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希米」的意思是「安慰」。
南國猶大滅亡後神的百姓被擄巴比倫,後來巴比倫被波斯滅。隨著波斯王的恩準,神的被擄百姓分幾批陸陸續續歸回耶路撒冷。
尼希米屬猶大支派,是異邦生長的猶太人。他原本在波斯皇宮內任酒政(皇帝的親信大臣)。在以斯拉帶領第二批百姓回歸的13年後,尼希米帶領第三批猶太人回耶路撒冷。
儘管有內在與外來的諸多困難,仍以52天的時間,迅速完成城牆重建的工作。重修城牆的工作完成後,尼希米奉派作猶大地的省長(主前445-433年),12年中完成多項改革:
1. 物質建設方面:清查人口、釋放猶太奴隸、派人管理耶路撒冷。
2. 信仰建構方面:和以斯拉舉開佈道大會以振奮人心、宣讀律法、獻牆典禮、清除多比雅的家財、審慎處理與異族雜婚等等問題。
在12年猶大省長任期之後,尼希米曾經離開耶路撒冷回波斯王那裡述職。等他再返回耶路撒冷時發現有些首領貴冑和百姓又回到了過去的惡習。於是他馬上進行信心重建的改革,革除所有的惡習。
尼希米是個非常喜樂的人,他情感豐富且重視禱告。他有很均衡的特質,有喜樂也有悲傷,重禱告也重實際,有強勢也有溫柔,對神、對百姓都善解人意。我們需要這些聖經人物的激勵,效法他們的優點,在我們信主的道路上幫助我們靠主站立得住。
尼希米不是有經驗的建築師,但卻要帶領百姓重建城牆,這是他過去從來沒有想過的事。今天,神也常常讓既沒有內在經驗、也沒有外在條件的信徒,心中卻滿了事奉的負擔。我們若確認了神對我們的呼召,就不必懼怕,因為主說:「我的軛是容易的,我的擔子是輕省的」(太十一30)。正如尼希米回應神的呼召,完全是倚靠神施恩的手。而在祂憑著信心回應神的呼召之後,神也可以在運用祂的關係、地位、經驗和勤奮成就神的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