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約聖經與羅馬軍事

圣经的作者们经常使用一些许多军事术语来做比喻,为了让人更加理解他们话的含义,「将人所有的心意夺回,使他都顺服基督」(林后十3-6)。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保罗在以弗所书6章13-17中所说的:所以,要拿起神所赐的全副军装,好在磨难的日子抵挡仇敌,并且成就了一切,还能站立得住。所以要站稳了,用真理当作带子束腰,用公义当作护心镜遮胸,又用平安的福音当作预备走路的鞋穿在脚上。此外,又拿着信德当作盾牌,可以灭尽那恶者一切的火箭;并戴上救恩的头盔,拿着圣灵的宝剑,就是神的道。为了完全理解这些比喻,我们来了解一下在罗马时期的一些军事上的常识。

上图:神的全副军装(弗六10-20)

「束腰」是聖經常用的比喻,當時的人穿著長袍,束腰是工作、賽跑、打仗之前必經的準備步驟,未穿戴軍裝之前,底下的衣物首先需要束起。

「護心鏡」是用來保護心臟的,神自己也「以公義為護心鏡」(賽五十九17)。我們的行為若遵行神「公義」的原則,良心就不會覺得虧欠,就不怕撒但的控告。

「走路的鞋」,羅馬士兵所穿的鞋以厚皮作底,釘上平頭釘,還有鐵製的鞋尖,可以保護腳部,走得更快更穩。我們要在爭戰時能「站穩了」,必須倚靠使人在生命中有平安的福音,心裡有得救的把握。

「盾牌」是一種門狀長形盾牌,可以遮蓋大部分的身體。

「火箭」新約時代的箭通常綁着浸透瀝青的亞麻屑,然後用火點燃。因此木製盾牌必須蓋以皮革,纔可以迅速將火撲熄。仇敵精心設計瞭如利箭般的舌頭、污穢、自私、疑惑、恐懼、失望,惟有倚靠神所賜的信心,才能擋開這些射向我們的「火箭」。

「頭盔」是用來保護頭部的,神自己「以拯救為頭盔」(賽五十九17),這救恩是神的恩賜,我們可以有把握地得著,擁有完全脫離罪的盼望(帖前書五8;詩一四十7)。

上圖:主後第二世紀早期的羅馬士兵形象,右手持劍或矛,是攻擊性的武器;左手持盾,是防禦性的武器。
上圖:新約時代羅馬士兵使用的短劍Mainz Gladius,從西班牙引進。
上圖:羅馬軍團士兵的標配是短劍、大盾、標槍和匕首。稱霸千年的羅馬軍團採用方陣攻擊戰術,羅馬步兵使用重標槍或矛作為攻擊的武器,短劍主要用來防衛。重步兵遠距離投擲數輪標槍以後,再用短劍配合大盾近距肉搏,主要用於刺而不是砍,在密集的方陣中可以避免誤傷隊友。
 
上圖:著名的羅馬步兵方陣,是羅馬軍團的基本作戰單位,以其嚴明的紀律和強大的戰鬥力征服了地中海沿岸。羅馬步兵方陣的戰鬥力來自他們嚴明的紀律,基督的精兵也要「循規蹈矩」(西二5),信心才能「堅固」(西二5)。保羅強調教會中「凡事都要規規矩矩地按著次序行」(林前十四40)。我們若隨心所欲、不講規矩,結果必然會在異端和仇敵面前一敗塗地。
 
上圖:羅馬軍隊攻城的藝術想像圖。圖中的攻城武器包括:攻城塔、坡道、攻城梯、龜甲形大盾、投石車、有溝的圍牆。
上圖:古羅馬的凱旋儀式(拉丁文:triumphus)。
上圖:古羅馬的凱旋儀式(拉丁文:triumphus)。

凱旋儀式是古羅馬授予獲得重大勝利的將軍的慶祝儀式,這是羅馬人最大且最受歡迎的榮耀。凱旋儀式上的遊行隊伍一般都非常長,順序是:元老院元老,號手,車載的戰利品,用以獻祭的白色公牛,被征服者首領的武器及徽章,被征服者首領及其親屬,其他戰俘,凱旋者的扈從,站在戰車上的凱旋者本人,凱旋者的已成年兒子及副官、軍團長、軍事保民官、騎兵隊長等,凱旋者的士兵。當時羅馬帝國的將軍在凱旋歸來時,會率領得勝的士兵和戰俘進城「誇勝」,遊行展示給國民觀看。在遊行中,羅馬祭司會手持點燃的香爐,邊走邊搖,發出「香氣」,在場的人都能聞到。這「香氣」對於得勝的將軍、士兵和夾道歡迎的羣衆而言,代表勝利的喜悅;但對戰俘而言,卻意味着即將被奴役或處死。【林後二14-16】「感謝神!常率領我們在基督裏誇勝,並藉着我們在各處顯揚那因認識基督而有的香氣。因爲我們在神面前,無論在得救的人身上或滅亡的人身上,都有基督馨香之氣。在這等人,就作了死的香氣叫他死;在那等人,就作了活的香氣叫他活。這事誰能當得起呢?」同樣,福音對於聽了拒絕的人,要作定他們有罪的根據(約三18),「作了死的香氣叫他死」,他們的結局乃是滅亡;而對於聽了就信的人,是使他們得救的神的大能(羅一16),「作了活的香氣叫他活」,結局乃是永生。

我們必須自己放在神的權柄之下,始終在基督的率領之下,在神面前行走,才能使自己的道路帶著基督馨香之氣。我們什麼時候體貼自己的執著、隨從自己的理由,什麼時候就失去基督馨香之氣,不再能供應基督的生命。

zh_TW繁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