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羅波安二世

耶羅波安二世是以色列王耶戶的曾孫,約阿施王的兒子。祂是北國以色列執政最久、最有成就的君王(約主前793-753年在位),把北方的邊界恢復到大衛的時代。

上圖:耶羅波安二世

在耶羅波安二世執政期間,神使新亞述帝國陷入了持續三十九年的衰落,內亂不斷,君權受到貴族的限制,不得不停止對外擴張,使以色列有了一個安全的國際環境。先知約拿前往亞述首都尼尼微宣告審判,亞述王謙卑悔改(拿三6-9),就在這段時期。神藉約阿施的兒子耶羅波安收回大馬士革和先前屬猶大的哈馬歸以色列,賜給北國四十多年的繁榮穩定。

耶羅波安二世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不離開尼八的兒子耶羅波安使以色列人陷在罪裡的一切罪,百姓的屬靈光景也極其黑暗,但他所執政的時期卻是大衛、所羅門之後最富強的時候,北國以色列經濟繁榮、疆域廣大。今天在撒馬利亞、米吉多和得撒出土的許多文物也表明,耶羅波安二世四十一年的統治中有許多成就,但《列王紀》的作者卻一筆帶過、認為不值一提。因為這些成就不是因為祂的能力,也不是因為祂的敬虔,只不過是神所安排的迴光返照,好預備即將到來的審判。耶羅波安二世死後不久,神對北國以色列的審判就開始了:亞述王普勒(即提革拉·毗列色三世 主前745-727年)登基後一年,就重新開始對外擴張,北國不到三十年就迅速滅亡。

因此,我們不能根據地上的成功和財富來判斷個人和國家是否蒙神喜悅,也不要以為信仰的終極目標是國家昌盛、經濟成長、社會和諧。人若把福音當作民族復興、強國富民的補藥,或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良策,不知不覺就會把神當成一個可以操縱、利用的金牛犢。

上圖:米吉多遺址出土的主前8世紀的米吉多印)。印上刻有吼叫的獅子,上方寫著「示馬」(申六4-9),下方寫著「耶羅波安的僕人」,主人可能是耶羅波安二世的一個高級官員。
上圖:米吉多遺址儲存穀物的大坑,可能是耶羅波安二世的時代建成的。這個大坑直徑11米,7米深,可能儲存450立方米糧食。
zh_TW繁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