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法蓮是約瑟的次子,但以色列卻立他作了長子;以法蓮後來成爲北國以色列的代名詞。以法蓮支派分得迦南最好的中部山區的土地,他們很少遭遇外敵入侵,又擁有示羅、伯特利、示劍這些滿有屬靈紀念意義的地方,以法蓮人約書亞的功績也加添了他們的優越感。但這樣的祝福反而使他們變得驕傲、嫉妒,不服瑪拿西支派的基甸。米甸人搶奪了百姓七年,他們都沒有站出來;等神興起基甸對付了仇敵,他們卻覺得失去了一個自我表現、奪取戰利品的機會。
驕傲和嫉妒是以法蓮支派最大的難處,他們後來又以同樣的理由與士師耶弗他爭吵,結果招來大禍。以法蓮人怨恨耶弗他沒有招他們同去與亞捫人爭戰。他們威脅耶弗他,後者惟有擊退他們。以法蓮人被殺的有4萬2000人,其中大部分是因爲在過約旦河渡口時不能準確發音而被擊殺。
進迦南之前,以法蓮支派的男丁是三萬二千五百名(民26:37),現在以法蓮人被殺的有四萬二千人,損失慘重,從此一蹶不振。雖然基列人對弟兄做得太過頭了,但這四萬二千以法蓮人都是過了約旦河準備屠殺河東弟兄的,所以神允許他們受到嚴厲的管教。這個管教也爲神興起國度的君王預備了道路,因爲愛嫉妒的以法蓮人很難接受由神從另一個支派揀選的君王,而其他的支派也很難接受一位驕傲自大的以法蓮人作王。
人得勝的時候,也是最容易大意、跌倒的時候。百姓還沒有完全得勝,就陷入了另一種失敗,弟兄之間大大地爭吵。在屬靈的爭戰中,如果我們沒有從心裏真正承認得勝是出於神,只要有那麼一丁點兒覺得是自己的功勞,撒但馬上就會反敗爲勝,把人的得勝變成跌倒的網羅。