汲淪溪

汲淪溪是耶路撒冷東邊的一條旱溪。發源於耶路撒冷北面高山上的一條溪流,水源主要來自不定量的基訓泉和隱羅結泉,向南流經耶路撒冷城牆東和橄欖山之間的峽谷 (即汲淪谷),然後順著彎曲的河道,洩入鹽海。汲淪溪僅在雨季有水流動,乾旱缺水時可徒步趟過。

押沙龍叛亂時,大衛離開耶路撒冷,穿越汲淪溪,避居他地。所羅門登基後,規定曾辱罵大衛的示每不得越過該溪。數年後,示每違規被殺。亞撒王、約西亞王、希西家王時,復興對上帝的敬拜,皆曾將國內民眾信奉的異族神像、祭器等都從聖殿中搬出,送到汲淪溪邊焚毀。 耶穌被出賣的那一夜,與門徒過了汲淪溪,進人客西瑪尼園禱告。不久,猶大帶著兵和差役捉拿耶穌。 而主後70年,羅馬第十軍團也從這條路行軍,前往摧毀耶路撒冷。

等神的日子來到時,汲淪溪要「歸耶和華為聖」,成為以色列復興的一部分,因為神永遠顧念祂與以色列所立的約。 【耶31:38-40】耶和華說:『日子將到,這城要為耶和華建造,從哈楠業樓直到角門。準繩要往外量出,直到迦立山,又轉到歌亞。拋屍的全穀和倒灰之處,並一切田地,直到汲淪溪,又直到東方馬門的拐角,都要歸耶和華為聖,不再拔出,不再傾覆,直到永遠。 ’

上圖:Qelt旱溪中「死蔭的幽谷」。 Qelt旱溪發源於耶路撒冷附近,經過耶利哥流入約旦河,無水的季節成為從耶利哥到耶路撒冷最著名的一條道路,大衛從這裡逃離耶路撒冷躲避押沙龍(撒下十五23),西底家王從這裡逃往亞拉巴(王下二十五4)。每逢三大節期,猶太人從這裡前往耶路撒冷過節(路二39-51),主耶穌帶領門徒和瞎子巴底買從這裡經過(可十52)。被賣的那一夜主耶穌沿著大衛的腳蹤過了汲淪溪,來到客西馬尼園禱告,要踏上為罪人捨命的道路。
上圖:今天的汲淪谷
zh_TW繁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