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弗所」是亞細亞行省的七個城市中最重要的一個,位於地中海東部愛琴海東岸的考斯特河口,是位居羅馬、亞歷山大、敘利亞的安提阿之後的羅馬帝國第四大城市。以弗所是羅馬的駐防城,也是允許保留原有法律的自由城,羅馬總督定期輪訪該城、審問重大案件(徒十九38)。羅馬總督從羅馬坐船前往亞細亞省上任時,必須先在以弗所登陸,然後前往行政首府別迦摩,所以該城也被稱為登陸處。
以弗所是個商業重鎮,從地中海運來的商品必須經以弗所送到亞細亞省各地,從東方運來的商品也必須經過以弗所出海,從幼發拉底河和美索不達米亞通往地中海的路、從加拉太經撒狄通往地中海的路、從大拉底河和美索不達米亞通往地中海的路、從加拉太經撒狄通往地中海的路、從大雅斯特河谷和大雅瓦河谷來的路里弗。而亞細亞省的基督徒被押往羅馬受刑時,也必須在以弗所登船,所以初期教父安提阿的伊格那丟(主後67-110年)稱以弗所為「殉道者的驛道」。以弗所是異教的宗教中心,有號稱世界七奇觀之一的亞底米女神廟(徒十九27)和大劇場,買賣護身符、驅魔咒和行邪術的事情非常普遍(徒十九19),還有羅馬皇帝克勞第和尼祿的神廟。
以弗所的居民成分複雜,猶太人比較多,保羅曾在這裡傳道兩年多(徒十九8-10),比任何地方都長。以弗所教會是保羅在第三次傳道旅程中建立的,提摩太是首任監督(提前一3)。由於以弗所是繁華都會,來往之人很多,教會更容易受到擾亂,所以保羅在與以弗所教會最後道別時,預言「必有兇暴的豺狼進入你們中間」(徒二十29),到提摩太時已經應驗(提前六21)。但以弗所教會忠心事奉,在真理上始終站立得穩,可被稱為初期教會的模範標竿。教會傳統認為,使徒約翰晚年居住在以弗所,主耶穌的肉身母親馬利亞終老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