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者與羊群

經濟學裡經常用“羊群效應”來描述經濟個體的從眾跟風心理。 “羊群效應”就是比喻人都有一種從眾心理,從眾心理很容易導致盲從,而盲從往往會陷入騙局或遭到失敗。綿羊不會單獨行動,總是喜歡跟隨頭羊,結果頭羊跌落山崖,後面的羊也跟著頭羊跳崖。人和羊一樣喜歡隨大溜,以為人多的就是對的,不料有一條路,人以為正,至終成為死亡之路(箴言十四12)。

上圖:2005年,土耳其有1500只綿羊跳下15米的山崖,其中450只摔死,後面的羊落在死羊堆上才沒有死。

【詩廿三1】(大衛的詩) 耶和華是我的牧者,我必不至缺乏。

「牧者」整天與羊群生活在一起,是羊的引導者、保護者和醫治者,也就是羊的一切。綿羊沒有獨立尋找水草的能力,因此,牧者也要負責為群羊尋覓水草。他知道哪裡有草,哪裡沒有獅子埋伏在水邊,羊群可得「安歇」。同樣主耶穌也是我們的「好牧人」,祂來是要叫羊得生命,並且得的更豐盛(約十10),所以跟隨祂的羊必不致缺乏

神也是這樣使我們一無掛慮地躺臥在青草地上,領我到可安歇的水邊,身、心、靈都得著神的供應。將來祂也必領我們到生命水的泉源(啟七17),讓我們得著祂所賜永遠的安息。

拒絕神的世人都如羊走迷,各人偏行己路(賽五十三6),自以為是擺脫約束,來到自由的天地,其實是進入危機四伏的曠野:他們如同羊群派定下陰間;死亡必作他們的牧者(詩四十九14)。

上圖:一群羊在Qelt旱溪(Wadi Qelt,or Nahal Prat‎)喝水。以色列的綿羊在雨季放牧在雨水滋潤的草地上,旱季則吃雜草和田中收割剩下的殘茬。在雨季,綿羊從嫩草中獲得水分,可以幾週不喝水;但在旱季,成年的綿羊每天需要喝4-12升水。山羊能獨立找水,但會迷路,而綿羊則完全倚靠牧人尋覓水草。
上圖:在牧場上經常會看到綿羊四腳朝天躺在地上,通常是因為滑倒、過肥、過重或懷孕。綿羊無法自己翻身,它會一直躺在地上,直到成為食肉動物的獵物。即使沒有猛獸,綿羊胃裡的草也會發酵產生氣體,躺倒的羊無法排出胃裡的氣體,最後氣體壓迫肺,使綿羊窒息而死。因此,這時需要有人幫助它翻轉過來。綿羊翻身以後,可能會暈一會兒,然後就會跑到其它同伴中間。正如詩二十三3所說:「祂使我的靈魂甦醒」。
zh_TW繁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