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伯崙(結盟之地)

猶大山區的古城,建造時間比埃及的瑣安城還早七年(民13:22)。 希伯崙位於耶路撒冷西南偏南約30公里(19英里),海拔逾900公尺(3000英尺)。 這城與眾不同,是中東一直有人居住的最古老城鎮之一。 希伯崙在古代叫「基烈亞巴」(亞巴之城),看來以創造這座城市的亞納人亞巴的名字命名(創23:2;書14:15)。

自古以來,這座城市及附近的山區就因盛產葡萄、石榴、無花果、橄欖、杏、蘋果和堅果而遠近馳名。 希伯崙得天獨厚,有許多水泉和水井,林木繁茂,綿延數裡。希伯崙老城的特色是狹窄曲折的街道、平頂的石頭房屋和古老的市集。 希伯崙也以石灰石、陶器工作坊和玻璃工廠著稱,著名的乳製品製造商al-Juneidi也位於此處。

希伯崙最著名的歷史遺跡是麥比拉洞,由於與亞伯拉罕有關,所有三種亞伯拉罕宗教——猶太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都將其視為聖地。創世記23章記載,亞伯拉罕支付了四百舍客勒銀子給赫人以弗崙,在希伯崙買了一塊地,並在其中的麥比拉洞埋葬他的妻子撒拉。 之後,亞伯拉罕、以撒、利百加、雅各以及利亞也都埋葬在這裡。因此,猶太人稱該市為“列祖之城”,在猶太教四大聖城中排名第二位(另外三個是耶路撒冷、提比里亞和採法特)。

當摩西差十二個探子窺探應許之地時,亞納的後人住在希伯崙,他們身量高大,有如巨人(民13:22,28,33)。 約莫四十年後,由於基遍人跟約書亞議和,希伯崙王何咸就跟另外四個王聯手攻打基遍。 以色列人應基遍人的請求前往援救,在耶和華的幫助下,擊敗了攻打基遍的五王聯軍。 後來,隱藏在洞穴裡的五王被處死,屍體被掛在五根木柱上,直到傍晚(書10:1-27)。 

以色列人乘勝進軍迦南南部,把希伯崙的居民都殺了,包括他們的王(顯然是何鹹的繼承人)(書10:36,37)。 雖然約書亞率領以色列人擊敗了迦南人,看來卻沒有立即派兵駐守已被攻陷的城鎮。 當以色列人四處徵戰時,亞納人顯然又重回希伯崙聚居,以致後來迦勒(或迦勒率領的猶大人)不得不奮力再從亞納人手中奪取這座城(書11:21-23;14:12-15;15:13,14;士1:10)。 希伯崙最初分給了猶大部落的迦勒,後來歸耶和華為聖,成為庇護城,也成為祭司城。 不過,「[希伯崙]城的田野和附近的村莊」卻給了迦勒做產業 (書14:13,14;20:7;21:9-13)。

上圖:19世紀的希伯崙北半部

大約四百年後,猶大人到希伯崙膏立大衛為王。 大衛在希伯崙作王七年半,生下六子,即暗嫩、基利押(但以利)、押沙龍、亞多尼雅、示法提雅和以特念(撒下2:1-4,11;3:2-5;代上3:1-4)。 大衛以往因掃羅王追殺而流亡期間,顯然得到希伯崙居民的幫助(撒上30:26, 31)。大衛在希伯崙當王后期,押尼珥向大衛告誠。 押尼珥本來支持掃羅兒子伊施波設作王,與大衛對抗(撒下2:8,9)。約押突襲敵人回來後,得知大衛打發押尼珥安然離去,就派使者去追押尼珥,把他帶回希伯崙,然後親自殺了他 。 押尼珥被葬在希伯崙(撒下3:12-27,32)。後來,利甲和巴阿拿殺了伊施波設,把他的頭帶到希伯崙獻給大衛,指望領賞,但大衛因兩人 的惡行處死了他們(撒下4:5-12)。最後,大衛被膏立成為全以色列的王,將國都從希伯崙遷到耶路撒冷(撒下5:1-9)。

許多年後,大衛的兒子押沙龍回到希伯崙,策動政變篡奪父親的王位,但以失敗告終(撒下15:7-10)。 押沙龍之所以選擇希伯崙作為奪取王位的立足點,可能因為這裡是他的出生地,也可能因為這裡曾經是猶大的首府,富有歷史意義。 大衛的孫子羅波安王曾重建希伯崙(代下11:5-10)。後來,猶大國因巴比倫人侵占而淪為荒地,當猶太人從巴比倫獲釋回鄉之後,有些人在希伯崙(基烈亞巴)定居(尼11:25)。

希律王在先祖埋葬地點的上面,建造了一幢雄偉的大殿。 它的建築風格類似耶路撒冷的聖殿山,包括石材的尺寸、結構的形式、以及半露的方柱等。 阿拉伯人統治巴勒斯坦時,將這座大殿改建,成為叫做Haram el Khalil的清真寺(el Khalil意思是希伯崙,Haram即Harem原意是閨房,所以Haram el Khalil 可以意譯做「希伯崙的聖地」) 。 不過這棟建築物,也被稱為the Sanctuary of Abraham, 即 「亞伯拉罕的聖所」或 「亞伯拉罕清真寺」。

上圖: 希伯崙的亞伯拉罕清真寺(張百路攝影, 2008)
上圖: 希伯崙古城遺址。

目前清真寺內亞伯拉罕以及撒拉的衣冠塚,是建於主歷第8世紀,當時的希伯崙市的重心,已經逐漸擴張到亞伯拉罕清真寺的周圍。 第10世紀時,所有的衣冠塚就已經安放在目前的位置上,但是雅各和利亞的衣冠塚,是在14世紀時才由滿美露王朝為他們設置的。

上圖: 希伯崙老城猶太區的猶太學校
上圖: 以色列軍隊在街頭巡邏
zh_TW繁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