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是巴

別是巴是以色列最南端的城市,位於曠野的邊緣,這曠野向南伸展至西奈山,往西南直到埃及。 「從但到別是巴」這句話,傳統上是指應許之地的全境(參撒下17:11)。

別是巴的意思是“盟誓的井”,是古時的一座小城,離希伯崙城南邊二十里,現已變成了荒場。其境內有兩口大深井,井的四圍有石頭鑿成的水槽。夏甲與其子被逐時,曾在別是巴的曠野走迷了路。亞伯拉罕寄居在基拉耳時,被亞比米勒王的僕人把這口井霸佔了,他指責亞比米勒,因此,他們便在這地方彼此立約,起名叫別是巴。

亞伯拉罕就在此地栽上一棵垂絲柳樹,表示文約的證據,並在樹下求告耶和華的名。後來以撒寄居基拉耳時,也與亞比米勒立約,在立約之日,以撒的僕人挖井得了水,以撒就給這井起名叫示巴,因此那城叫作別是巴。

到以色列人分迦南的時候,這城給予西緬支派,名示瑪(書十五28,26),又稱示巴(書十九2)。撒母耳二子都在這地當士師(撒上八1,2)。先知阿摩司的時候,這城是著名拜偶像的地方(摩五5,八14),直到省長尼希米由巴比倫返國,才使猶大馀民,分居這城(尼十一27,30)。

主後七十年,別是巴成為羅馬軍隊防禦那霸天人的邊防重鎮,但從主歷一至六世紀,別是巴已無往日的興盛,只是一個大型的村落而已。

阿拉伯人佔據巴勒斯坦期間,統治者在此建立起一個小型行政中心及市集,是今日城市的雛型。主後1917年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別是巴是第一個被阿倫比將軍由土耳其手中奪回的城市,當時只有居民二千人;1948 年以色列復國時也只有三千人。但是現在已經發展成有二十萬人口的大城,公用設施完善,並有一所大學,對外交通四通八達,有鐵路經過,是今日以色列南部的一個大都會。

上圖:別是巴城遺址全景。城牆裡的區域並不大,其中主前11世紀的遺址只有20間房子、10間糧倉。城裡的房屋主要是官邸、市場、糧倉、蓄水池等公共設施,只有少量民宅。居民平時大多住在城外,需要做買賣或躲避戰亂時才進城。
上圖:別是巴遺址主前8世紀的房屋根基,可以看出當時大部分的房子都很小。因此,「智慧建造房屋,鑿成七根柱子」(箴九1),代表一座很大的房子。
上圖:從南地的別是巴遺址看乾涸的別是巴河(Nahal Beersheba)。這是一條季節性的旱溪,夏天乾涸,雨季有水。
上圖:2013年1月10日,雨後的別是巴河充滿了水。
上圖:別是巴遺址(Tel Beer Sheva)的城門口。本城的審判官在這裡斷案,才德婦人的「丈夫在城門口與本地的長老同坐」(箴三十一23)。
zh_TW繁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