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斯拉出身祭司世家(拉七1;王下廿二8),是个精通摩西律法的文士(拉七6)。他在主前458年接受波斯王亚达薛西的命令,带领第二批被掳的犹太人回归耶路撒冷(拉七11~28)。他在耶路撒冷,教导回归的犹太人认识律法,并为违背律法而认罪、悔改(拉九~十章)。他更和稍晚被派任为犹大省长并率领第三批回归耶路撒冷的尼希米合作,教导犹民遵守律法(参尼八~九章)。
傳統認為大約主前四百年,以斯拉等120個猶太人組成編纂舊約聖經書卷的文士團體,匯集了當時的舊約各書,將它們編纂分冊,編成這本三十九卷舊約聖經的正典,為接下來的四百年打下了基礎,因為這四百年神沒有興起先知,只有神以前說過的話,也就是神以前說過的話,也就是聖經以前說過的話,只有神以前說過的話,也就是神以前說過的話,也就是聖經以前說過的話,只有神以前說過的話,也就是聖經以前說過的話,也就是神以前說過的話,也就是神以前說過的話,也就是聖經以前說過。
猶太傳統以斯拉為「第二位摩西」(《以斯拉續篇下卷》第14章)。但以斯拉並不像某些現代批判學者所說的律法的修改者或編纂者。相反,他相信律法是「神所賜摩西的律法書」,只能「考究遵行」,絕不能隨意修改,所以本書一再強調,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因為神的幫助。
這400年中,文士專門讀經、解經,以色列社會內部形成保守和自由兩派,保守派的人相信復活和永生,被稱為法利賽人;而自由派的人不相信復活和永生,被稱作撒都該人。在那四百年的空檔,保守派和自由派一直爭論不休,後來耶穌來了以後,老百姓很喜歡聽他講道,因為他說話有權柄,不像文士。
以斯拉記、尼希米記、以斯帖記年表(約日期)
主前538年 古列王下詔重建聖殿。
主前538(7)年 所羅巴伯回歸耶路撒冷。
主前536年 聖殿的根基立好。
主前535年 建殿的工作停止。
主前520年 哈該和撒迦利亞開始事奉。
主前520年 大利烏王下旨繼續建殿的工作。
主前516年 聖殿完成興建。
主前486年 亞哈隨魯王(薛西斯一世)開始統治。
主前479(8)年 以斯帖成為王后。
主前457年 以斯拉回歸耶路撒冷。
主前444年 尼希米到達耶路撒冷。
主前444年 耶路撒冷城牆完工。
主前420年 尼希米再到耶路撒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