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木德》一书是犹太人继《圣经》之后最重要的一部典籍,又称为“犹太智慧羊皮卷”。主后1世纪到2世纪,犹太人恢复独立的愿望被罗马帝国粉碎。于是,他们的目光就转向了传统律法的研究和编纂之上。《塔木德 》全书63卷,约一万两千多页,两百五十多万字,包括三大部分:口传律法《密西拿 》、口传律法注释《革马拉》和圣经注释《米大示》。
猶太教的拉比一向認為,猶太教的承傳除了律法書以外,還有一本與之一同相傳的口傳傳統習慣。塔木德就是這一本記載猶太人傳統口耳相傳的生活習慣的書,內容講述的包涵了人生各個階段的行為規範,以及人們對人生價值觀的養成,是猶太人對自己民族和國家的歷史、文化以及智慧的探索而淬鏈出的結晶。
自主後二世紀中期以來,由一代一代的猶太人分別以口頭或文書形式記錄下來的行爲及道德規範等,被全數收入猶太法律總集《密西拿》中,後來經過猶太學者對其中問題的討論以及經過時代的演變,又有猶太學者編著成了《革馬拉》,其後,又進一步補充而成了《米大示》。“米大示”的意思是解釋、闡釋,是猶太拉比對舊約聖經的註釋,雛形出現於主後2世紀,並於主後6至10世紀成書。《米大示》運用其豐富的想像力將某些經文加以引伸,使經文所描述的事更加生動傳神。
《塔木德》是猶太律法﹑思想與傳統的集大成之作。目前為止,已經被翻譯成十二種文字。分散於世界各地的猶太人跨越地域﹑風俗和語言的差異,透過《塔木德》緊緊地連結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