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羅馬浴場是古羅馬人洗澡的地方。從公元前3世紀中葉到羅馬共和國時期的羅馬人已經意識到清潔能夠帶來健康,認為大量的出汗可以排除疾病。人們開始利用溫泉的氣霧來保健,並且堅信這種汗浴能夠帶來健康。如著名的卡拉卡拉浴場和戴克利先浴場。但由於古羅馬時期的供排水系統並非連接入戶,因此在家中建築私人浴室是富人獨享的奢侈。而小型的公共浴室在此時開始誕生,除去部分只能在河裡沖洗身體的窮人外,到公元前三世紀,公共浴室已經成為許多羅馬人選擇洗浴的場所。
共和國末期至羅馬帝國時代,大規模的豪華公共浴室紛紛興建,突破千數。浴室全場以大理石砌成,用嵌石鋪地;有壁畫,有雕像,用具也不尋常。房子高大,分兩層,都用圓拱門,裡面金碧輝煌,與壁畫雕像相得益彰。居中是大健身房,有噴泉兩座。場佔地六英畝,可容1600人洗浴。浴室中軸線上坐落著冷水、溫水、熱水三個浴室,兩側分佈體育場地、更衣室和其他休閒娛樂設施。此時的公共浴室不僅數量眾多,而且建造極為豪華,甚至被稱為「平民的宮殿」。浴室內兼有健身房、餐廳、戲劇表演、圖書館及美術館。古羅馬人到浴場來,不單是為洗澡;他們可以在這裡商量買賣,和解訟事等等。浴場也兼具了鍛鍊身體和休閒娛樂的本質。洗浴前人們通常會在健身房內進行跑步、摔角、體操、擲鐵餅等運動以鍛鍊身體,充分出汗,然後再進行沐浴,更利於增強體質和預防疾病。
此外,古羅馬人十分重視清潔和修飾,公共浴室和許多公共場所都掛有鏡子。但當時的鏡子是用磨亮的青銅做的,看得不太清楚,所以說「我們如今彷彿對著鏡子觀看,模糊不清」(林前十三章12節)。它們所反映出來的影像是「模糊不清」的輪廓。同理,我們對許多屬靈的事知道的也極為有限,因此我們的恩賜也是有限的,不值得高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