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拉克的前世今生

伊拉克位於亞洲西南部,阿拉伯半島東北部,北接土耳其,東鄰伊朗,西毘敘利亞、約旦,南連沙烏地阿拉伯、科威特,東南瀕波斯灣,海岸線長度為58公里。雖然伊拉克的國土大部分都是沙漠,但位於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之間的地區宜於農耕,物產豐富。

在這片位於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之間美索不達米亞平原富饒的土地上曾經孕育了幾個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蘇美爾文明、巴比倫文明、亞述文明和新巴比倫文明,湧現出薩爾貢、烏爾納姆、漢摩拉比、尼布甲尼撒等著名君主,以及以蘇美王表、吉爾伽美甚史詩、蘇美法典、漢謨拉比法典、空中花園、亞述巴尼拔圖書館、亞述法典等為文明標誌。

上圖:亞述巴尼拔時期的新亞述帝國(主前668-主前626年) 。此為亞述最大版圖。
上圖:新巴比倫王國 (主前626年-主前539年) 。
上圖:現在的伊拉克
上圖:漢摩拉比法典

主前539年新巴比倫王國為波斯帝國所滅。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伊拉克都是波斯帝國的一部分。此後,伊拉克經歷了塞琉西(中國史稱條支)、安息、波斯薩珊王朝的統治。 7世紀時伊拉克被阿拉伯帝國吞併,定都於巴格達,巴格達就成為阿拉伯世界的中心。之後,伊拉克陸續被突厥人、塞爾柱人和蒙古人等外族入侵:

16世紀,伊拉克受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統治。 

1920年,伊拉克淪為英國的「委任統治地」。

1921年8月宣布獨立,建立費薩爾王朝。 1932年伊拉克獲得完全獨立。

1958年,伊拉克自由軍官集團發動軍事政變,推翻費薩爾王朝,成立伊拉克共和國。

1979年7月薩達姆·侯賽因成為總統。

1980年伊拉克因同伊朗邊界糾紛發動歷時8年的兩伊戰爭。

1990年,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引發海灣戰爭,並受到聯合國制裁。

上圖:伊拉克戰爭

2003年3月20日,美、英等國單方面發動伊拉克戰爭。 4月9日,美軍攻占巴格達,薩達姆政權被推翻。 時任伊拉克總統薩達姆·侯賽因也被美軍逮捕並被伊拉克法院判處死刑。伊拉克很快就處於美國及其盟軍軍隊的控制之下。 5月1日,美國總統布希宣布伊拉克主要戰事結束。 2011年12月20日,美國從伊拉克的完全撤軍。

2014年遜尼派極端恐怖組織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蘭國(ISIS)趁著中東局勢混亂向伊拉克大舉進攻,導致伊拉克戰火重燃。伊斯蘭國攻陷伊拉克西部和北部大片地區。在美國和伊朗的支援下,伊拉克政府在隨後三年陸續收復失地,取得反恐戰爭的重大勝利。

雖然戰爭的硝煙慢慢散去,但是處於中東這個混亂地區的伊拉克,在看似平靜表象的掩蓋下,依舊暗流湧動。戰後的伊拉克經濟產鏈單一,主要靠石油工業,由於戰爭破壞,許多石油管道被炸毀,滿目瘡痍,伊拉克的戰後重建進展緩慢,政府效率低下,工作困難重重,工人的失業率極其嚴重。根據國際移民組織數據顯示,伊拉克國內目前仍有近140萬民眾流離失所。他們在斷壁殘垣的環境中面對頻頻發生的攻擊和衝突,艱難求生。

zh_TW繁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