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馬色

大馬色又稱為大馬士革,英文則仍用原名,是今日敘利亞的首都,位於敘利亞之東南,離以色列和黎巴嫩都很近。 城的位置在大敘利亞沙漠的邊緣,黑門山西麓肥沃的山谷綠洲上,綠洲長約48 公里,寬約16 公里,平均海拔高約 670 米,與南面的耶路撒冷相距約160哩。 雖然大馬色位於沙漠邊緣,地區年雨量甚少,但因有亞罷拿河流經市區,又有法珥法河在其南約14 公里處流過,經充分的利用其水源,大馬色物產豐饒,盛產巴旦杏(扁桃)、杏、棉、亞麻、穀物、大麻、橄欖、石榴、菸草、葡萄、胡桃等
 

大馬色城之北、西、南三面繞山,東則鄰沙漠,此城就成為天然之交通孔道,自古就有三條大商道經過此地:其一是往北經哈馬和阿勒坡,再沿幼發拉底河通往巴比倫地區;其二是名叫沿海大道的,是向西南經夏瑣、米吉多、約帕、迦薩通到埃及;第三條是名叫君王大道的,向南經外約但往阿卡巴灣,終點也是埃及,所以大馬色是米所波富地區通往巴勒斯坦和埃及唯一的交通孔道,因此大馬色。 所出產的地毯和刀劍,極富盛名。

大馬色古城位於今日大都會的東南角上,已有四千年以上的歷史,由於舊址上建有新建築物,所以不能作進一步考古發掘的工作,建城之年代故不可考,至今古城中仍保留有 保羅時代的直街、城牆和名為神之門Gate of god 的古城門。 它最早是屬於亞蘭人獨立城邦,也曾統治附近的地區成為大馬色帝國,一度曾是亞蘭帝國的首都。 在主前十五、十四世紀曾被埃及控制,大衛王年間所屬以色列,但不久又獨立,而且不斷與以色列為敵,主前 732年 被亞述攻陷毀城,且將人民擄至吉珥去 。 兩三百年後,它再度復興,成為波斯帝國的行政中心。 主前一百年前後,它成為敘利亞的都城,至羅馬帝國和新約時代,它是低加波利之十城之一,也曾是拿巴天王國(Nabatean Kingdom)的一座獨立城,但是並沒有直接的管轄權。 耶路撒冷的猶太公會對該城的影響力並不很大,所以是當時基督教受逼迫者的避難天堂。

聖經首次提及大馬色之處是創世記十四章15節,記述亞伯拉罕追擊四王聯軍至大馬色,將其侄子羅得一家並財物奪回之事;此後則直至大衛時代(約主前1000年),聖經才再次提到大馬色。 使徒行傳九章23-25節記載保羅如何逃離大馬色城,乘夜急奔耶路撒冷。自此以後,大馬色之名便不復見於經文之中了。

上圖:1890年拍攝的大馬士革城牆,保羅從這裡縹下。現藏於美國國會圖書館。
上圖:今日大馬士革 (照片版權屬證主聖地考察事工)
zh_TW繁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