雖然這段時間是大衛、所羅門之後最富強的時候,北國以色列經濟繁榮、疆域廣大。但是,表面的繁榮只是無花果爛透之前的「金玉其外,敗絮其中」,耶羅波安二世死後不久,新登基的亞述王提革拉·毗列色三世(主前745-727年)就重新開始對外擴張,北國不到三十年(主前722年)就迅速被新亞述滅亡。
•南国犹大
與耶羅波安二世同期的南國猶大王是烏西雅。在其執政的五十二年裏,亞述暫停對外擴張。烏西雅王統治了半個世紀,他尋求耶和華,神就使他亨通,甚是強盛,但晚年他卻心高氣傲,想要人間更高的地位,擁有更大的權柄,竟冒犯耶和華他的 神,以致自尋毀滅。最後他在大麻風的刑罰中去世(代下二十六21-23)。烏西雅王駕崩之前,猶大的烏雲已經密集,社會問題嚴重,亞述王提革拉·毗列色三世重新發動對外戰爭(王下十五19、29)。猶大開始走下坡路。烏西雅王去世二十幾年後北國以色列滅亡;而位於耶路撒冷的聖殿也在一百五十多年後也要被毀。
神使新亞述帝國陷入了持續近40年的衰落,所以烏西雅所治理下的南國猶大和耶羅波安二世治理下的北國以色列一樣,都得著了幾十年的繁榮穩定(代下二十六6-15)。然而伴隨著成功、權力和財富的增加,北國和南國都心高氣傲,就像酒徒一樣狂妄自大,驕傲造成人靈性的爛醉,它像酒直接灌進了腦子裡,使人騰空欲飛,自我崇拜,不再依靠神。
亞述尼拉里五世死後,提革拉‧毗列色(前745年-前727年)即位,他是新亞述帝國時期最重要的君主之一,提革拉‧毗列色也是聖經中指名提到的第一個亞述王。即位之後,他重組帝國政治架構,使新亞述再次由衰弱走向強盛,重新開始瘋狂對外擴張。其鐵血暴力政策對鄰國造成巨大壓力。很快,北國被亞述所滅,南國的政權也岌岌可危。
亞述成為神施行管教的刑杖,神藉異邦人、用國破家亡、被擄異鄉來教導祂的子民聆聽,希望他們迴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