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上十九1-4】亞哈將以以利亞一切所行的和他用刀殺眾先知的事都告訴耶洗別。耶洗別就差遣人去見以利亞,告訴他說:『明日約在這時候,我若不使你的性命像那些人的性命一樣,願神明重重地降罰與我。 』以利亞見這光景就起來逃命,到了猶大的別是巴,將僕人留在那裡,自己在曠野走了一日的路程,來到一棵羅騰樹下,就坐在那裡求死,說:『耶和華啊,罷了!求祢取我的性命,因為我不勝於我的列祖。 ’
在迦密山上戰勝了眾巴力的先知,標誌著以利亞三年半的忠心事奉,達到了令人鼓舞的頂峰,以利亞盼望著亞哈王對此能做出正面回應,準備見證比迦密山的神蹟更偉大的屬靈復興,結果卻等來了耶洗別的挑釁和威脅。以利亞見這光景,所見的不但有耶洗別的頑梗,也有百姓的冷漠。百姓已經無可推諉地承認耶和華是神,但他們仍然不當作神榮耀祂,此時竟然袖手旁觀。亞哈王不肯主持正義,百姓也無人支持先知。因此,以利亞的心情一下從巔峰跌入深淵,對百姓的麻木極度失望,覺得自己的事奉毫無意義,甚至都不願求神再次力挽狂瀾,而是起來逃命。
過去,以利亞無論是去基立溪、去撒勒法,或是去迦密山,都是照著耶和華的話,所以從來都不覺得疲憊。現在他起來逃命,卻是走自己的路,結果是心力交瘁。我們若是與神同工、與主同負一軛,應該是越事奉越有力,因為主的應許是:「我的軛是容易的,我的擔子是輕省的」。我們若外面越事奉、裡面越疲憊,就當反省自己是不是在走自己的路、負自己的軛,表面上是為神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實際上是靠肉體來討好神、屬肉體的人不能得神的喜歡。
雖然以利亞能靠神行出完美的神蹟,但卻沒能理解神蹟的目的,誤以為能帶出眼見果效的事奉就是成功,帶不出自己想像的果效就是失敗。事實上,北國以色列從來都不曾復興,最終也沒有避免亡國。迦密山的大神蹟不是為了拯救北國,也不是為了復興以色列,而是要向包括南國猶大在內的歷世歷代神的百姓顯明:耶和華是神。
以利亞過於關心事奉的果效,以致忘了神在管理一切。我們在傳福音、事奉神的時候,也常常只注意工作,卻忘了工作的主人是神,忘了工作的果效應當由工作的主人負責。我們與神同工,只要關心工作是否出於神、關心自己是否忠心,而不必關心工作的果效。只要是出於神的工作,神必然會接過我們的五餅二魚,讓祂自己得榮耀。當我們被神使用的時候,肉體也會被事奉的果效餵養,以致看自己過於所當看的(羅十二3),把神的工作當作自己努力、敬虔的結果。這時,神也會讓我們像以利亞一樣,事奉陷入暫時的困境,好讓我們更深地認識自己,知道原來並非自己有能力傳福音、也不是自己有辦法帶起人,因此甘心放下自己、不再竊取神的榮耀,而是常常喜樂,不住地禱告,凡事謝恩(帖前五16-17)。這樣,神才能自由地使用我們,去做成祂所要做的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