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西阿的比喻之一—火爐

在《何》第七章中,何西阿用當時百姓都熟悉的生活常識和工具來比喻當時的社會狀況。

北國在耶羅波安二世去世以後的短短二十年中,北國政局動盪不安,先後有四位君王都被謀殺篡位(王下十五8-30)。無論是殺人的還是被殺的、革命的還是被革命的,沒有一個人求告神,都是憑著自己的意思行事,一心透過人的陰謀與暴力來奪取或鞏固政權。

【何七3-7】他們行惡使君王歡喜,說謊使首領喜樂。他們都是行淫的,像火爐被烤餅的燒熱,從摶面到發面的時候,暫不使火著旺。在我們王宴樂的日子,首領因酒的烈性成病;王與褻慢人拉手。首領埋伏的時候,心中熱如火爐,就如烤餅的整夜睡臥,到了早晨火氣炎。眾民也熱如火爐,燒滅他們的官長。他們的君王都僕倒而死;他們中間無一人求告我。

「火爐]原文指古代中東家庭普遍使用的粘土烤爐,用泥土做成,以乾草、灌木為燃料。這裡何西阿用火爐比喻耶羅波安二世死後,北國以色列一次又一次的政變(王下十五8-30)。生麵團需要整夜時間發酵,所以「從摶面到發面的時候,暫時停止在火爐裡放火」,而是暫時停止燃燒爐。早晨再使爐火著旺,燒熱爐壁後留下餘燼,然後把麵團貼在爐的內壁,兩面同時受熱,幾分鐘就能烤熟。這裡的「暫不使火著旺」,比喻北國以色列的政變陰謀正在暗中醞釀,等待適當時機才發動。烤餅的人整夜等著生麵團發好,如烤餅的整夜睡臥;到了早晨,終於可以「使火著旺」、開始烤餅。比喻叛亂者等待時機成熟,利用王室宴樂的機會把王與首領們灌醉,然後殺掉他們。

上圖:依照出土文物製作的「火爐 」。烤餅時先用大火燒熱爐壁,然後留下餘燼,麵團貼在壁上,兩面都能受熱,並不需要翻轉,幾分鐘就能烤熟。
Image: An 8th-century BC “oven” (tannur) excavated from the Tell Halif site in the northern Negev, Israel. The word “tannur” (תַּנּוּר) has existed for thousands of years, appearing in ancient Sumerian, Akkadian, Aramaic, Hebrew, Arabic, Armenian, Turkish, Persian, and Urdu languages.
 
zh_TW繁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