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斯拉的信心

【拉八21,31】「那時,我在亞哈瓦河邊宣告禁食,為要在我們神面前克苦己心,求祂使我們和婦人孩子,並一切所有的,都得平坦的道路。…正月十二日,我們從亞哈瓦河邊起行,要往耶路撒冷去。我們神的手保佑我們,救我們脫離仇敵和路上埋伏之人的手。 」

在波斯王居魯士大帝在位的第一年,所羅巴伯帶領第一批猶太人(數目為42,360人),從巴比倫之囚返回耶路撒冷(以斯拉記)重建聖殿。約主前458年。聖殿已經重建58年,第一批回歸的百姓大都離世,而他們後代的屬靈的光景出現了許多問題。神的手從巴比倫興起了新一代的百姓,賜給他們一顆跟隨以斯拉「上耶路撒冷」的心。

這第二批跟隨以斯拉回歸的百姓中有許多婦人、孩子同行,可能多達五六千人,又隨身攜帶巨額財物,在長達四個月的長途跋涉裡隨時可能招來盜匪。以斯拉本來可以接受波斯王派兵護送,正如尼希米所做的(尼二9)。但由於以斯拉曾對王作見證說:「我們神施恩的手必幫助一切尋求祂的」,如果求王派兵,表明對神並沒有信心,所以他「以為羞恥」,單單「禁食祈求」。以斯拉憑信心倚靠神,沒有要求波斯王派兵護送,卻沒有不盡責任、莽撞行事。在臨行之前,以斯拉把巨額的金銀、器皿仔細「秤了」,分派給二十四個人「警醒看守」。這些金銀器皿重達29噸,每人需要負責1.2噸。由於沒有軍隊護送,這是非常艱鉅而危險的任務。這些人只有「歸耶和華為聖」,才能忠於職守地運送這些分別為聖的財物。

被擄的百姓分散居住在巴比倫各地,他們分頭出發,到「亞哈瓦河邊」(拉8:31)集合,所以以斯拉「招聚這些人在流入亞哈瓦的河邊」、「查看百姓和祭司」,又「在亞哈瓦河邊禁食」。在「亞哈瓦」之前,以斯拉不知道有多少人和他一同回歸,也不知道有沒有足夠的人手護送巨額財富,但他卻憑信心宣告:「我們神施恩的手必幫助一切尋求祂的」。

從巴比倫到「亞哈瓦」是輕省的,從「亞哈瓦」到「耶路撒冷」是艱難的。從巴比倫到耶路撒冷,全程約一千六百公里。這年的「正月初一日」是陽曆四月初,「五月初一日」是陽曆八月初,整個行程都在乾旱炎熱的夏天,中午不能趕路,所以需要走四個月。但是,當百姓「從亞哈瓦河邊起行」以後,神的手就一路保佑他們「到了耶路撒冷」,途中的艱辛不再值得一提,反而詳細描述了移交和獻祭的過程。正如主耶穌所說的:「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裡來,我就使你們得安息。我心裡柔和謙卑,你們當負我的軛,學我的樣式;這樣,你們心裡就必得安息。因為我的軛是容易的,我的擔子是輕省的」(太十一28-30)。

zh_TW繁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