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羅門這個名字,在希伯來文中可能是Zərua‘ Bāvel(希伯來語:זְרוּעַ בָּבֶל)的縮寫,意為「巴比倫的一粒種子」,指在巴比倫或出生的孩子或懷孕,意為「巴比倫的一粒種子」,指在巴比倫或出生的孩子; בָּבֶל),意為“巴比倫所揚的谷”,意為被流放到巴比倫。
所羅巴伯是猶大王國倒數第二位國王耶哥尼雅(約雅斤)的孫子,猶太人獲釋回鄉後的首任省長(該2:21)。在波斯國王居魯士大帝在位的第一年,所羅巴伯帶領第一批猶太人(數目為42,360人),從巴比倫之囚中返回耶路撒冷。隔年,所羅巴伯在耶路撒冷為重建聖殿創立了根基。
有些非猶太人要求參與重建聖殿的工程,但所羅巴伯、耶書亞和各宗族首領看出他們心懷不軌,便拒絕了。可是,這些非猶太人繼續打擊重建聖殿的人的士氣,最後他們說服波斯政府下令禁止工程進行。兩年後,所羅巴伯和耶書亞(約書亞)在先知哈該和先知撒迦利亞的鼓勵下,不顧禁令,毅然恢復建殿的工程(拉4:23-24;5:1-2;該1:1,12,14;亞1:1)。之後,波斯王大流士命人查看波斯的檔案,證實建殿工程是合法的(拉6:1-12)。大流士降旨,速速進行建殿工程。
所羅巴伯一直得到哈該和撒迦利亞兩位先知的鼓勵,而且他們保證重建聖殿的工作是上帝悅納的,於是就堅持不懈(該2:2-4,21-23;亞4:6-10),聖殿最後於公元前515年落成(拉6:13-15)。所羅巴伯做省長期間,利未人得到生活所需,歌手和守門人「每天當得的」也獲得供應(尼1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