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勒斯坦”這個地名在猶太人的歷史上最初只指公元前12世紀非利士人居住的迦南地的沿海地區,《舊約》中稱“非利士”,意爲“非利士人的土地”。後來“非利士”一詞的希臘語形式“巴勒斯坦”漸漸被用來泛指“希伯來人之地”,即整個地區。這個地區也被稱作“聖地”、“耶和華的地”、“所應許之地”和“迦南地”等。
在聖經中並沒有巴勒斯坦此一地名,它的範圍各家的說法不一,而且也隨時代而有所變化,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後,才由國際聯合會所勘定,其公認的範圍是:地中海東岸,約但河以西,敘利亞和黎巴嫩以南,埃及的西奈半島之北,東鄰約但王國。故其幅員與舊約聖經中的原迦南地相近,所以可認為即是迦南地。又因是神所應許賜給以色列人的土地,故亦稱以色列地及應許之地。這片土地在主前十五世紀以前,住了統稱是迦南人的十個民族,所以當時稱為迦南城,待以色列人進迦南,取得這地之後,就改稱是以色列地。到後來以色列的南北兩國相繼滅亡後,才逐漸改用巴勒斯坦來稱迦南地。
1. 巴比倫帝國時期(主前587- 538);巴比倫擊敗了亞述,建立了更大的帝國,586 BC 耶路撒冷被巴比倫徹底的毀滅,拆了聖殿,將人民和財寶擄去,猶大王國到此結束。
2. 波斯帝國時期 (主前538 – 332):波斯帝國滅巴比倫、敘利亞和巴勒斯坦成為波斯的一省。古列大帝在538 BC 準許猶太人回歸建殿,首批人在設巴薩之帶領下,回歸的約有五萬人,444 BC 尼希米再帶一批人回國,此期間重建聖殿和城牆,與撒瑪利亞人常發生衝突。
3. 希臘時期(主前332 – 63):亞歷山大擊敗波斯,建立希臘帝國, 321 BC 他死後帝國分裂,巴勒斯坦先受埃及多利買之治統,198 BC 起受波斯西流基之統治,直到166 BC止,其間政治,宗教和文化都徹底的希臘化,猶太人受到極大之迫害。
4. 馬加比和哈斯蒙王朝(主前167 – 63): 因反抗在宗教上的迫害,猶太人馬加比家族起義,驅逐羅馬人,收復失土,建立哈斯摩王朝,其版圖幾與大衛時相同。
5. 罗马帝国时期(主前 63 – 主后 324):罗马帝国兴起,取得希腊所有的土地,主前63攻占巴勒斯坦,置犹太省,主前37任命大希律作犹太人的王,希律死后不久,于主后六年起,再改由罗马帝国直接统治,犹太人和基督徒备受迫害,也不断反抗,70 年罗马的提多将军彻底破坏了耶路撒冷城,人民被杀或被掳去罗马,主后132 年哈德良皇帝重建耶路撒冷,并改名叫Aelia Capitolina,又在圣殿的原址上建筑了一座罗马神庙,禁止犹太人进入,违者处死,因此又引起犹太人之叛乱,结果失败得更惨(主后136),犹太人悉数被逐出耶路撒冷,犹太人一切根基均被铲除。此后的两百年间,耶路撒冷成为一彻头彻尾的外邦人城市。
6. 拜占庭帝國時期 (主後324 – 636):君士坦丁即位為羅馬皇帝之後,宣布基督教為羅馬的國教 ,並遷移首都到拜占庭,這是一段基督教興盛的時代,持續有三百年之久。 326 年君士坦丁之母海倫娜前來朝聖,在巴勒斯坦建了數個教堂,許多的教堂和修道院都是在此時期所興建。但在 529 年有撒瑪利亞之亂,614 年又被波斯人入侵,教堂多被毀壞, 基督徒受迫害。
7. 阿拉伯回教帝國時期 (主後636 – 1099):阿拉伯的回教徒進佔巴勒斯坦、猶太人和基督徒均遭受迫害,許多教堂被毀或改建成清真寺。
8. 十字軍時期(主後1099 – 1263):歐洲的基督徒組十字軍遠征巴勒斯坦,要從回教手中收復聖地,1099 年攻克耶路撒冷,但同時屠殺回教徒和猶太人,他們建立耶路撒冷拉丁王國,巴勒斯坦興盛了約九十年,1187 年,耶路撒冷被埃及的回教王撒拉丁所攻佔,十字軍在聖地的勢力日減,長期不斷的與埃及發生拉鋸戰,但大部份時間僅保有沿海的幾個城市,1291 年十字軍完全被迫退出巴勒斯坦。
9. 马穆鲁克人时期(主后1263-1517):在埃及和叙利亚不断冲突时期间,埃及的马穆鲁克人占据了巴勒斯坦约两百六十年,天主教的圣方济会在此期间进入圣地,他们在保护圣迹的工作上,尽了很多的努力,贡献甚多。
10.鄂圖曼帝國 (主後1517-1918):土耳其的鄂圖曼王朝攻占巴勒斯坦,巴勒斯坦的人口日漸減少,土地荒廢,但在十七世紀末,開始有猶太人移回。
11.英國委託管時期 (主後1918-1948):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土耳其戰敗,巴勒斯坦被委託英國代管,直到 1948 年,以色列復國為止。
12.以色列自1948年5月14日宣佈建國後,經歷數次以阿戰爭及和平協議,現今實際管轄面積為25,740平方公里,包括哥蘭高地、前約旦國的河西這部分的地區(即West Bank,西岸地區;見下左圖)。此外,以色列給予居住在西岸地區及迦薩走廊的巴勒斯坦百姓,三種不同等級、不同程度的自治權 (見下右圖)。
在此後的幾十年時間內,阿拉伯國家和以色列爆發了5次大戰爭,小規模衝突更是持續不斷。在冷戰背景下,也隱藏着美蘇爭霸的影子。雙方都爲此付出了沉重代價。以色列控制面積越來越大,巴勒斯坦控制面積越來越小,最後只剩下加沙和約旦河西岸地區。
冷戰結束,雙方打打談談,雖然簽訂一些協議,但是本質上沒有什麼改善。 “流淌着奶和蜜”的應許之地變成了“流淌着血和火”的衝突之地。
以上內容經聖光聖經地理資訊網授權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