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十一世紀中葉,大衛在希伯崙被膏為猶大支派之王。掃羅之子伊施波設在當了兩年國王之後就被手下軍人刺殺。於是希伯來各支派就派長老去希伯倫膏大衛「作以色列的王」,大衛成為以色列王國國王。在《聖經》中大衛是第二位被受膏的以色列王。
在大衛王的統治下,國家呈現出一片繁榮的景象,不但完全消除了非利士人的威脅,甚至主動進攻,把非利士人逐出了境外。在此之後,大衛王發動對外戰爭,使整個地中海東岸除了腓尼基和一小部分非利士人領地外,全部納入其統治範圍。不過,希伯倫地處南部,屬於猶大支派,地理位置閉塞,離北方十一支派比較遠,不利於國家的發展。因此,大衛需要一個更理想的首都,才能促進神百姓的合一。耶路撒冷位於猶大和便雅憫兩個支派的邊界上,現在不屬於任何支派,超越了支派之間的競爭,是作十二支派首都的最佳地點。
耶路撒冷在亞伯拉罕的時代就已經是一座王城(創十四17-19),水源充足,居高臨下,東、南、西三面都有山谷作屏障,易守難攻。因此,雖然以色列人已經進入迦南四百多年,但耶布斯人還是牢牢佔據著耶路撒冷(書十五63)。耶路撒冷位於從約旦河東經耶利哥通往沿海大道的東西大道之側,又在從別是巴穿越中央山地通往北方的南北大道之旁,位置十分關鍵。大衛如果要完全取得神的應許之地,首先也應當攻取耶路撒冷。耶布斯人對大衛說:『你若不趕出瞎子、瘸子,必不能進這地方,意思是:我們只需要瞎子、瘸子,就可以把你打退。 』,心想大衛決不能進去。
耶路撒冷的防禦工事非常堅固。大衛王使出渾身解數攻占耶路撒冷,並宣布第一個進入該城的必做首領和元帥。在大衛的外甥約押的帶領下,以色列軍隊從城外基遜泉的引水道秘密攻進城內。在進入耶路撒冷之後,大衛王宣布其成為以色列王國的首都。
「錫安」原指耶路撒冷城南面的山丘,後來被用來代稱整個耶路撒冷城,聖殿所在的摩利亞山也被稱為錫安山。 「錫安的保障」意思是「錫安的要塞」,被大衛攻取後,被改名為「大衛的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