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番雅書歷史背景及作者簡介

《西番雅書》的希伯來名是「西番雅 חבקוק /Khavaquq」,是《十二先知書》(תרי עשר‎ / Trei Asar)中的第九篇。在希伯來文聖經《塔納赫》中,《西番雅書》被放在《哈巴谷書》之後。神藉著《哈巴谷書》讓百姓預備接受即將到來的管教,又藉著《西番雅書》宣告迫在眉睫的「耶和華的日子」(一7)、以及那日真正的復興(三15)。

上圖摘自大衛鮑森舊約縱覽

傳統認為,《西番雅書》的作者是南國的先知西番雅,他是王室的成員、希西家王的玄孫。 「西番雅」的意思是「耶和華隱藏、保護、珍惜」。從烏西雅王到希西家王的時代,神密集差派了先知何西阿、約珥、阿摩司、約拿、那鴻、彌迦。但在希西家和瑪拿西年間,只有以賽亞在南國當先知。到了約西亞王的時代,神再次差遣西番雅、耶利米和哈巴谷一起向南國猶大說話,好預備百姓迎接被擄巴比倫、接受被神徹底拆毀。

本書寫成的時候,約西亞王(主前640-609年執政)在位,但亞述帝國還沒有滅亡,先知也沒有提到約西亞第十二年「潔淨猶大和耶路撒冷」(代下三十四3)。因此,西番雅髮預言的時間可能是在約西亞王的早期,也就是主前640-628年之間。約西亞在位早期,由於瑪拿西和亞們王長達五十七年的惡劣影響,國中的偶像崇拜猖獗。八歲登基的約西亞王於在位第十二年開始潔淨猶大和耶路撒冷,修復聖殿,恢復逾越節。但約西亞的屬靈榜樣沒能帶起百姓的真正復興,他們只不過是跟隨人、並不是跟隨神。

雖然約西亞王領導復興二十年,但百姓「從早起來就在一切事上敗壞自己」(番三7)主前609年約西亞戰死之後,猶大國迅速敗壞,繼位的猶大王全部都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直到南國被擄。在西番雅發出預言四十多年後,耶路撒冷果然被毀,《耶利米哀歌》中記錄的細節(哀四14),正是西番雅預言的應驗(一17);而聖經以外的歷史和考古資料也證明,非利士、摩押、亞捫、古實、亞述也照著西雅番的預言遭到了審判。

百姓不可能倚靠自己的立志和努力來悔改、回轉或成聖。所以,先知西番雅的信息並不是號召百姓奮起復興,也不是勸人用悔改換取得救,而是宣告「耶和華的大日臨近」,神要親自施行審判和拯救,那時才會有真正的復興。

zh_TW繁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