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吉多

米吉多是歐、亞、非洲的十字路口,“米吉多”的希伯來文意思是集合地點或軍隊的結集,是古代迦南的商業中心和軍事重鎮,距今海法港約32公里,位於耶斯列平原西南面的邊界上,米所波大米至埃及間的交通要道由此經過,位置連貫兩洲軍事與貿易路線的要衝,是當地交通咽喉要道,又扼迦密山的隘口,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米吉多平原座落於羣山包圍裏,有迦密山、加利利山、他泊山及撒瑪利亞山的環繞下,成爲以色列地最廣大的平原,也成爲易守難攻的戰場。歷史上有多次戰役在此展開。 

米吉多有多個人稱:哈米吉多頓、美吉多或帖爾∙美吉多,地名原意是軍區、群集、會晤所、約會及烙印者。考古學家已確定今之美撒林廢墟即米吉多城,發掘出城牆、城門、王宮、馬厩、神殿等。 

在舊約時代以色列人進軍迦南時,擊敗米吉多王,奪得該地(書12:21)。分配地業時,米吉多城以及屬於該城的鎮市歸瑪拿西支派所有(代上7:29稱米吉多是以法蓮人的地業)。瑪拿西的子孫不能趕走住在米吉多等城的迦南人,但讓他們做苦工(書17:11-13)。到士師時代,迦南諸王曾在米吉多與以色列人爭戰而大敗(士1:27-28, 5:19)。 

在所羅門的時代,重點修固了米吉多、夏瑣、基色等要塞作為軍事要地(王上4:12, 9:15)。南北分裂後,猶大王亞哈謝在避耶戶而被人擊傷之後,亦死在米吉多(王下9:16-27)。猶大王約西亞年間(約主前609年),埃及法老尼哥要攻擊亞述王,約西亞出去抵擋,重傷而死在米吉多(王下23:29-30;代下35:20-25)。先知撒迦利亞預言,將來大衛家和耶路撒冷的居民,必為他所刺的哀哭(亞12:10-11) 。

在新約時代,使徒約翰在啟示錄中提到的三個污穢的鬼魔,叫普天下眾王爭戰的那個地方,希伯來話叫作哈米吉多頓。 (啟16:13-16)「哈米吉多頓」,原文即「米吉多」,是基督教《啟示錄》所預言的末世末期善惡對決的最終戰場,只出現在《啟示錄》第16章所記述的異像中出現過一次。

上圖:米吉多遺址是位於耶斯列平原邊緣的米吉多山上的一個土堆。 「Tel/תֵּל」的意思是土堆,在聖經中被譯為「荒堆」(申十三16)、「高堆」(書八28)、「山岡」(書十一13;耶三十18)或「亂堆」(耶四十九2),在中東比較常見。 「荒堆」的外型通常是平地上出現的一個小山丘,其實是人類逐漸堆高的土堆。原來這裡有人類居住,後來因為天災人禍而被摧毀。但因此地的戰略位置、水源等因素比較適合人居住,所以後來又有人在此重建。如此反覆摧毀、夷平、重建,逐漸堆高,最後被放棄,成為無人居住的小山丘。舊約時代的許多著名城邑,如耶利哥城、別是巴、夏瑣、米吉多、基色,都以「荒堆」的形態保存至今,考古學家從上往下按層挖掘,可以一層一層地發現越來越古老的文物。
zh_TW繁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