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羅(希臘文:Τύρος),位於地中海東岸,在以色列 – 黎巴嫩邊界以北僅12英里處。今天,我們都只能看見以前的影子。推羅曾隸屬於羅馬帝國,後遣使內附東漢,現為黎巴嫩南部行政區中的城市,名蘇爾又譯泰爾、提洛、提爾,基督教的和合本《聖經》譯本翻譯為「推羅」。推羅被中國古籍稱作「兜勒」。東漢永元十二年(主後100年),兜勒遣使內附,漢和帝賜其王“金印紫瑤”,據考證,兜勒便是當時羅馬帝國東方省的推羅。
推羅城是古代腓尼基人的城市,當代則是黎巴嫩的第四大城,也是該國主要的港口之一。推羅也是熱門的觀光景點,擁有許多遺跡,其中的羅馬競技場已在1979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
歷史和考古證據顯示,推羅在主前二千年初已有人定居,在以色列人定居在迦南之前很久,就是重要的海港。當聖經講及迦南人和以色列的早期歷史,推羅首先出現,是亞設境界的西邊的一部分(書十九29),在這段經文中特別稱它為“堅固城”,被認為是一個重要的地標。在推羅王希蘭運送香柏木,木匠和石匠,來建造大衛宮殿之前,推羅沒有再出現在聖經中(撒下五11)。從大衛開始,以色列人和推羅的關聯變得明顯。推羅王希蘭供應香柏木,木匠和石匠,以建造大衛的宮殿和聖殿。
主前701年亞述王西拿基立將北邊腓尼基各城掃蕩摧毀到民不聊生,雖未佔領推羅,卻受影響。亞述帝國在這七十年間逐漸衰落,推羅得喘息之機重起。所以「七十年後耶和華必眷顧推羅,她仍得利息,與地上的萬國交易」【賽二十三17】。
猶大被擄七十年回歸以後,神再次使用推羅,和所羅門時代一樣,為從巴比倫被擄歸回的以色列百姓重建聖殿提供了香柏樹,可能也包括匠人(拉三7)。但推羅與各國交易時惟利是圖,甚至違背安息人的條例與回歸以後的猶大人做生意(尼十三16)。因此推羅將會再次陷落,他們不能享受自己再次積攢的財物,反而將被敬畏神的人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