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羅與西頓

推羅和西頓在古代近東地區很有名,它們也是舊約和新約的重要城市。 推羅是以色列北部地中海的腓尼基海港;西頓是腓尼基的另一個重要海港,也是最古老的腓尼基城市,位於推羅北方二十公里。兩者現在都位於黎巴嫩境內。

推羅和西頓歷史悠久。古代推羅是由來自西頓的移民建立起來的,因此推羅的居民都自稱為「西頓人」。聖經稱推羅為“西頓的處女”,將其中經商的居民稱為“西頓的商家”(以賽亞書23:12,2)。古代西頓錢幣上刻有「推羅之母」的標語。而在推羅的銀幣上自稱為「西頓人的大都會」。在以賽亞的時代,這兩個城邦彼此和平競爭,都自稱是腓尼基的代表(Mother City of Phoenicia)。腓尼基人擅長航海、經商、建築和手工業,盛產香柏木,腓尼基字母是現代所有字母的祖先。

 西頓,今天叫賽達(Saida,阿拉伯語為「釣魚」)。從前西頓是以迦南的長子(創十15)命名,並可能是他的後代定居之處。古迦南的北部邊界延伸到西頓(創十19)。後來,雅各說這是西布倫的邊界(創四十九13);約書亞把它當作以色列應許地的一部分(書十三6);西頓被包括在亞設地業的北部邊界(書十九28)。但征服迦南的時候,十二個支派並沒有奪取它(士一31,三3)。西頓從開始就是一個港口城市,建在一個海角上,附近有海上島嶼,可避暴風。

在西頓南部二十英里,從沿海平原的中部,往地中海幾百碼的一個岩石島,就是推羅所在。事實上,這個城市的名字來自這座岩石島。推羅來自閃族語 ,意思是岩石。它位於黎巴嫩一些山脈西南山脊的山腳下,靠近古老的萊昂特斯河的峽谷,有富饒且水源充足的平原,成為島上堡壘的食物,水,木材和其他生活必需品的主要來源。

歷史和考古證據顯示,這兩座城市都是在主前二千年初已有人定居。在以色列人定居在迦南地之前很久就是重要的港口。雖然當聖經提及迦南人和以色列的早期歷史,多次提到西頓,然而推羅在聖經中首先出現,是亞設境界的西邊的一部分(書十九29),在這段經文中特別稱它為“堅固城”,因此推羅被認為是一個重要的地標。此外主前二千年的經外文獻都有提及這兩個城市,其中最有趣的記載來自《阿馬爾奈文書》。此書(約主前1350年)中有來自兩個城市的國王的一些真實信件。西頓國王Zimrida寫了《阿馬爾奈文書》中的一封或兩封信;推羅王阿比米爾奇則給埃及法老發了十封信。

推羅

從大衛開始,以色列人和推羅的關聯變得明顯。推羅王希蘭供應香柏木,木匠和石匠,香柏木從山上運下來,然後沿著地中海沿岸漂浮到約帕,以建造大衛和所羅門王的宮殿以及聖殿。 在以斯拉和所羅巴伯的時代,從被擄回歸來的猶太人也派遣西頓和推羅人去取香柏木,以建造第二聖殿(拉三7)。

上圖:主前716-713年的亞述浮雕,用一系列生動的畫面描繪了腓尼基人裝載、海運和卸載黎巴嫩的香柏木,用以建造亞述王的宮殿。在所羅門和所羅門的時代,推羅人也用同樣的方法為建造聖殿提供香柏木。出土於杜爾‧沙魯金亞述王撒珥根二世(Sargon II,主前722-705年在位)的宮殿,收藏於羅浮宮。
上圖:亞述的都城Dur-Sharrukin(公元前8世紀)出土的城牆雕刻的圖案,描述推羅人將一船船的木材運往亞述

推羅在主前11世紀獨立之前,曾受埃及控制五百年,深受埃及的影響。在新亞述帝國時期,推羅名義上向亞述臣服(主前868–612年),但卻常反叛、常與埃及聯盟。主前6世紀它被巴比倫的尼布甲尼撒二世圍困13年(主前585-572),但確切的歷史結果仍不清楚。耶利米(耶二十七3-11)和以西結書(結二十六7-14)都談到這事件。在考古發現的一份巴比倫行政文件中,提到推羅和西頓的國王接受巴比倫皇室的口糧,顯然,推羅和西頓都向尼布甲尼撒投降了。

主前 333 年,古希臘馬其頓國國王亞歷山大大帝圍攻推羅,但發現城內已空,城裡的人已經離開並在離岸一里的一個小島上居住。於是亞歷山大徹底拆毀了大陸上的推羅主城,並用拆下來的瓦礫墊出了一條通往島上的路。應驗了「將你的石頭,木頭,塵土都拋在水中」(結26:12)。亞歷山大修長堤自大陸進入島上,城始陷落,佔領這座城市後,亞歷山大以血腥和殘暴回應。推羅人被俘虜或被殺,城市被毀。主前126年,推羅從塞琉古帝國王朝獲得獨立;主前64年併入羅馬版圖,成為羅馬行省,但仍享有自由城市的地位。其後推羅又被回教徒佔領,成為十字軍攻擊的對象,飽受摧殘,直至成為廢墟。西元七世紀,推羅被阿拉伯人佔領。 1291年,被穆斯林破壞,至今沒有恢復。今天的推羅城位於古代推羅旁的一個小城,從前的推羅仍然是淨光盤石(結26:14)如聖經所言,成為漁夫曬網的地方。

西頓

西頓主前十五世紀時,曾屬埃及所有,在主前第十一至第八世紀之間,西頓成了腓尼基之首都。因其在全球的骨螺染料和玻璃行業貿易,這座港口城市達到了它權力的頂峰。同時,它也成為地中海東部造船和航運領域的領導者。

上圖:染色骨螺。西元前1600年左右,腓尼基人和古羅馬人曾經利用它的特點製造染料,工藝複雜,且消耗巨大,製作的時間必須精準。古時西方人把這種紫色染料用在為王族、貴族或教堂高層的華貴衣服上。儘管10,000枚骨螺僅能產出1克純紫染料,而1克染料只夠染製一件衣服的邊角料,但這依舊是西方古人趨之若鶩的色彩。

歷史上西頓城曾遭到兩次剿滅,一次是由亞述王以撒哈頓所率領(主前880-869),另一次則在主前531年由波斯王亞達薛西指揮。巴比倫人、波斯人、希臘人、羅馬人及別的民族俱在西頓留下遺痕。主前333年被亞歷山大佔領。西頓先叛變成功,但後來西頓王為了保存自己的性命,就把西頓賣給敵人。主前64年併入羅馬。數百年後,十字軍東徵,西頓屢被攻陷。她三次被十字軍奪去,又三次敗於回教軍手中。之後很多中東地區的戰爭,都以西頓為戰場。 1840年,西頓被英、法、土艦隊砲擊。然而雖然多經血戰,但西頓未被滅絕,正如聖經所預言。

上圖:主前480年,波斯王薛西斯一世第二次入侵希臘,腓尼基人為波斯軍隊建造渡海浮橋。主前539年波斯王古列征服巴比倫以後,腓尼基人務實地向波斯臣服,被劃分為四個藩屬國:西頓、推羅、阿瓦德和比布魯斯,當地的腓尼基王被允許自治、世襲和鑄幣。而腓尼基人也不負所望地為波斯帝國作出了重要貢獻,在希波戰爭期間為波斯海軍提供了大部分船隻和水手,並且修建了薛西斯運河和跨海浮橋,幫助波斯陸軍跨越海峽進入希臘大陸。

在1975-1990年的黎巴嫩內戰期間,西頓成為激烈戰鬥的戰場,在隨後的22年,西頓被以色列佔領期間,情況更惡化。即使在今天,也只有一家賓館和幾家餐廳。因有許多土耳其浴室,市集和清真寺,它給人的感覺,就像一個古老世界的城市。那兒幾乎沒有工業和港口服務,只有極少數的當地漁船。在港口南部的一座小山上,有一個聖路易斯城堡的廢墟,這座城堡被認為是坐落在古老的西頓衛城上。城堡的南邊曾經是古西頓的垃圾場。該市著名的紫色染料工業,產生了數以萬計的骨螺貝殼殘渣,日積月累形成一個土墩。因為這個古代港口地區在數千年中一直有人居住,因此使此地的考古發掘異常困難,西頓幾乎沒有青銅器和鐵器時代的考古學發現,學者無法對其往日歷史作更進一步的考證。


推羅和西頓在舊約裡都是被咒詛的城巿,在歷史中也逐漸沒落,但這並不影響神的愛在這裡展開。哪裡有信心,耶穌都會在那裡與信心相遇。 當彌賽亞開始在地上宣講福音的時候,推羅和西頓都將有人來尋求主(可三8;路六17),而主耶穌也親自把福音帶到推羅和西頓(太十五21;可七24)。將來在彌賽亞的國度裡,我們將會驚嚇地看到,許多看似沒有可能信主的人,也將和推羅西頓人一樣,成了錫安的居民:「非利士和推羅並古實人,個個生在那裡」(詩87:4)!

上圖:古推羅遺址
上圖:古西頓遺址
zh_TW繁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