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人三次回歸的時間脈絡

1、主前538年,「波斯王古列元年」(拉一1),所羅巴伯帶領第一批被擄的餘民回歸耶路撒冷(拉二1-三1),次年開始重建聖殿(拉三8-13)。

2、主前530年,古列王在中亞陣亡,其子岡比西斯二世(主前530-522年在位)繼位。聖殿的重建工程因仇敵控告,被下令停工(拉四7-22)九年多(《猶太古史記》卷11第2章第30節)。岡比西斯二世於主前525年征服埃及,許多埃及的廟宇遭到褻瀆和破壞,卻保留了當地的猶大會堂。耶路撒冷位於巴比倫和埃及之間的道路上,是波斯帝國重點維穩的地方。

3.主前522年,岡比西斯二世在從埃及回國的路上去世,王室遠支大流士一世(主前522-486年在位)、即大利烏繼位。此時先知哈該和撒迦利亞開始事奉,聖殿的重建工程得以延續。主前516年,聖殿於「大利烏王第六年」(拉六15)完成重建。

上圖:所羅巴伯、以斯拉和尼希米回歸耶路撒冷的路線。

4.主前486年,大流士一世與古列女兒的兒子亞哈隨魯(即薛西斯一世,主前486-465年在位)繼位。以斯帖於「亞哈隨魯王第七年」(斯二16)成為王后,保護猶大人免受滅頂之災。

5.主前465年,亞哈隨魯在政變中被殺,其子亞達薛西(即阿爾塔薛西斯一世,主前465-424年在位)繼位。在所羅巴伯帶領第一批百姓回歸的80年後,以斯拉於「亞達薛西王第七年」帶領第二批餘民回歸,教導摩西律法,重建百姓。

6.十三年之後,尼希米於「亞達薛西王二十年」(尼二1)帶領第三批餘民回歸,重建耶路撒冷城牆。

zh_TW繁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