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裡經常用“羊群效應”來描述經濟個體的從眾跟風心理。 “羊群效應”就是比喻人都有一種從眾心理,從眾心理很容易導致盲從,而盲從往往會陷入騙局或遭到失敗。綿羊不會單獨行動,總是喜歡跟隨頭羊,結果頭羊跌落山崖,後面的羊也跟著頭羊跳崖。人和羊一樣喜歡隨大溜,以為人多的就是對的,不料有一條路,人以為正,至終成為死亡之路(箴言十四12)。
【詩廿三1】(大衛的詩) 耶和華是我的牧者,我必不至缺乏。
「牧者」整天與羊群生活在一起,是羊的引導者、保護者和醫治者,也就是羊的一切。綿羊沒有獨立尋找水草的能力,因此,牧者也要負責為群羊尋覓水草。他知道哪裡有草,哪裡沒有獅子埋伏在水邊,羊群可得「安歇」。同樣主耶穌也是我們的「好牧人」,祂來是要叫羊得生命,並且得的更豐盛(約十10),所以跟隨祂的羊必不致缺乏。
神也是這樣使我們一無掛慮地躺臥在青草地上,領我到可安歇的水邊,身、心、靈都得著神的供應。將來祂也必領我們到生命水的泉源(啟七17),讓我們得著祂所賜永遠的安息。
拒絕神的世人都如羊走迷,各人偏行己路(賽五十三6),自以為是擺脫約束,來到自由的天地,其實是進入危機四伏的曠野:他們如同羊群派定下陰間;死亡必作他們的牧者(詩四十九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