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吉安

馬吉安(約主後110年—160年),又譯馬克安、馬西昂,是早期基督教的神學家。他生於黑海岸本都的西哪坡。父親是主教,於約主後140年抵達羅馬。

最初馬吉安加入羅馬教會,對教會慈善事工極為熱衷,把大量的產業捐獻給教會,並且以傳純正的福音為己任。不久,他為罪與苦難困擾之下,發展出一種尖銳極端的二元論,也就是「世界之神與耶穌所啟示的慈愛上帝是相對立的」。他的思想明顯地受到古希臘善惡二元論、部分克爾多的諾斯底派理論,以及柏拉圖對話錄創造論的影響,最終提出「善惡二元論的神論與基督論」。善惡二元論否定道成肉身的基督論,認為舊約中的上帝與主耶穌基督的上帝和天父不同。舊約中的上帝是不可知的;而後者則是顯現了的。前者代表的只是公義;而新約中的上帝則是仁愛憐憫的神。馬吉安在羅馬大肆宣傳他的思想,引發羅馬教會許多的跟隨者,被正統教會定為異端。

初期教會尚無成文的新約聖經,使徒口傳或書信的教訓是教會生活的根據(徒二章42節),所以那時的教會被建造在使徒和先知的根基上(弗二章20節)。 當時是在眾教會之間傳閱使徒們的書信,並把這些書信抄保存下來,就是所謂的「古卷」。 各地教會收集了使徒們的書信,以及根據使徒們所寫或口述轉錄的福音書。

上圖:11世紀所畫的使徒約翰(左)與馬吉安(右,主後110-160年)。

馬吉安是第一位嘗試編輯《新約》正典的人,他拒絕舊約,所編輯的典籍包含保羅的10封書信(除教牧書信外)和刪節後的路加福音,這是人們第一次嘗試想要將新約各書卷集結編輯成為一部世人所公認的正典書籍,被稱之為“馬吉安正典”。 《天主教百科全書》稱,「馬吉安分子是基督教有史以來最危險的敵人。」

馬吉安編輯工作刺激教會積極編輯《新約》正典,直到主後397年的迦太基會議歸納了眾教會的共識,正式確認27卷新約正典。

zh_TW繁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