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上9:15,17-19】所羅門王挑取服苦的人,是為建造耶和華的殿、自己的宮、米羅、耶路撒冷的城牆、夏瑣、米吉多,並基色。所羅門建造基色、下伯·和崙、巴拉,並國中曠野裡的達莫,又建造所有的積貨城,並屯車和馬兵的城,與耶路撒冷、黎巴嫩,以及自己治理的全國中所願建造的。
夏瑣、米吉多、基色、下伯·和侖都位於從埃及到大馬士革的沿海大道上,可以控制國際貿易商道。考古發現「夏瑣」、「米吉多」與「基色」的遺址都有同樣的城牆和城門設計,證明這三城都是同一時代的建築。「基色」和「下伯·和侖」控制着連接耶路撒冷和沿海平原之間的通道。「巴拉」可能位於基色西南(書十九44),在靠近非利士的邊界上。「達莫」原文是「他瑪」,控制從「以旬·迦別」到希伯侖的商道。「積貨城」是用來存儲糧食的,「屯車」的城是用來存放戰車的,「馬兵的城」是飼養戰馬的。
所羅門好大喜功、勞民傷財,不但建造聖殿和王宮,也建造國防工事(代下八4-6)。但實際上,當時以色列周圍的列國都陷入青銅時代崩潰時期(主前1200-900年),神已經使他四圍平安,沒有仇敵,沒有災禍。所羅門的大興土木,既沒有軍事上的需要,也不能促進國家的統一,反而最終導致了國度的分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