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利米書》是希伯來聖經舊約「後期先知」的第二本。本書由數個單元的文集編輯而成,沒有時間或者是主題的順序,只是把全部的資料集合起來放在一起,把先知耶利米講過的話或者做過的事挑重要的記載下來,也包括以第三人稱提及先知的傳記材料。書中內容都出自先知耶利米的口,但部份內容可能來自耶利米助手巴錄的記錄。
本書以猶大末年為背景。當時,猶大在瑪拿西王的影響下,拜偶崇邪,作惡多端,神的忿怒總不止息。雖然在約西亞王第十八年間,朝廷從事大刀闊斧的宗教改革(參列王紀下22至23章),可惜後來流於表面的革新,未能深入民間實際的崇拜的生活中,百姓並沒有真正悔改歸向神,反而迷信聖殿,認為那是民族安全的最大保障。整個國家墮入虛假的安全感中,從先知到祭司一味作假。
先知耶利米蒙召時,猶大還臣服於漸趨衰微的亞述帝國,主前612年亞述首都尼尼微被巴比倫,瑪代聯軍攻陷,西元前609年埃及法老尼哥率軍北上援亞述,猶大王約西亞出兵攔阻,不幸陣亡。其子約哈斯繼位,作王僅三個月就被尼哥帶到埃及,由尼哥另立約哈斯的兄弟約雅敬為王,從此猶大成為埃及的附庸。
主前605年(耶二十五1;四十六2),尼布甲尼撒王第一次攻擊耶路撒冷,約雅敬王和部分聖殿器皿被擄(代下三十六6-7),先知但以理也在這次被擄(但一1、6)。約雅敬後來被釋放。主前597年,耶路撒冷城被圍三個月後陷落,約雅斤王和所有的猶大精英被擄,先知以西結也在這次被擄(結一1-2);主前586年,耶路撒冷被攻陷、聖殿被毀,剩下的百姓大都被擄,猶大國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